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从中日两军史料解读47天 [平装] | ![]() |
|
![]() |
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从中日两军史料解读47天 [平装] | ![]() |
《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从中日两军史料解读47天》中的衡阳保卫战《47天》是衡阳保卫战中国守军第10军战事记,由笔者(蒋鸿熙)和卢华磊根据《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湖南四大会战》(全国政协《湖南会战》编写组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衡阳抗战铸名城》(政协衡阳市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收编的原第10军官兵回忆文章整理编辑,内容包括各部队各阵地的战况,可以作为了解当时战场全貌的背景参考。“战事记”按部队、其防守阵地、发生时间为序编排。从按时间顺序的战事中可以看出,在抵抗日军47天从无间断的攻击中,守军防卫阵地不断缩小,各师部队由分别守备不同阵地,到互相调防,动用预备部队,补充非战斗兵员,到最后,打通编制、整合剩余兵力,做拼死抵抗的过程。
蒋鸿熙(1915年1月14日-1989年12月26日),江苏泗阳人。1940年参加抗战,隶属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历经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衡阳会战。1944年衡阳一役后,重伤右腿,终生残疾。1946年,回忆撰写《血泪忆衡阳》书稿,以纪念那些“长官、同事,尤其我那些忠贞的勇敢的子弟般使我永远不能忘却的部下”。
王选(1952年8月6日—),民间独立研究者。籍贯浙江义乌崇山村,出生于上海。1993年,获得日本筑波大学教育硕士学位(专业:测试计量)。1997年,担任英国广播公司日军细菌战纪录片电影研究,为该片采访日军1644细菌部队医学者做同声翻译。1944年衡阳会战期间,日军中霍乱爆发流行,该日本军医曾赴衡阳前线。2007年起,开始收集衡阳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战史。
卢华磊(1983年9月21日—),河南原阳人,蒋鸿熙外孙。2002年至2005年,在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船舶驾驶系学习;2005年7月,整理出版《血泪忆衡阳》(蒋鸿熙著);2008年至2010年,硕士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从事海员、石油销售等工作,现居上海,从事新闻工作。
坚守的英勇,牺牲的崇高(代序)
上部
一、“一号作战”与衡阳会战
(一)“一号作战”——打通大陆作战
(二)“一号作战”的核心——湘桂作战
(三)衡阳会战——“中日战争”的大决战
(四)日军第三次总攻——衡阳陷落
(五)失陷的衡阳
(六)“一将功成万骨枯”——衡阳会战中日军队伤亡人数
(七)衡阳会战后的湘桂作战后期
(八)日军11军部队战史中的衡阳中国守军
(九)蒋鸿熙与《血泪忆衡阳》
(十)衡阳保卫战《47天》
二、47天
(一)5月29日至7月2日战事
(二)日军三次全面进攻记事
1. 日军第一次全面进攻记事
2.日军第二次全面进攻记事
3.日军第三次全面进攻记事
三、47天之后
(一)第10军部分官兵逃离日军监禁经过名录
(二)第10军军长方先觉等4人逃离日军监禁经过
(三)第10军部分官兵逃离日军监禁经过
下部
一、蒋鸿熙自述:血泪忆衡阳
引子
(一)闻謦
(二)出发
(三)衡阳一瞥
