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计算机与网络 > 操作系统 >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配置与管理(陈景亮著)

2012-12-06 
本书的内容组织突出实用性、系统性,从设计与管理网络的角度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包括对应服务或应用的概念及实现方法,每章配合相应的实训项目和习题,帮助读者对书中内容进行验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配置与管理(陈景亮著) 去商家看看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配置与管理(陈景亮著) 去商家看看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配置与管理 [平装]

编辑推荐

《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配置与管理》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网络操作系统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软件核心和基础,是网络的心脏和灵魂。它既具有单机操作系统所需的功能,又具有为网络计算机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的功能,是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网络相关专业都将“网络操作系统”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了帮助高等院校教师比较全面、系统地讲授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原理,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和管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考虑到国内多数企业选择Windows Server 2003平台,我们几位长期在高院从事网络专业教学的教师共同编写了《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配置与管理》。
作为应用本科教材,对于不可缺少的原理部分,讲解简单明了,尽可能使用表格和示意图。配置与管理部分含有大量动手实践内容,介绍具体的部署和操作步骤,直接给学生进行示范。
内容系统全面,结构清晰,编写难点分散,循序渐进,文字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目录

第1章 网络操作系统基础
1.1 操作系统简介
1.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1.1.2 操作系统的功能
1.1.3 操作系统的类型
1.1.4 操作系统的基本组件
1.2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2.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1.2.2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1.2.3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1.2.4 网络操作系统的工作模式
1.2.5 网络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1.2.6 网络服务器
1.3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1.3.1 Netware
1.3.2 Windows
1.3.3 UNIX
1.3.4 Linux
1.3.5 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1.3.6 Windows Server 2003
1.4 Windows Server 2003体系结构
1.4.1 系统体系结构
1.4.2 用户模式
1.4.3 内核模式
1.4.4 处理体系结构
1.4.5 进程与线程
1.4.6 内存管理
1.5 习题

第2章 Windows Server 2003 基本配置与管理
2.1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安装
2.1.1 安装过程
2.1.2 检查网络设置
2.2 启动引导过程
2.2.1 Windows Server 2003启动引导过程分析
2.2.2 boot.ini文件
2.2.3 Windows高级选项菜单
2.3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配置与管理工具
2.3.1 Microsoft管理控制台与管理工具
2.3.2 控制面板
2.3.3 命令行工具
2.3.4 注册表编辑器
2.4 配置系统运行环境
2.4.1 硬件设备安装与设置
2.4.2 环境变量管理
2.4.3 虚拟内存配置
2.4.4 故障恢复设置
2.5 Windows Server 2003用户配置管理
2.5.1 用户账户的创建和管理
2.5.2 组的创建与管理
2.5.3 用户权利分配
2.5.4 用户登录过程分析
2.5.5 用户配置文件设置
2.5.6 登录脚本设置
2.5.7 主文件夹设置
2.6 习题

第3章 磁盘存储和文件系统管理
3.1 磁盘存储基础
3.1.1 磁盘结构
3.1.2 磁盘数据组织
3.1.3 分区样式:MBR与GPT
3.1.4 基本磁盘
3.1.5 动态磁盘
3.1.6 磁盘管理体系
3.1.7 磁盘管理工具
3.1.8 Windows Server 2003数据存储
3.2 文件系统基础
3.2.1 簇
3.2.2 FAT文件系统
3.2.3 NTFS文件系统
3.2.4 选择文件系统
3.2.5 转换文件系统
3.3 基本磁盘的管理
3.3.1 进一步了解基本卷
3.3.2 初始化磁盘
3.3.3 管理磁盘分区
3.3.4 扩展基本卷
3.4 动态磁盘管理
3.4.1 将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3.4.2 创建和管理简单卷
3.4.3 创建和管理跨区卷
3.4.4 创建和管理带区卷(RAID 0阵列)
3.4.5 创建和管理镜像卷(RAID 1阵列)
3.4.6 创建和管理RIAD-5卷(RAID 5阵列)
3.5 优化磁盘存储空间
3.5.1 优化簇大小
3.5.2 整理卷的碎片
3.5.3 磁盘清理
3.5.4 启用NTFS压缩
3.6 NTFS文件系统管理
3.6.1 磁盘配额管理
3.6.2 在NTFS文件夹中装入卷
3.6.3 文件和文件夹权限
3.6.4 加密文件系统
3.7 习题

