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电力系统分析(第2版)(孟祥萍著) | ![]() |
|
![]() |
电力系统分析(第2版)(孟祥萍著) | ![]() |
《电力系统分析(第2版)》: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第一篇 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
第1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1.2 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规定
1.3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1.4 电力线路的结构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电力网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2.1 输电线路的参数
2.2 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
2.3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及参数
2.4 标么制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3.1 基本概念
3.2 开式网络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3.3 简单闭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4.1 概述
4.2 自动调速系统
4.3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4.4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4.5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
5.1 电压调整的必要性
5.2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5.3 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
5.4 电压调整的措施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6.1 电力系统负荷和负荷曲线
6.2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负荷的经济分配
6.3 电力网中的电能损耗
6.4 降低电力网电能损耗的措施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篇 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
第7章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
7.1 同步发电机的原始方程
7.2 D、Q、O坐标系统的发电机基本方程
7.3 同步电机的稳态运行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暂态过程
8.1 短路的基本概念
8.2 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的三相短路分析
8.3 无阻尼绕组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分析
8.4 计及阻尼绕组的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分析
8.5 强行励磁对同步电机三相短路的影响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9.1 交流分量电流初始值的计算
9.2 起始次暂态电流和冲击电流的计算
9.3 计算曲线法
9.4 转移阻抗及电流分布系数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
10.1 对称分量法
10.2 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10.3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电抗
10.4 异步电动机的负序电抗和零序电抗
10.5 变压器的零序电抗
10.6 架空输电线的零序阻抗
10.7 电缆线路的零序阻抗
10.8 电力系统的序网络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 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
11.1 单相接地短路
11.2 两相短路
11.3 两相短路接地
11.4 正序等效定则的应用
11.5 非故障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11.6 非全相运行的分析计算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篇 电力系统的机电暂态
第12章 电力系统稳定性概述
12.1 概述
12.2 同步发电机组的转子运动方程
12.3 简单电力系统的功角特性
12.4 复杂电力系统的功角特性
12.5 同步发电机自动调节励磁系统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3章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
13.1 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
13.2 负荷的静态稳定
13.3 小干扰法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
13.4 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静态稳定的影响
13.5 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措施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4章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
14.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概述
14.2 简单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
14.3 复杂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分析计算
14.4 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措施
14.5 电力系统的异步运行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篇 电力系统计算的计算机算法
第15章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15.1 电力网络的基本方程式
15.2 节点导纳矩阵及其算法
15.3 节点阻抗矩阵及其算法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6章 电力系统故障的计算机算法
16.1 概述
16.2 对称故障的计算机算法
16.3 简单不对称故障的计算机算法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7章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
17.1 概述
17.2 潮流计算的基本方程
17.3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17.4 QP分解法潮流计算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8章 电力系统稳定的计算机算法
18.1 简化模型的暂态稳定计算
18.2 简化模型的静态稳定计算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附录1 程序清单
1.1 形成节点导纳矩阵
1.2 形成节点阻抗矩阵
1.3 对称故障的计算
1.4 用计算曲线计算对称故障
1.5 简单不对称故障的计算
1.6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1.7 户口分解法潮流计算
1.8 分段法确定发电机转子摇摆曲线
1.9 小干扰法判断系统的静态稳定
附录2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计算曲线数字表
参考文献
版权页:
插图:
1.1.2 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电力系统的特点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各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电能的生产与消费具有同时性
由于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能量形态的转换,要求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因此电能难以储存。从这个特点出发,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就要求发电厂在任何时刻发出的功率,必须等于该时刻用电设备所需的功率、输送和分配环节中的功率损耗之和。
(2)电能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由于电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且易于远距离输送和自动控制,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供电的突然中断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电力系统的过渡过程非常短暂
由于电能以光速传播,所以运行情况发生变化所引起的电磁和机电过渡过程十分短暂。电力系统正常操作和发生故障时,从一种运行状态到另一种运行状态的过渡极为迅速,这就要求必须采用各种自动装置(包括计算机)来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各项调整和操作任务。
2.对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
从电力系统的上述特点出发,根据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对电力系统运行有以下的要求:
(1)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
电力系统供电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为此,首先应保证电力设备的产品质量,努力搞好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其次,要提高运行水平和自动化程度,防止误操作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应尽量防止事故扩大,等等。
当然,要绝对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而各类电力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首先是保证第一类负荷,然后保证第二类负荷,最后保证第三类负荷。当系统发生事故,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时,应当首先切除第三类负荷,以保证第一、第二类负荷的用电。通常,对第一、二类负荷都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以便在任一电源故障时,保证供电不中断。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