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另一个侧面的苹果) [平装] | ![]() |
|
![]() |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另一个侧面的苹果) [平装] | ![]() |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编辑推荐:“我从苹果和乔布斯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乔布斯做产品时往往会孤注一掷,所有的研发、市场和推广100%在一段时间里面专注在一个产品上,甚至只有一个型号一种颜色,不留任何后路,iPod、iPhone都因此而成功,这些理念对我日后的工作影响至深。
越是如此,我们往往越是感到,自己对苹果的了解还不够。
……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侧面的苹果。这本书还原了一只iPhone从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销售、走私、再销售、回收翻新直到被分解处理的全球之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
……
感谢iPhone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愿更多的人能从iPhone的故事身上得到启发。”
——雷军(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CEO,著名天使投资人)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与众多讲述苹果成功故事的书不同。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路径——通过对iPhone这款苹果标志性产品的供应链的详细描述,来还原苹果公司体系化的竞争力。当我们被作者带领着,对iPhone的研发、设计、制造的过程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后,我们对苹果这家公司,对智能手机这个行业就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
一款手机,改变了一个世界,拥有万千粉丝。它的缔造者——被人奉为神的乔布斯,在2011年8月25日,向全世界递交了辞职信。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接任者,会像苹果新任CEO蒂姆?库克这样,要担负这么沉重的压力和期望。
“乔布斯留给后任的,无疑是一个巅峰的苹果,无论是营收、利润、增长、市值还是市场地位、产品影响力,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NO.1,堪称全球企业的典范,而不仅仅是最佳的技术公司。一个强势的、伟大的掌舵人,对一家企业而言也未必全是好事,因为他的光芒往往会成为继任者无法逾越的障碍,历史早已充满了这些由盛转衰的案例。当饱受病痛折磨的乔布斯这次真的离去,他的继任者和多年的伙伴库克能带领苹果继续前行吗?”(《别了,乔布斯》南都周刊)
当乔布斯还在身穿黑色T恤、李维斯牛仔裤,手拿着iPhone站在星光闪耀的舞台上时,别忘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乔布斯早就说过:“苹果不仅仅只有乔布斯,还有同事和团队,他们现在和我拥有同样的视角。当我离开去夏威夷晒太阳喝着甘蔗酒时,他们将会推动公司继续向前发展。”
在乔布斯身后,除开库克,还站着富士康、ARM、三星、LG、宸鸿、东芝、胜华、大立光、蓝思科技、康宁、村田制作所、正崴这些合作伙伴,还有伊夫、约翰逊这些世界一流的人才……
在乔布斯开始被神化的时候,你需要了解他们的故事。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给人最大的收益,就是能让欲了解苹果真相的人们看到,苹果的创新(“落到实处的创意”)是如何真正实现的。”
——《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 吴伯凡
曾航,毕业于南京大学,《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主要从事IT产业报道,长期跟踪采访苹果的产业链。花费约一年的时间,到苹果产业链上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深圳、上海、苏州、长沙等地实地走访,并发表了大量关于苹果产业链的报道。
我的iPhone情结 雷 军/1
还原苹果 吴伯凡/1
引子 iPhone手机的全球之旅/1
第一章 iPhone是怎样诞生的?
——在硅谷的苹果总部,iPhone如何被设计出来
iPhone前传:那些夭折在实验室的苹果手机/11
iPhone诞生记/13
“最好去当海盗,而不要去当海军。”/16
iPhone的极致保密工作/22
2007年Macworld大会:iPhone正式粉墨登场/24
改变世界的机器:iPhone革命/27
第二章 谁给了iPhone一颗强大的“芯”?