第4章 网络配置与管理
4.1 网络体系结构
4.1.1 OSI参考模型与网络通信协议
4.1.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网络体系结构
4.1.3 网络结构:工作组与域
4.2 网络连接配置管理
4.2.1 网络连接配置
4.2.2 TCP/IP配置
4.2.3 网络诊断测试工具
4.3 网络服务配置管理
4.3.1 服务器在网络中的部署
4.3.2 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服务的安装与管理
4.3.3 使用“服务”管理单元对服务进行集中配置管理
4.4 习题

第5章 Active Directory与域
5.1 Active Directory基础
5.1.1 目录服务
5.1.2 Active Directory概述
5.1.3 Active Directory结构
5.1.4 Active Directory与DNS集成
5.2 部署Active Directory
5.2.1 Active Directory规划
5.2.2 Active Directory安装
5.2.3 Active Directory管理工具
5.2.4 域控制器的管理
5.2.5 域成员计算机的配置与管理
5.3 管理和使用Active Directory对象和资源
5.3.1 了解Active Directory对象
5.3.2 管理域用户账户
5.3.3 管理计算机账户
5.3.4 管理组
5.3.5 管理组织单位
5.3.6 设置Active Directory对象访问控制权限
5.3.7 设置Active Directory用户工作环境
5.4 通过AD组策略集中管理Windows网络
5.4.1 组策略概述
5.4.2 组策略管理工具
5.4.3 创建和管理AD组策略对象
5.4.4 组策略应用过程和结果
5.5 习题

第6章 名称解析——DNS与WINS
6.1 名称解析基础
6.1.1 HOSTS文件
6.1.2 DNS结构与域名空间
6.1.3 DNS解析原理
6.1.4 NetBIOS名称解析
6.1.5 WINS名称解析
6.1.6 名称解析方案的选择
6.2 基于DNS系统实现域名解析
6.2.1 选择DNS部署方案
6.2.2 安装DNS服务器
6.2.3 DNS服务器级配置管理
6.2.4 DNS区域创建与管理
6.2.5 DNS资源记录创建与管理
6.2.6 配置和管理反向查找区域
6.2.7 设置DNS转发器
6.2.8 DNS客户端配置与管理
6.2.9 DNS动态注册和更新
6.2.10 配置区域委派
6.3 部署主DNS服务器与辅助DNS服务器
6.3.1 进一步了解辅助DNS服务器
6.3.2 配置辅助DNS服务器
6.3.3 在主DNS服务器启用区域复制
6.3.4 区域复制与更新
6.4 基于WINS系统实现NetBIOS名称解析
6.4.1 规划WINS网络
6.4.2 安装WINS服务器
6.4.3 设置WINS服务器参数
6.4.4 配置WINS客户端
6.4.5 管理WINS记录和数据库
6.4.6 配置和管理WINS复制
6.5 习题

第7章 DHCP服务
7.1 DHCP基础
7.1.1 什么是DHCP
7.1.2 DHCP工作原理
7.2 DHCP服务器的部署与管理
7.2.1 DHCP规划
7.2.2 DHCP服务器安装
7.2.3 DHCP服务器级管理
7.2.4 DHCP作用域创建与管理
7.2.5 配置DHCP选项
7.2.6 定义和应用用户类别
7.2.7 创建和使用超级作用域
7.2.8 设置多播作用域
7.3 DHCP客户端的配置与管理
7.3.1 配置DHCP客户端
7.3.2 管理DHCP客户端
7.4 复杂网络的DHCP部署
7.4.1 配置多台DHCP服务器
7.4.2 多宿主DHCP服务器
7.4.3 跨网段的DHCP中继
7.5 DHCP与名称解析
7.5.1 DHCP与DNS的集成
7.5.2 DHCP与WINS集成
7.6 习题

