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学(第4版) [平装](电工技术)

2013-11-13 
编辑推荐《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学(第4版)》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学(第4版) [平装](电工技术) 去商家看看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学(第4版) [平装](电工技术) 去商家看看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学(第4版) [平装]

编辑推荐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学(第4版)》是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成果。《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学(第4版)》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平台课程教材,可供高校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及自动化等专业作为本科生教材,还可供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电子工程技术人员自学使用。

目录

上篇 电路基础
第1章 直流电路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电流、电压、电位
1.2.1 电流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1.2.2 电压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2.3 电位
1.3 电功率
1.4 电阻元件
1.5 电压源与电流源
1.5.1 电压源
1.5.2 电流源
1.5.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6 基尔霍夫定律
1.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7 简单的电阻电路
1.7.1 电阻的串联
1.7.2 电阻的并联
1.7.3 简单电阻电路的计算
1.8 支路电流分析法
1.9 节点电位分析法
1.10 叠加原理
1.11 等效电源定理
1.11.1 戴维南定理
1.11.2 诺顿定理
1.12 含受控电源的电阻电路
1.12.1 受控电源
1.12.2 含受控源电阻电路的分析
习题1
第2章 电路的过渡过程
2.1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2.1.1 电容元件
2.1.2 电感元件
2.2 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和初始条件
2.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3.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3.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4.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4.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2.5.1 RC电路的全响应
2.5.2 RL电路的全响应
习题2
第3章 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1.1 周期电流
3.1.2 正弦交流电
3.1.3 交流电的有效值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2.1 正弦量的矢量表示法
3.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2.3 复数
3.2.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3 单一元件参数电路
3.3.1 电阻电路
3.3.2 电感电路
3.3.3 电容电路
3.4 简单的正弦交流电路
3.4.1 RLC串联交流电路
3.4.2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3.5 复杂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3.6.1 瞬时功率
3.6.2 有功功率
3.6.3 视在功率和无功功率
3.7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谐振
3.7.1 串联谐振
3.7.2 并联谐振
3.8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3.8.1 非正弦量的谐波分析
3.8.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功率
3.8.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3.9 三相交流电路
3.9.1 三相电源
3.9.2 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
3.9.3 三相交流电路的负载
习颢3
下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4章 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4.1 PN结
4.1.1 半导体
4.1.2 半导体的导电原理
4.1.3 PN结的形成
4.1.4 PN结的特性
4.2 半导体二极管
4.2.1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和类型
4.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4.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4.2.4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及应用
4.2.5 稳压二极管
4.3 双极型晶体管
4.3.1 晶体管的结构和类型
4.3.2 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和放大作用
4.3.3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4.3.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4.3.5 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
4.4 场效应晶体管
4.4.1 绝缘栅场效应管
4.4.2 结型场效应管
4.4.3 场效应管的特点
习题4
第5章 放大电路基础
5.1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1.1 放大电路的功能及性能指标
5.1.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5.1.3 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5.2 图解分析法
5.2.1 用图解法分析静态工作情况
5.2.2 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工作情况
5.2.3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5.2.4 非线性失真
5.2.5 最大输出电压幅值
5.3 计算分析法
5.3.1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5.3.2 晶体管的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
5.3.3 用计算分析法计算主要性能指标
5.4 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5.4.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5.4.2 共基极放大电路
5.4.3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5.5 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5.5.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5.5.2 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
5.5.3 稳定工作点的共射极放大电路
5.6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6.1 场效应管直流偏置电路
5.6.2 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
5.6.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
5.7 多级放大电路
5.7.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5.7.2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5.7.3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5.8 放大器的通频带
5.8.1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5.8.2 单级阻容耦合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5.8.3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习题5
第6章 功率放大电路
6.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
6.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6.2.1 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6.2.2 复合互补对称电路
6.2.3 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6.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简介
习题6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7.1 概述