——苹果让ARM对英特尔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
英国剑桥——iPhone的芯片在这里完成基础研发 /32
硅谷——苹果自己开发了一款芯片(“苹果”牌芯片简史)/36
苹果A4芯片浮出水面/38
苹果的芯片在韩国三星工厂代工:三星和苹果是敌是友?/41
为什么智能手机拒绝英特尔芯片?/43
蚂蚁大象之战——“小公司”ARM如何挑战英特尔霸权/46
第三章 没有触摸屏,就没有iPhone
——iPhone的触摸屏在中国制造,它的幕后英雄充满争议
iPhone的触摸屏沾满鲜血?/51
揭秘触摸屏厂家宸鸿:iPhone首发仪式上哭泣的幕后英雄/56
iPhone触摸屏称雄世界/60
中国A股的“苹果触摸屏故事”/62
第四章 苹果拯救台湾经济
——iPhone的许多零部件由中国台湾厂商生产,苹果挽救了台湾经济
自动化VS人工/67
从实验室到量产,台资厂的独家秘笈/71
苹果挑选供应商的特点/76
吸引台商,为什么成都、重庆完胜越南?/78
苹果挽救了中国台湾经济/84
为抢苹果,中国台资厂商“窝里斗”/87
为什么代工厂一定做不好品牌?/89
郭式求解:不做品牌做渠道/91
第五章 iPhone充满韩国血统
——韩国厂商生产了iPhone的屏幕、处理器、内存、电池等主要
零件,他们认为 iPhone应该是“韩国手机”
iPhone上最贵的零件韩国造:iPhone变成韩国手机?/99
韩国:可怕的垂直整合/102
与三星签订采购大单:苹果阻击式采购战略揭秘/108
第六章 日本为什么造不出iPhone?
——日本供应着iPhone大量高端零部件,日本手机厂商却在
iPhone的冲击下节节败退
日本电子集群撑起iPhone的“内脏”/114
日本为什么造不出iPhone?/120
日本移动互联网发展启示/127
第七章 iPhone玻璃的幕后英雄
——iPhone的玻璃由康宁生产,并在中国进行加工
iPhone玻璃的幕后英雄/132
白色iPhone难产之谜:玻璃工艺挑战超出想象/137
第八章 iPhone的总装车间富士康
——iPhone在富士康的深圳工厂组装,这家工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探秘富士康的“紫禁城”/142
组装iPhone的奥妙:客户如何控制富士康?/145
富士康跳楼事件回放:那几个月发生了什么?/149
全中国反思富士康事件/155
省长们哄抢富士康,iPhone移师河南生产/161
笔者专访郭台铭的“军师”李吉仁/167
第九章 iPhone的运输与走私
——iPhone在中国生产好后通过奇特的方式运往美国,并很快被职业黄牛走私回中国
iPhone居然是从阿拉斯加入境美国的/176
苹果奈何不了东方面孔的扫货者/182
iPhone被空运回了香港/184
8 000名职业走私者往返于香港和深圳/188
反思:是什么促成了iPhone疯狂的走私?/192
第十章 重返中国,iPhone在中国正规渠道的销售
——iPhone开始进入中国的正规渠道销售,但销售苹果产品的
商家,却往往赔本赚吆喝
苹果产品中国正规销售渠道揭秘/198
分歧严重,中国移动与苹果谈崩/202
作出巨大让步:中国联通终得以引进iPhone/204
联通版iPhone在中国遭遇冰火两重天/207
iPhoneVS黑莓:商务人士的口袋大战/210
苹果牢牢掌控微笑曲线的两端/214
第十一章 iPhone的中国App应用开发者
——iPhone在中国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开发者群体,他们赚到了
App Store十分之一的收入
那些一夜暴富的家伙/220
中国iOS第一游戏开发团队上海晨炎海外市场大捷/227
App Store的进化/230
App Store对于苹果的战略价值/236
长尾效应在App Store爆发/238
Gameloft:iPhone软件销量是Android的400倍/244
第十二章 iPhone的山寨与翻新
——用旧的iPhone又回到深圳,在这里被翻新后再出售,这里
同样出产大量仿冒的iPhone
一位“水货”手机批发商的一天/253
iPhone又回到了深圳,在那里被翻新再出售/260
深圳的山寨iPhone产业/266
iPhone被回收、分拆,结束它的一生/274
后记:乔布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的iPhone情结》
雷军
2007年9月,我在美国旧金山买了我的第一只iPhone,那时金山上市路演已经快结束了,旧金山是最后一站,我就去找了家苹果店,花了$299买了部iPhone。
记得我第一次拿到iPhone时,真的有点被iPhone震晕了,这款革命性的手机无论哪个方面都让人叹为观止。就这样,我就成了iPhone业余推广员,不少朋友在我的“推销”下选择了iPhone。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乔布斯说他“重新发明”了手机,很多人并不认同。时至今日,四年过去了,我相信,所有人都认同了,老乔的确“重新发明”了手机,并且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