第8章 网络资源共享
8.1 Microsoft网络共享基础
8.1.1 共享协议
8.1.2 Microsoft网络共享组件
8.1.3 浏览器服务与网上邻居
8.2 部署文件服务器
8.2.1 文件服务器概念
8.2.2 安装文件服务器
8.2.3 文件服务器管理工具
8.3 配置管理共享文件夹
8.3.1 服务器端配置和管理共享文件夹
8.3.2 客户端访问共享文件夹
8.3.3 管理文件夹配额
8.3.4 配置共享文件夹的卷影副本
8.3.5 通过脱机文件实现文件同步
8.4 部署分布式文件系统
8.4.1 理解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架构
8.4.2 建立和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
8.4.3 使用DFS管理工具
8.5 部署和管理打印服务器
8.5.1 打印服务器概述
8.5.2 Windows Server 2003打印服务体系
8.5.3 部署Windows Server 2003打印服务器
8.5.4 打印服务器配置管理工具
8.5.5 安装和配置网络打印客户端
8.5.6 管理打印服务器与共享打印机
8.5.7 配置和使用Internet打印
8.6 与其他操作系统共享网络资源
8.6.1 NFS服务
8.6.2 Macintosh服务
8.7 习题

第9章 Web、FTP与IIS服务
9.1 Web与FTP基础
9.1.1 Web概述
9.1.2 FTP概述
9.2 部署IIS 6.0服务器
9.2.1 IIS 6.0简介
9.2.2 安装IIS 6.0组件
9.2.3 IIS管理器
9.2.4 IIS服务器级配置管理
9.2.5 设置WWW服务(所有网站)属性
9.2.6 远程管理IIS服务器
9.3 部署和管理IIS网站
9.3.1 配置和管理网站
9.3.2 配置和管理虚拟目录
9.3.3 配置IIS应用程序
9.3.4 配置IIS 6.0网站安全
9.3.5 基于虚拟主机架设多个Web网站
9.3.6 基于SSL部署安全网站
9.4 基于IIS建立FTP站点
9.4.1 部署IIS FTP服务
9.4.2 配置和管理FTP站点
9.4.3 管理FTP目录
9.4.4 IIS的FTP安全管理
9.4.5 使用IIS FTP用户隔离
9.4.6 建立多个IIS FTP站点
9.5 通过WebDAV管理网站
9.5.1 WebDAV概述
9.5.2 创建和设置WebDAV发布目录
9.6 习题

第10章 终端服务
10.1 终端服务基础
10.1.1 终端工作原理
10.1.2 终端服务的优势
10.1.3 终端服务的应用模式
10.1.4 Windows Server 2003终端服务体系结构
10.1.5 全终端服务器模式与管理远程桌面模式
10.2 部署Windows Server 2003终端服务
10.2.1 安装终端服务器组件
10.2.2 配置终端服务器
10.2.3 配置终端服务用户账户
10.2.4 配置和使用终端服务客户端
10.2.5 管理终端服务
10.2.6 在终端服务器上部署应用程序
10.2.7 终端服务器授权
10.3 远程管理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
10.4 习题

第11章 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
11.1 路由和远程访问基础
11.1.1 RRAS简介
11.1.2 RRAS路由功能
11.1.3 RRAS远程访问功能
11.1.4 启用并配置RRAS
11.2 IP路由配置
11.2.1 IP路由与路由器
11.2.2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11.2.3 路由协议
11.2.4 路由接口
11.2.5 配置IP静态路由
11.2.6 配置IP动态路由
11.3 网络地址转换配置
11.3.1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11.3.2 通过NAT实现Internet连接共享
11.3.3 让Internet用户通过NAT访问内部服务
11.3.4 查看NAT映射表
11.4 防火墙配置
11.4.1 配置基本防火墙
11.4.2 配置IP数据包过滤
11.5 远程访问配置
11.5.1 Windows Server 2003拨号网络组件
11.5.2 部署远程访问服务器
11.5.3 设置身份验证和记账功能
11.5.4 设置网络协议
11.5.5 设置远程访问协议
11.5.6 设置远程访问策略
11.6 虚拟专用网配置
1.6.1 VPN技术
11.6.2 Windows Server 2003虚拟专用网组件
11.6.3 规划虚拟专用网
11.6.4 配置总部VPN路由器和远程访问服务器
11.6.5 部署分支机构VPN路由器
11.6.6 使用远程网络互联VPN
11.6.7 配置和使用远程访问VPN
11.7 习题