7.1.1 集成电路简介
7.1.2 集成电路中的元件
7.1.3 模拟集成电路的结构特点
7.2 差动式放大电路
7.2.1 基本差动放大电路
7.2.2 具有射极公共电阻的差放电路
7.2.3 具有恒流源的差放电路
7.2.4 共模抑制比和共模输入电压范围
7.2.5 失调和调零
7.2.6 差动放大电路的4种接法
7.3 电流源电路
7.3.1 镜像电流源电路
7.3.2 微电流源电路
7.3.3 多路电流源电路
7.3.4 有源负载电路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
7.4.1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7.4.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技术指标
7.4.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低频等效电路
7.4.4 集成运算放大器使用注意事项
习题7
第8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8.1 反馈的基本概念
8.1.1 什么叫反馈
8.1.2 反馈放大器的分类
8.2 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关系式
8.2.1 负反馈放大器的方块图
8.2.2 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关系式
8.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
8.3.1 提高放大倍数的恒定性
8.3.2 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
8.3.3 减小放大器非线性和内部噪声的影响
8.3.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8.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8.4.1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近似计算
8.4.2 方块图分析法
8.5 反馈放大器的自激
8.5.1 自激的表现
8.5.2 自激的条件
8.5.3 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
8.5.4 高频自激的消除
习题8
第9章 信号的运算、处理及波形发生电路
9.1 运算电路
9.1.1 比例电路
9.1.2 加减运算电路
9.1.3 积分运算电路和微分运算电路
9.1.4 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
9.1.5 乘除运算电路
9.2 电压、电流变换电路
9.2.1 电压—电流变换器
9.2.2 电流—电压变换器
9.3 有源滤波电路
9.3.1 低通滤波器
9.3.2 高通滤波器
9.3.3 带通滤波器
9.3.4 带阻滤波器
9.4 几种常用的放大电路
9.4.1 仪表放大器
9.4.2 数控增益放大器
9.4.3 隔离放大器
9.4.4 电流反馈型集成运放
9.5 电压比较器
9.5.1 简单电压比较器
9.5.2 具有滞回特性的比较器
9.6 正弦波振荡电路
9.6.1 正弦振荡的平衡条件
9.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9.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9.6.4 石英晶体振荡器
9.7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9.7.1 方波发生器
9.7.2 方波一三角波发生器
9.7.3 锯齿波发生器
9.7.4 压控振荡器
9.7.5 集成函数发生器
习题9
第10章 直流电源
10.1 串联型线性调整式直流稳压电路
10.1.1 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10.1.2 稳压电路
10.1.3 输出电压的大小与调节方法
10.2 线性集成稳压器
10.2.1 固定输出三端集成稳压器
10.2.2 三端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
10.2.3 低压差三端线性稳压器
10.3 开关型稳压电路
10.3.1 开关型稳压电路的特点和类型
10.3.2 开关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10.3.3 集成开关稳压器
10.4 无工频变压器开关电源
10.4.1 无工频变压器开关电源的结构
10.4.2 直流变换器工作原理
10.4.3 无工频变压器开关电源的特点
习题10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电路(Circuit)就是电流(Current)所通过的路径。实际电路是由一些电路器件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所谓电路器件是指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变压器、开关、晶体管和电池等。为了便于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需将实际电路器件理想化(或称模型化),即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其主要的电磁性质,忽略其次要因素,将其近似地看作理想电路元件。由一些理想化元件组成的电路,就是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一般将理想电路元件简称为元件(Element),将电路模型简称为电路。
电路中所应用的各种元件,按其工作时表现出的电特性可分为两类:一类元件工作时可以向电路提供电能,称为电源(Electric Source);另一类元件工作时吸收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转化为热能、光能、机械能等,这类元件称为负载(Load)。负载主要有三种:电阻(Resistance)、电容(Capacitance)和电感(Inductance)。实际的某个器件在工作时的特征可以用一种理想元件或几种理想元件的组合来反映。
将一个小灯泡用导线与电池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其电路模型,电阻元件R表示小灯泡,理想电压源Us表示电池。在这里忽略导线的电阻和电池的内阻。
同一个实际器件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要用不同的理想元件来表示。比如前面例子中的电池,在电流比较大或使用时间比较长时,因内部损耗较大则需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电阻元件相串联来表示。
比较复杂的电路又称电网络,简称网络(Network)。元件通过端子与外电路相连,按端子的数目可将元件分为二端元件、三端元件、四端元件等。比如,电阻元件、电感元件是二端元件,晶体三极管是三端元件。
1.2电流、电压、电位
1.2.1 电流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流是由电荷有规则的定向流动形成的。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衡量。电流强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电量q的单位是库仑(C);时间t的单位是秒(s)。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或者称为直流电流(Direct Current),通常用大写字母I表示。
习惯上把正电荷流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实际方向。在电路分析中有时不容易判断出电流的实际方向,在有些情况下电流的实际方向还是变化的,为此我们可以任意选定一个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方向。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i>0;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时,i<0。这样电流i的值就有正有负,它是一个代数量。本书电路图上所标出的电流方向都是参考方向。在选定的电流参考方向下,根据电流的正负,就可确定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流的参考方向在电路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来,可以画在线外,也可以画在线上。电流的参考方向也可以用双下标表示,比如iab表示电流由a点流向b点,即电流的参考方向是由a点指向b点。
1.2.2 电压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ork)称为a,b两点之间的电压(Voltage),即u=dw/dq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叫的单位是焦耳(J),电压u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
在电场内两点间的电压也称为两点间的电位差,即 uab=Va-Vb式中,Va为a点的电位(Electric Potential),Vb为b点的电位。电压和能量的关系密切,如果正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是失去能量,则a点为高电位,b点为低电位。电压是标量,但在分析电路时,和电流一样,我们也说它具有方向,也可用箭头表示。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与电流的参考方向类似,可以任意选取电压的参考方向。当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电压为正值;当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时,电压为负值。
电压的方向还可以用极性表示。若a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则a点为正极(PositivePole),用“+”号表示,b点为负极(Negative Pole),用“一”号表示。于是,在分析电路时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用参考极性表示。
推荐阅读:
美食:各种美食类图书汇集
世界名著:中外文学名著集锦
数据库:各类数据库相关图书汇总
图形图像:图像图形设计与处理汇集
操作系统:各种操作系统相关图书集锦
更多
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网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