在此之后,iPhone的每代产品我都买了几十部,不仅自己用,而且送给同事朋友用。
当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改用iPhone时,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经汹涌而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时,世界又开始掀起一股学习苹果和乔布斯的热潮。
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我们对苹果与乔布斯的学习浪潮,丝毫不亚于今天,事实上,苹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彻底影响了我的一生。
18岁那年,我在武汉大学图书馆里第一次看到《硅谷之火》这本书,书中讲述的是乔布斯等一帮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在硅谷发起的一场技术革命,带来整个电脑技术的变革。从此之后,苹果和乔布斯对我的影响就开始挥之不去,我从那时起就希望创办一家世界级的企业。
在那以后,我从苹果和乔布斯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乔布斯做产品时往往会孤注一掷,所有的研发、市场和推广100%在一段时间里面专注在一个产品上,甚至只有一个型号一种颜色,不留任何后路,iPod、iPhone都因此而成功,这些理念对我日后的工作影响至深。
越是如此,我们往往越是感到,自己对苹果的了解还不够。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侧面的苹果。这本书还原了一只iPhone从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销售、走私、再销售、回收翻新直到被分解处理的全球之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
iPhone是苹果的巅峰之作,它代表着苹果极简、克制、流畅的设计风格,苹果在设计和创新上的秘诀,是被大家提到最多的地方。
但iPhone之所以能成功,苹果在设计之外的功力,也值得我们学习。
事实上,在乔布斯身后,有许多像库克、伊夫、约翰逊这样的高手。库克是顶尖的供应链管理专家,伊夫则是设计天才,而约翰逊一手缔造了苹果的零售王国……
而富士康、ARM、TPK、LG这样隐身在iPhone幕后的英雄也同样为iPhone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
苹果不仅有着极其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颇值得我们学习。例如苹果卓有成效的供应链管控体系,有效地保证了iPhone的顺利出货;苹果善于在零部件供应上设置资金和时间壁垒,从而让竞争对手常常无法及时跟进,从而保证了iPhone的领先地位——这些都如同iPhone的设计一样十分重要。
当然,我也为书中提到的数百万人为一只iPhone的诞生而辛勤劳作感到惊叹。他们相当一部分位于中国,iPhone正在改变许多中国人的生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产业格局。
感谢iPhone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愿更多的人能从iPhone的故事身上得到启发。
作者系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CEO,著名天使投资人
乔布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曾航/文
当乔布斯身穿黑色T恤、李维斯牛仔裤,手拿着iPhone站在星光闪耀的舞台上时,别忘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苹果发布新产品的这一天,也是许多人彻夜未眠的一天——台下坐满世界各地赶来的供应商的代表,他们许多人看到新一代iPhone时眼泪夺眶而出。这个小东西耗费了他们太多的心血,过了这一天,就意味着钞票将滚滚而来。
苹果的竞争对手们彻夜守在电脑前看着直播——在第二天的业务讨论会上,三星、摩托罗拉、谷歌、RIM、惠普、HTC、华为、联想的工程师们就将坐在讨论桌前逐项分析苹果的新产品。
他们许多人开始部分模仿苹果的产品,有的人说,iPhone不就是一个触摸屏加上几块芯片吗?我们也能做。
于是,在某个展会上,和iPhone或者iPad长相类似的机型很快被推出,供记者们拍照,但消费者们总是发现,这款机器就是迟迟上不了市。
黑莓早在2010年9月27日就发布了备受瞩目的Playbook平板电脑,但是消费者真正买到这款平板电脑已经到了7个月后的2011年4月19日——这时苹果iPad2已经上市一段时间,第一代iPad价格开始猛降,还有多少人会考虑这款生不逢时的平板电脑呢?