第12章 系统安全
12.1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
12.1.1 安全概述
12.1.2 Windows Server 2003新增安全功能
12.2 身份验证机制
12.2.1 单点登录
12.2.2 身份验证类型
12.2.3 NTLM身份验证
12.2.4 Kerberos V5身份验证
12.2.5 Kerberos V5身份验证的配置与管理
12.2.6 密码增强措施
12.3 安全策略
12.3.1 安全模板
12.3.2 安全配置和分析
12.3.3 直接修改安全策略
12.4 安全事件审核
12.4.1 审核概述
12.4.2 设置审核策略
12.4.3 将审核策略应用到指定的对象
12.4.4 通过查看安全日志查找安全漏洞
12.5 Microsoft更新
12.5.1 Microsoft更新概述
12.5.2 使用Microsoft更新服务
12.5.3 利用安全工具实现Microsoft更新
12.6 公钥基础结构
12.6.1 PKI概述
12.6.2 Windows Server 2003的PKI
12.6.3 安装证书服务组件
12.6.4 管理证书颁发机构
12.6.5 管理证书颁发机构的证书
12.6.6 注册证书
12.6.7 管理客户端的证书
12.7 Internet协议安全
12.7.1 IPSec概述
12.7.2 IPSec安全协议
12.7.3 IPSec实施
12.7.4 配置IPSec策略
12.7.5 指派IPSec策略
12.7.6 启动IPSec服务
12.7.7 监视IPSec活动
12.8 习题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4)路由器1接收到源主机发送的数据包,在路由表中查询目的主机的网络地址,这里有2条通往网络192.168.3.0的路径,其中网关为192.168.2.2(路由器2)的跃点数值小,优先采用,将数据包通过接口192.168.2.1转发到路由器2。
如果网关192.168.2.2出现故障,表示此路径不通,再尝试跃点数值大的路由项,通过接口192.168.4.1将数据包转发到网关192.168.4.2(路由器3)。
假如目的主机为B1,将直接将数据包通过接口192.168.2.1发送到192.168.2.8。
(5)路由器2接收到路由器转发的数据包,也会在自己的路由表中查询目的主机的网络地址,其中有1条通往网络192.168.3.0的路径,其中网关为192.168.3.1(路由器2本身),说明目的主机与路由器2位于同一子网,将数据包通过接口192.168.3.1直接发送到目的主机192.168,3.10。
如果到达目的主机还要经过其他路由器,只需通过路由表获知下一路由器的地址,再由路由器转发,直至到达目的主机。
从上述路由选择过程来看,如果按路由发送数据包,经过的节点出现故障,或者指定的路由不准确,数据包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位于同一子网的主机(或路由器)之间采用广播方式直接通信,只有不在同一子网中,才需要通过路由器转发。路由器至少有2个网络接口,同时连接到至少2个网络。对大部分主机来说,路由选择很简单,如果目的主机位于同一子网,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主机,如果目的主机位于其他子网,就将数据包转发给同一子网中指定的网关(路由器)。
11.2.2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配置路由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手动指定(静态路由)和自动生成(动态路由)。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采用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向结合的混合路由方式。一种常见的情形是主干网络上使用动态路由,分支网络和最终用户使用静态路由;另一种情况是,高速网络上使用动态路由,低速连接的路由器之间使用静态路由。
1.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要手工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具有以下优点:
完全由管理员精确配置,网络之间的传输路径预先设计好。
路由器之间不需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相应的网络开销较小。

编辑推荐: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软考辅导:3年真题透

水问(简媜著)

毕淑敏散文精选(毕淑敏著)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

诗品译注(锺嶸著)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