(四)军民花絮
(五)构工
(六)战斗三步曲
1.五桂岭得心应手
2.张家山肉包打狗
3.天马山死撑活棋
(七)战场趣拾
(八)被俘
(九)脱险
尾声
二、别了,方先觉将军
《血泪忆衡阳》(代后记)
1997年,英国BBC科学特集栏目制作了一部有关日军731部队细菌战的纪录片,题目为《人类的敌人》。日本资深国际媒体记者西里扶甬子担任该片的日本拍摄研究、制片事务。她介绍我做中国拍摄研究、制片事务,包括翻译。西里也是日本个位数的731部队细菌战研究者之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参与英国一家电视台有关731部队纪录片《天皇知道吗?》的拍摄和制作。
8月末,摄制组从英国到日本,由西里安排,先在大阪采访了原日军驻南京1644细菌部队防疫给水部的研究者Y,他战后曾任某医科大学校长、日本细菌学会会长,当时已经过了90岁,是日本霍乱病菌研究专家,曾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有关衡阳会战期间日军中爆发流行霍乱的文章。采访他时,英国编导在前台,由西里用日语将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向他发问,我在另一间房间里,用接过来的线路,一边听,一边做同声英语翻译,传到编导的耳机里,以便他了解进行中的日语对话内容,现场调控。衡阳会战日军中霍乱爆发,Y曾被派赴战场做防疫。采访中,他提到唯有一土方可能救一命——喝稻田里的泥浆水。1942年春夏,日军发动浙赣作战,1644部队曾协同731部队在浙赣铁路沿线一带实施细菌作战,8月,在浙江江山撒播了霍乱菌,当地被感染的村民就流传用这个土方。据原1644部队队员证言,江山的霍乱作战是Y指导的。
此后,西里等日本同行研究者和我也谈起衡阳的战时霍乱调查,一直未能有机会成行。
2007年,一位朋友向我推荐衡阳会战中国守军第10军预备10师蒋鸿熙先生的会战亲历回忆录《血泪忆衡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说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能拍成《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好莱坞战争大片,委托我做一个英语版。关于这一点,我和周围的人都深信不疑。一起研究1644部队的南京师范大学张连红教授也出力筹划,几经周折后,联系上居住在河南农村的蒋鸿熙先生二女儿及外孙卢华磊。但是我们觉得,要老外读懂《血泪忆衡阳》里面的事,需要一个背景导读,军事史还少不了地图。于是,一位香港的慈善家朋友为卢华磊在上海介绍了一份工作,他就一边读新闻专业,一边打工,一边随我一起收集、整理衡阳会战的资料。从第10军预备10师师长葛先才回忆录(团结出版社,2007年)里,我们得知政协衡阳市委员会编了一部衡阳会战资料大全——《衡阳抗战铸名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立即慷慨解囊,为大家邮购了一箱。吴馆长、张教授和我从江苏文艺出版社买了好几批《血泪忆衡阳》,分送给一起搞抗战历史的中国、日本和美国朋友们。
2007年11月,我带着卢华磊第一次去衡阳,为了熟悉地理,去的时候,从长沙坐的大巴。通过出版《衡阳抗战铸名城》的中国文史出版社的介绍,到衡阳就联络上了《衡阳抗战铸名城》主编李岳平先生,他抽空带我们看了各个战场遗址和纪念馆,不吝指教。衡阳市图书馆丁民先生无偿提供我们一套他收藏的电子版衡阳老照片。期间还拜访了当地衡阳会战研究者、九三学社萧培先生,所获颇丰。我也拜托萧培收集战时当地疫病流行的资料。日军大本营作战参谋井本熊男(参看《“一号作战”与衡阳会战》)曾在其《业务日志》1942年7月26日的记载中提到,“对桂林、衡阳的细菌攻击,可以与轰炸协同实施”。回长沙的路上,我和卢华磊特地坐了粤汉铁路的火车。
