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两性:一位女性研究者的性别观察 | ![]() |
|
![]() |
两性:一位女性研究者的性别观察 | ![]() |
《性别来了:一位女性研究者的性别观察》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向贤,社会学博士,因性别研究而得以感受智慧、勇敢与力量,故致力于性别与性、家庭暴力、婚姻家庭等思考与行动。目前已出版编著《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1987-2003)》,学术论文20余篇。
什么是性别
美貌的暴政
“流星花园”流行什么
无可救药地爱上崔斯坦——浪子与痴情女的神话
精英借女性飞升“灵山”
普通男性的浪子情怀
爱情的斤两——关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国骂
女性的性处境
女性的性愉悦在哪里
面对色狼怎么办?
谁来避孕?谁来流产?
性规则与性书写:关于“木子美事件”
女性对性的创造
嫁个有钱人?
全职太太的职业调查表
家庭暴力
孩子眼中的家庭暴力
离婚之后
参考文献
后记
人人都有性别,我当然也不例外,可是在我偶然或必然地遇到性别研究之前,性别从未明确地进入我的意识。虽然从小到大,也模模糊糊地产生过一些疑惑。如,当妈妈还在外上班时,为什么她有时候回到家后会在厨房里摔盆摔碗?为什么一个远房男亲戚总打他的妻子?为什么和女友们交流起来时,很多人都会诉说男友不懂得珍惜女方的感情?在未接触性别研究之前,我和许多人一样,都将这些疑惑解释为脾气不好、那家伙不是东西但他妻子也太窝囊、女人太重感情等。可这些其实什么也没解释,于是叹口气,归结为深不可测的人性或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是,在接触到性别研究后,才蓦然发现,原来这些所谓不可知的现象都可以追寻到产生它们的经和纬,而性别研究就是解释这些现象最有力的视角之一。所以,对我而言,对和我一起上课讨论过这些现象的学生们而言,性别研究就像一道光芒,照亮了我们以前未曾意识到或无法解释的许多现象。这道光芒的力量是巨大的,让我体验到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感觉:解放和自由。因为性别研究不但卓有成效地解释了那些让我心有所感但又无法言说的问题,而且一旦明了问题症结后,也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解决的方式。
从这篇文章可以清晰地看出性格气质是如何按性别分类的,所谓的女性气质、男性气质又是如何定义的。在亮亮的这位老师看来,女性气质包括:漂亮、干净、安静、细心;男性气质则包括勇敢、爱冒险、说话高声大气、不怕衣服脏、绝对不能爱哭、不能翘兰花指。
在学校中,有许多老师像亮亮的这位老师一样有意识地、积极地建构男女气质,还有更多的是在无意识地建构着。比如,如果某个女生作业比较凌乱,老师就会批评,“你还是女生呢,作业怎么比男生的还乱?”这句话显示出老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期望:女生就应该比男生整洁。还有一句话:“别看女生现在比男生强,到了初高中女生就笨了。”换言之,女生在小学的优势是短暂而虚假的,她们的“伪”优势带来的是以后的弱势;男孩在小学的弱势也是短暂而虚假的,他们目前的“伪”弱势带来的是以后的强势。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教师、家长、社会都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们灌输这种观念,女生会产生怎样的性别偏见,她们对自己的期望、努力的程度很可能都会比男生差。当某些男生在初高中真的表现比某些女生好时,持这种观念的人就会说,“你看,事实证明女生就是不如男生”。但他们/她们没有想到,正是自己对男女生的不同评价被学生内化而导致预言变成现实。
除了家长和老师之外,教科书也常常无意识地、强烈地构建着男女气质。我国教育学家郑新蓉教授在她的《教育政策与社会性别公正》①中指出,尽管邓颖超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女革命家,为革命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但在北京市的小学课本中,她两次都是以照顾者的身份出现的。一次是以妻子的身份给周恩来补睡衣,另一次是以邓妈妈的身份给警卫员送雨衣。至于她对国家的丰功伟绩和职业女性的身份则只字未提。伟大如邓颖超的女性都被狭窄化为妻子、母亲,或用一些地方目前还可听到的对女性的称呼“屋里的”,那普通女性在教科书中的形象就可想而知了。另一位教育学家史静寰在“教材的性别分析研究”课题时发现②,无论是幼儿园的课本,还是小中学的课本,都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刻板定型。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网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