我拜访过不少于20家苹果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提起苹果的成功,他们总是会提到一个叫作“Ecosystem”(生态系统)的词。这是一个看上去很虚的词汇,但是它确实在苹果的成功过程中实实在在起作用了。
这是一个由芯片、操作系统、软件商店、零部件供应厂商、组装厂、零售体系、App开发者组成的强大“Ecosystem”,苹果花了多年的努力建构起这一相对封闭的体系,并以此给它的竞争对手们制造了难以模仿的门槛。
我试图通过对苹果整条产业链的走访寻找出苹果“Ecosystem”的秘密。苹果的这套Ecosystem无外乎由以下几点组成:1)高度垂直集成;2)高效的供应链管控;3)软硬件紧密结合;4)独特的销售体系。
乔布斯坚持苹果最核心的东西全部由自己开发,这显然和苹果在这方面的惨痛教训有着密切联系。
在iPhone推出之前,苹果曾经和摩托罗拉合作推出过一款叫作ROKR的手机,这款手机从一开始就沦为大众的笑柄,外形丑陋,功能乏善可陈。苹果从那时起就深深感受到,和其他手机厂商合作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发一款产品,更无法向一款产品注入苹果式的宗教热情。
在此之后苹果坚持操作系统、芯片、触摸屏、软件商店等最核心的领域全部由自己自主开发,以保证最佳的用户体验。
苹果的供应链管理十分出色。苹果和富士康、三星、LG Display、TPK等厂商合作多年,它们在许多技术上存在交叉授权,并共同开发出了一些短期内很难被追上的生产工艺。
iPad2之所以能做到那么薄,和富士康多年的代工积累有密切关系。iPad2所需要的铝镁合金重量达到2公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挖空90%的原料,最后真正用到的只有200克。这是一个对加工工艺要求非常高的环节——铝镁合金是高耗能的产业,涉及到资源回收、防止污染等,对加工厂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iPhone 4的表面玻璃加工技术要求工艺非常高,如果没有中国湖南的蓝思科技和苹果一起开发出一套加工工艺,就没有iPhone 4这么漂亮的外壳。
iPhone的电容式多点触摸屏,背后是TPK宸鸿和苹果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紧密配合,双方通过交叉授权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门槛的专利,同时宸鸿近几年来投入了巨资用于生产线良率的改进,以及扩建生产线。这种触摸屏刚投产时良率仅有8%,经过反复改良生产线也仅提升至80%左右,而其他厂商的良率则比这要低得多,短期内很难达到同样的品质。
更最要命的是,苹果还经常利用自己巨额的订单,直接垄断关键原材料,让竞争对手很难跟进。苹果和主要零部件供应厂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利用自己充足的现金储备来支付建设工厂的费用,以换取一定时期内独家享有零部件采购的权利。
苹果的竞争对手只能到其他厂商那里去采购这些零件,那里的良率更低,质量在短期内也很不稳定。当其他厂商的工业逐步改善时,通常已经过去半年到一年时间了,这时苹果的下一代产品已经上市了。
iPhone、iPad的型号非常单一,这让苹果在供应链上获得其他厂商难以获得的规模优势,不仅采购价格便宜,而且良率还很高。
业内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当年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曾下令购买50台iPad,让研发团队研究。一个月后得出结论:如果步步高自己做一模一样的产品,仅材料成本就要3 998元。这个价钱已是1代iPad的官方售价。
2011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苹果一家厂商占据了全世界手机产业66%的利润,而其他上百家Android厂商却要为剩下不多的一点儿利润相互厮杀。
苹果的Ecosystem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App Store。2008年苹果正式推出App Store后,数以百万计的开发人员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这种开发大潮中。苹果对App Store的经营用心要超过其他软件商店——苹果提供的SDK开发工具很容易上手,App Store秩序井然,且硬件规格高度统一。
为了在iPhone中内置App Store,苹果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不是和当地最强大的运营商合作,而是选择市场追赶者合作——在美国选择了较小的AT&T,在日本选择了比DoCoMo小的软银,在中国选择了中国联通,而不是中国移动。
模仿苹果的这套软硬件结合体系难度极高,惠普的非执行董事长雷?兰恩(Ray Lane)就曾指出,苹果的成功是一个特例,只有苹果一家企业在软硬件整合上取得了成功,这与乔布斯发挥的巨大作用关系密切。
苹果在零售上的作为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在零售高手约翰逊的一手打造下,苹果的零售体系为其成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苹果在全世界开有三百多家苹果专卖店,在苹果的旗舰店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展示拥有和使用苹果产品将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苹果对整个体验层层把关,从货架上精挑细选的产品种类,到对有着强烈极客或者嘻哈风格的年轻雇员的培训,再到一些专卖店通常模仿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的设计方式,再到天才吧(Genius Bar)的技术支持服务,再到专卖店里苹果产品使用方法的教学课程。
这套苹果式的零售体系让苹果的产品总是显得与众不同——几乎每个城市的苹果旗舰店都变成当地一个著名旅游景点,苹果借此控制其在消费中眼中的形象。
苹果甚至严格控制所有在苹果授权商店里销售的配件。苹果为此制订了一套叫做“MFI”的计划,即“Made for iPhone”“Made for iPad”,苹果要求所有授权店里销售的配件都必须贴有经过苹果认证的标签,苹果从中收取20%左右的授权费——这一方面保证了配件的品位,一方面苹果也从中赚钱。
乔布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Ecosystem。乔布斯式创新帮助苹果打下江山,而苹果这套严谨的Ecosystem则帮助苹果守住江山。
引子
iPhone手机的全球之旅
当消费者们彻夜长排,终于拿到他们想要的iPhone(一款由苹果公司推出的手机)时,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正在为了这部手机辛勤劳作着。他们有的人腰缠万贯,跻身福布斯富豪榜;有的人则辛劳终生,却买不起一只iPhone……
“这些家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上午,高云强窝在上海淮海路的人群中,既充满兴奋又略显沮丧,他总是忍不住问自己这个问题。抬头望去,他的前后都是黑压压的人群。
有人为了免于排队,当场掏出200元钱要求和排在前面的人换一下位置。最夸张的是那些排在队伍最前面的人,其中有人排了整整一夜。
这一天是2010年9月25日,这是中国中秋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白领们神色慌张地从拥挤的地铁里钻出来,略带倦容地投入新一天的工作。街边的草丛已有一丝泛黄,并不温暖的阳光打在每个人的脸上。
但一些年轻人却没有丝毫想工作的意思,他们心甘情愿地请假并花一整天时间来到淮海路上排队,就为了买一件小玩意儿。
保守的上海白领们像看笑话一样看着这些排队的人。一些人忍不住讥讽道:“不就是一款新手机吗,至于吗?”