通过李岳平、萧培先生的介绍,回到上海后还结识了第10军军长方先觉、3师师长周庆祥、军属辎重团2营营长陆敬业的后人,还有预10师师长葛先才将军外甥、其回忆录编者李祖鹏先生。他们向我和卢华磊提供了不少帮助。2008年,联系上浙江绍兴的第10军3师师部参谋、绍兴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陈瑞璋先生。我将《衡阳抗战铸名城》、刘台平著《衡阳保卫战》(台)、肖培著《浴血孤城——47天衡阳保卫战》等书寄赠陈老,然后去绍兴拜访了他。方公子派他的私人驾驶员开车来回接送,便利不少。
两军相战,日军的资料也需要收集。《衡阳抗战铸名城》里收了有中文译文的日军资料,都很具参考价值。还有更多的原文日军资料——参战部队的部队史、参战部队人员撰写的战记、个人回忆录等等,和我一起研究731部队细菌战的日本著名研究者、资深媒体人近藤昭二和民间独立研究者奈须重雄帮我找到不少。攻打衡阳的日军两支主要部队——68师团(桧兵团)、106师团(岚兵团)都是关西地区的,68师团主要来自大阪、兵库县一带。1993年起,我移住关西,在那一带的旧书店里收了些日军部队史和战记,《岚兵团步兵第百二十联队史:血泪的记录》,还是90年代中期买的,当时觉得这个联队史的书名挺特别的。衡阳会战参战日军部队战史和战记里,衡阳会战总是占最大篇幅。两三年前,当地一家旧书店老板(“满洲”出生)告诉我,那一带的老兵们有时还聚呢。 衡阳会战中国、日本两国相关部队的文字资料能找到的,基本上都收齐了。参照文字资料整理中国第10军各部队守卫衡阳47天里的动静时,发现文字记载还是有限,有些细节还有待确定。我们很想能见到亲历衡阳会战的老兵,从他们那里了解具体情况。后来得知蒋鸿熙所属预备10师原为浙江地方部队,曾在金华、兰溪一带征兵补充兵员。我就和宁波大学细菌战调查会、浙江工商大学细菌战问题研究会的大学生们,在我们做田野调查的乡间留意预10师老兵的下落。不料,义乌老家的黄埔军人中还冒出一位预备10师的,后来联系上了他的后人。2010年1月末,在浙江龙游调查的几位学生来电确认,在当年第10军驻屯的兰溪一古镇隔江对望的村子里,找到一位童纪统老人,是预10师的卫生兵。第二天一清早,兰溪一位富二代开着豪华车到义乌带我去童老家。地方的媒体也闻讯出动,随后报上还刊登了打动人心的报道。
童老具体描述了日军在衡阳会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他撩起裤腿,让我们看了他小腿上毒气弹的伤痕。他女儿说,其实身上还有。那时候还是冬天,再说第一次和老人见面,不便过多麻烦他。回来后,给他家里寄去了有关衡阳会战的书。调查会的学生把童老的采访记录整理出来,我们列出一份再见老人时要问的事项,和浙江、湖南的记者朋友们约定,天气暖和了,一起去看望他。
4月18日,我刚从日本回到上海,还在从浦东机场回家的出租车上,突然接到义乌预10师后人何正回老师电话,说是清明节回的义乌,到我们村子附近的细菌战历史展览馆也去看过了。今天上午从义乌到龙游去见童老,到了他家门口,得知老人刚凌晨去世,带去的两只苹果、少许糕点就供在老人遗像前。
宁波大学细菌战调查会的大学生们用采访童老的录像,做了一个映像《记忆1944》,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2010年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Dv组一等奖,六个一等奖中排名第一。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播了《血泪忆衡阳》片段,江苏文艺出版社库存的书也一本不剩。我和卢华磊商量,充实历史背景资料,把《血泪忆衡阳》和根据中国军队资料整理的保卫战经过《47天》放在一起,重新编辑出版,用上一些地图和照片,我再写一篇有关历史背景,其中尽可能介绍日本军队的资料。
2011年5月,为了另外一本书的策划,被萨苏介绍到西苑出版社,和编辑刘小晖,现任总编辑助理,一见面就谈得很投缘,结果是另外一本书的计划一边去了。小晖说是读《47天》和《血泪忆衡阳》的稿子,哭了好几次。
