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席勒美学论稿(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2012-10-29 
《席勒美学论稿》: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作者简介:张玉能,1943年8月出生于武汉市,祖籍江苏南京。1966届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席勒美学论稿(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去商家看看
席勒美学论稿(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去商家看看

编辑推荐

《席勒美学论稿》: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作者简介

张玉能,1943年8月出生于武汉市,祖籍江苏南京。1966届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美学家蒋孔阳。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到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1994年评聘为教授,1999年任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1996-199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造型艺术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师从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家奥托安东尼亚格拉夫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指导组组长。主要著作有:《美学要义》、《审美王国探秘——席勒美学思想论稿》、《席勒的审美人类学》、《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西方美学通史》第4-5卷,主要译著有:《德国古典美学》、《秀美与尊严——席勒艺术美学文集》、《席勒散文选》;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学术月刊》等上发表论文180余篇。

目录


导论:席勒的人道主义美学体系
一、探索实现人类自由的理论结晶
二、人道主义的美学体系
三、席勒人道主义美学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一章 自由与美和艺术——《论美书筒》评析
一、客观一感性的先验思维模式
二、美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
三、美与自由
四、美是现象中的自由
五、艺术美

第二章 秀美、尊严、崇高
一、秀美和尊严——人类自我生成的中介——《论秀美和尊严》评析
1.秀美是美的心灵的表现
2.尊严是崇高思想的表现
3.美学范畴体系和自然向人的生成
二、崇高论
1.崇高的性质
2.崇高的生理、心理基础
3.崇高与悲剧
4.崇高的伟大作用

第三章 文艺发展与现实人生——《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评析
一、文艺的发展与人类的历史进程
1.文艺的发展同人和自然的关系
2.素朴及其表现
3.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以及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文学类型与文学主体
三、文艺的发展与人性的完整
1.理想的诗与人性的完整
2.素朴的诗的缺陷
3.感伤的诗的缺陷
4.两种诗的原则的批评
5.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6.文艺发展与人性的完整

第四章 席勒的戏剧美学思想
一、戏剧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二、悲剧理论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序言

这一套“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从开始出版到现在已经八年多了,累计共有九种,虽然先后有过加印,也还是都脱销了。出版社要出新版,在版面设计上作改进,作者们也愿意借此作或大或小的修订,同时,还会有若干新著将要陆续增加进来。所以,编辑同志嘱我补写一篇序言,看来,确实是有此需要——需要对原来的设想作某些修正,对丛书策划中新的设想作一交代。
当初,设计本丛书的时候,就是与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建设相配合。我在原来的总序中说的,丛书的作者们,也就是教研室的成员,大家在学术上相互呼应协作,并且为下一步理论上的整合作准备。现在看来,这一句话要作分析:“呼应”是教学与研究的客观需要,教研室的成员们在教学任务和研究方向上有所分工,在一个集体里必须协调、默契,也必定会彼此影响;“整合”这个词儿则未见准确——每个人有自己的学术个性,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整合。学术群体的建设,尤其是人文学科学术群体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各人独立的创造性的研究。自选课题做起来兴趣浓厚,有利于扬长避短。至于群体内部观点的接近,研究范围的接近,研究风格的接近,以至于课题的合作,应该是顺乎自然,不必强求。在这几个方面有合有分,分而渐合,合而复分,都不是坏事。至于青年胜过老年,学生超过老师,更是进步和兴旺的表现。

后记

现在,《审美王国探秘》书稿终于全部誊清完成了。当我面对这厚厚的一叠专论席勒美学的稿子时,我不由得回想起十年以前在蒋孔阳先生指导下开始涉猎席勒美学思想的种种情景。当时,我和曹俊峰、朱立元一道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做研究生,正在选择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他们两个在导师蒋孔阳教授所擅长的德国古典美学范围内分别选择了康德美学和黑格尔美学作为他们的论题,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我最终就选定了席勒美学这个论题。
可是,当我深入地去了解席勒的美学并且努力去搜集有关资料的时候,我才感到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课题。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材料问题。到1979年为止,席勒的美学论文被翻译成中文的只有两三篇并不完整的节译,因此我必须去直接读德文原文。这当然增大了我的工作难度,不过也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席勒美学思想的机会。当我把德文原文、俄文译文以及中文节译文对照起来时,我感到“理解”和“阐释”的确是个颇费踌躇的过程。然而,经过这种几个文本的对照倒也使我了解得更深入全面了。这个阅读过程和理解、阐释的深入,最后倒使我得到了一本四十余万字的《席勒美学论文选》的译著。其次遇到的困难便是参考资料的缺乏。我当时在复旦大学校、系两级图书资料室里把有关席勒的资料都找来了,然而也都十分简略,关于席勒美学的参考资料就更有限了。

文摘

第一章 自由与美和艺术——《论美书简》评析
研究席勒的美学思想,当然应该以《审美教育书简》为依据,因为席勒这部最成熟的著作具有体系构架的意义。但是,想要完整地了解席勒的美学思想,席勒的《论美书简》也是绝对不应忽视的。然而,在我国美学界,不仅对席勒的美学思想研究得既不深入也不全面,而且普遍存在着对《论美书简》忽视的现象。
《论美书简》是1793年1月25日至2月28日席勒写给其友人克里斯蒂安·高特弗里德·克尔纳的七封信。这一组书信比较系统地表述了席勒关于美的理论观点,可是在席勒生前一直未公开发表,而是在1847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在《席勒与克尔纳通信集》之中。这部由七封信组成的美学著作,主题鲜明,已经由它的题目点明了,这个题目是“Kallias oder iiber die Schonheit”(即“论美”),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论美书简”,也就是说,这部著作是专门论述美的。
《论美书简》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是系统表述席勒有关美的理论的第一部美学著作,还在于它的写作记录了席勒继承和超越康德美学的思索历程。1790年,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出版了。1791年,席勒就系统地研究了康德的哲学和美学,并且基本上以康德的美学观点完成了两篇关于悲剧的美学论文:《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和《论悲剧艺术》。但是,到了1792年,席勒就对康德美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感到不满意了。

相关推荐:

Photoshop人像摄影后期调色圣经(钟百迪,张伟著)

我在梦里见过你(韩国超人气网络小说)

寒鸦劫(武侠第一中篇)

女人要为理想而奋斗:宝洁营销总裁17年的职

好想假装不爱你(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过关必做1800题

家庭日记:森友治家的故事

更多图书信息请关注读书人网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