但更多的人开始加入排队的行列。
在北京,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着。来自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的刘憬瑞成了苹果三里屯零售店的首位iPhone 4买家,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这里足足等候了30个小时。
6分钟后,刘憬瑞手拿两部iPhone 4走出门口,媒体人员纷纷走上前对准他拍照,仿佛有一位大明星走了出来。
“一部自己用,另外一部带给同学。”刘憬瑞兴奋地说道。为了买iPhone 4,他23日特意坐火车从临沂赶到北京,已在店门口等待了30多个小时。因为他从外地专程赶来,2010年9月24日,北京,大批苹果手机消费者在西单大悦城Apple Store店门前排队,购买将于25日早上8点开始发售的iPhone 4手机。排队时间又最长,被很多一起排队等待的“果友”戏称为“一哥”。
但刘憬瑞永远不会感到孤独,数百名从四面八方拥来的粉丝和他一起彻夜排队,他们准备了帐篷、睡袋、气垫床、三国杀、纸牌,丝毫不觉得困倦。
9月24日晚8点左右,西单大悦城店门口排队的人数已达二三百。为了维持现场秩序,有数辆警车及一辆救护车停在路边。24日晚7点左右,三里屯苹果店门前也已经排出了近千人的队伍。
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永远能找到共同话题,“你的iPhone‘越狱’过吗?”、“估计明天水货iPhone 4就要‘跳水’了!”、“iPhone 4究竟和iTouch 4(一款由苹果公司推出的可携式媒体播放器)有什么不同?”……
在北京西单的大悦城苹果零售店,一名被称作“老刘”的“财神爷”一口气花钱雇了100名大学生帮他排队,一口气买下200部iPhone 4。老刘向这些大学生每人支付了50元的排队报酬。
老刘的工作是为某家建筑公司采购礼品,这200部iPhone将被某建筑公司用来送礼“打点关系”。一周前iPad(一款由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在中国上市时,老刘也一口气买下58台。
一箱一箱的iPhone 4就陈列在苹果商店的柜台下,它们要不了多久就会被销售一空。
这不是免费派送,也不是某个品牌在打一折,而是在发售一款最低售价高达4 999元的手机。在这个全球消费的寒冬里,居然有这样一款产品,能够轻而易举地从日益吝啬的消费者的兜里掏出大把钞票来。
在9月25日这一天之内,6万部iPhone 4在中国轻易售出,而消费者们仍然在抱怨,苹果为什么不能多生产一些手机来。在苏宁电器全国300家门店中,平均每4秒钟就有一部iPhone 4被预订……
几个小时之后,远在万里之遥的硅谷苹果总部,苹果CEO(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就要起床了,他会首先收到一个好消息:
周四苹果公司市值达到 2 658 亿美元,超过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二大公司,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石油,后者
2010年9月25日,备受苹果迷期待的iPhone 4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上市。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苹果专卖店,顾客争相购买iPhone 4。
是全球最大的公司,周四的市值为 3 133 亿美元。
乔布斯心知肚明,这其中作出最大贡献的正是iPhone。凭借着iPhone和iPad的热销,苹果一举打破了由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加上英特尔的芯片的联盟)制定多年的消费电子业游戏规则。
在苹果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财报中,iPhone及配件销售额达到1047亿美元,按营业收入计算,苹果已经超过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
在美国加州库伯蒂诺(Cupertino)市的苹果总部,苹果的工程师们在乔布斯的领导下历尽坎坷设计出了这款革命性的手机,它彻底颠覆了人们以为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印象,它让手机开始变得如此强大,如此个性化。
在2010年当中,苹果平均每天能卖出15万部iPhone,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不过,这并不能让乔布斯完全松一口气,让他操心的事情还有很多。
iPhone 4的零部件供应现在已经充足了吗?iPhone 4的组装厂富士康近些年似乎总遇到麻烦,他们将中国深圳的工厂内迁会影响自己的生意吗?iPhone 4在全世界的物流运输情况现在很稳定吗?还有那些iPhone 4的追赶者,尤其是快速发展的谷歌Android(基于Linux开放性内核心的操作系统)阵营,他们的新手机看上去似乎也很强大……