去年元旦前夕,细菌战诉讼原告出庭证人湖南文理学院历史教授陈致远、常德市外办罗翻译和我一起在长沙机场汇合,同细菌战诉讼中国原告日本律师团事务局长一濑敬一郎律师一起去衡阳。1995年12月,一濑律师和我参加日本市民细菌战调查团去我的老家义乌崇山村调查细菌战鼠疫,开始细菌战诉讼的受害实地调查。一濑律师的父亲是日军第三次进攻衡阳时紧急调遣的增援部队——58师团的一名炮兵中队长。58师团就是最后一刻从小西门攻进衡阳的日军部队。在衡阳,一濑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声对我说,他父亲说起,部队打到一地,就把他们用过的毒气弹空弹壳搜集起来,堆成一堆,点火烧了。
今年清明回义乌祭祖时,向村里一位堂哥的儿子打听堂弟王平的下落,得知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定居衡阳,元旦那天和一濑律师一行在战场遗址观赏的抗战历史雕塑,还是他的作品。一时顿觉脚下的地球又缩了一圈。
近来,崔永元剧组纪录片《我的抗战2》的《47天》编导伍安生来联系,说拍片时,几位衡阳保卫战老兵——石家庄的第5军48师战车防卫炮营4连连长杨光荣、湘潭的第10军少尉报务员卢庆贻还能走动,想回衡阳看一看,途中先到长沙会战友——预10师29团迫击炮连连长彭忠荣、29团少尉参谋彭忠志。王平已在当地帮忙筹划,义乌的一位企业家到上海来看过纪录片《47天》的巡映,答应资助经费。我和卢华磊陪老人们一起去,带上这部书,里面有蒋鸿熙当年的照片,再带上童老年轻时候的照片,看看认得不。蒋鸿熙是预10师30团的,童老是预10师29团的。书中的《47天》有48师战车防御炮营第1连连长朱懋禄的相关回忆,他的回忆文章里还提到“第4连连长杨光荣和营长刘卓(中央军十期毕业)则下落不明”。把朱懋禄的回忆文章也给杨老带上。朱的回忆中也提到,8月7日下午,方先觉给蒋介石发出“来生再见”的电报,这封第10军的最后电文就是卢老发的。
我还真想拿着书,去找找日军第11军战友会的老兵们。关西一带的进攻部队,还有阻击中国援军的部队,他们的衡阳会战记录都读了,阵亡名单也仔细看了,没有平田义和,还有许多事想问问他们,霍乱的流行,还有伤寒、痢疾。《血泪忆衡阳》中蒋鸿熙得了痢疾。那时,中日两军的最高指挥官——中国第10军军长方先觉、1944年8月初才到衡阳前线的日军第11军司令横山勇,都在那里得了痢疾。
记起童老的那句话:“打仗很苦,还要打死人,下辈子再也不打仗了。”
王选
2012年5月15日
版权页:
插图:
“这不关我的事。”他毫不客气地说,“你们吃苦那是你们的本分,我没有听的必要,至于房子,能不能完成任务,都与我无干。总之,我这是学校。并不是营房,也不是‘四行仓库’,于军事上没有什么必要,你不要拿军事行动来威胁我。”
我还没有开口,指导员忍耐不住,跳起来了,向他大声地说:“你还是知识分子,想不到这样不明大义,请你明白,在这非常的紧急时期,军事行动有决定一切的力量,不受任何事物阻挠的。必要时候,就是牺牲一部分财产利益也在所不惜。何况你根本是空屋,又无损你的毫厘,总之我们是上面的指定,保甲长带到这里来的,假使你不愿意,你可以向保甲长理论,向我上级申说。时间的关系,恕我们不能等待你同意了。”没等他答复,我们就命令士兵搬出了他的物品,打扫清洁,带进住下,他也就没有什么话说。
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他到我们团部告了一状,当我的长官询问我的时候,我毫不掩饰地说: “为了我的任务,为了我的士兵,为了更多的人,我不得不得罪这少数的人,为了更多的财产,不得不牺牲这一所空屋,何况根本不会牺牲。”
喜欢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从中日两军史料解读47天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