此时,远在中国上海的淮海路上,苹果粉丝们依旧排着长队,一位闲着无聊的消费者在思考一个问题:
这款iPhone手机,究竟是怎么来到我手上的呢?它的一生,究竟经历了哪些传奇的故事呢?那些分布在苹果全球产业链各端的人,他们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这些被翻新过的iPhone被当成新手机再次投放市场,他们在中国的地下手机交易市场以及网上的淘宝商店销售火爆,有时一部机器能够轻松赚到上千元人民币。
几天之后,全世界的消费者们就将拿到这批新的iPhone,并带给他们无数欢乐。
在美国,iPhone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时尚的美国人频频登陆苹果的App Store(应用商店),下载各种稀奇古怪的程序。有的程序能够帮助警察抓住小偷,有的程序会教他们怎么泡妞,还有程序可以让他们在手机上做天主教的祷告……
许多美国人不知道的是,这些App程序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在中国的开发者开发的。他们三三两两地躲在中国某个偏僻的居民楼里,哼着小调在自己的苹果电脑前写出这些程序,并从苹果的App Store中分到了占全球总比重约十分之一的开发者分成。
是的,一只iPhone手机从里到外,它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故事。在这本书即将付梓印刷的时候,一批新的iPhone手机又将装上飞机,开始它们新的全球之旅。
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实地走访了iPhone全球之旅中的各个环节,从上游零件供应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到中国内地的苏州、长沙等地,到最后组装iPhone的深圳富士康工厂,再到走私、贩卖水货iPhone的中国香港,以及最终翻新iPhone的深圳华强北,再到开发iPhone App应用程序的工作室,以及上海各大销售苹果产品的苹果旗舰店、苹果授权店……
这是一个难忘的过程,我在走访中发现,苹果的iPhone和iPad竟然改变了这么多人的命运,甚至深刻影响着世界上很多地方的经济结构。
通过iPhone,美国一举从日本手上夺取了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并在智能手机设计及智能手机系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日本和韩国及中国台湾则依靠苹果的订单巩固了其在高端电子元器件市场的优势,这些地方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它们之间的故事十分吸引人。
依靠为iPhone制造零部件,在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创造出了为数众多的明星企业和新兴富豪。他们隐居苹果幕后,却闷声发着大财。
在中国内地,装上飞机源源不断出口的iPhone更加扩大了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iPhone在中国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不过,这些为iPhone工作的工人却一点也不幸福,他们中有十多人在短短几个月内跳楼,还有上百名工人为提高iPhone的生产进度而在有毒的工作环境中中毒,落下终身疾病。
iPhone和iPad的生产还加速了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内迁的步伐。从2010年开始,大批和苹果有关的工厂迁往中国中部的成都、重庆、郑州、长沙等地,这些工厂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GDP(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并为这些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iPhone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格局,中国移动不再变得一家独大,而依靠引入iPhone而大红大紫的中国联通大肆抢夺着中国移动的高端客户。在中国,使用iPhone和中国联通的网络一样开始成为高端人士的象征。
当然,iPhone和iPad还养活了一大批依靠囤积居奇而赚钱的商贩,他们通过排队抢购iPhone这样的抢手商品,并将其运送到世界各地出售而发了大财。
在中国深圳,依靠翻新二手iPhone,或者制造仿冒的iPhone,以及制造iPhone配件而发财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苹果和iPhone只是一个窗口,它让我们更深切地认识这个世界。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