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韩非子校注(各篇编写“题解”) | ![]() |
|
![]() |
韩非子校注(各篇编写“题解”) | ![]() |
基本信息
作 者:《韩非子》校注组 编写,周勋初 修订
出 版 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8-1
版 次:1页 数:682字 数:592000印刷时间:2009-8-1开 本:大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 S B N:9787807294955包 装:精装
编辑推荐
《韩非子校注》特点
一、《韩非子》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历史都有重要价值,是大学文科学生的必读书之一。为了提供一个适宜于初学者阅读的本子,南京大学文科教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利用各大图书馆珍藏的《韩非子》善本,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韩非子》加以全面整理,并作出深入浅出的注释和串讲,力求出版一部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校注本,这对于一般读者和专业工作者都是十分需要的。
全书篇幅较大,排版采取当页注形式。
二、全书正文各篇都编写“题解”。对1982年原来的注释进行全面修订,并对难句进行串讲。各篇都进行了必要的校勘,并编写了简明扼要的校勘记。书首新增《导读》,指导读者阅读。书后附录编入《史记·韩非传》,并作注释;编制《韩非子》人名索引,绘制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还编入校注项目负责人周勋初教授撰写的《评法批儒运动的参与和两种〈韩非子〉著作的诞生》一文,以说明必须正确对待和利用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问题。
三、项目负责人由著名文史专家周勋初教授担任,参加校注工作的还有南京大学中文、哲学、历史等系的教授多人。由出版社编审担任责任编辑。质量上乘,堪称精品。
内容简介
《韩非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是在“百家争鸣”的高潮中涌现出来的一部丰富多彩的学术巨著。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位思想家,他的著述涉猎很广,不仅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而且批判和汲取了其他许多学派的观点,记叙了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汇集了大量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吸收和包容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文化成果,对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也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历史都有重要的价值。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的代表作,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特别是善于运用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像“自相矛盾”、“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尤为人们广泛运用。
南京大学周勋初教授利用各大图书馆珍藏的韩子善本,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旧著《韩非子校注》进行全面的校勘增订,书首新增《导读》,以指导读者阅读;书后附录编入《史记·韩非传》,并作注释,编制《韩非子》人名索引,绘制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既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也适合专业研究者使用。
作者简介
周勋初,男,1929年4月11日生,上海市南汇县人。南京大学著名教授,驰誉海内外的杰出学者。周先生学术研究范围广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诸领域,均有重要的学术成果。周先生教书育人半个世纪,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
媒体评论
现今最善的校注本成于文革末期, 即南京大学校注组的《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1982) 这部由工人、士兵参与的集体成果实际由著名文史学家周勋初主持, 新版修订本由周勋初独立修订(江苏凤凰出版社2009 )
——刘小枫
《韩非子校注》修订本的校勘、注释质量属于上乘,校勘取舍慎重,校必有据,注释简明精确,深入浅出,可以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韩非子》读本。
——薛正兴
周先生身姿玉树临风,为人洒脱自然,文章简洁明快,清峻通脱,处处透着魏晋风度。
——程章灿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出版说明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战国末期的韩国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反映了处在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的要求,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和实践,创造了以法、术、势为中心的法家学说体系,为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提供了理论根据。这种学说曾得到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的赏识,并在秦王朝的建立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韩非的著作集中在《韩非子》一书中。它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是在“百家争鸣”的高潮中涌现出来的一部丰富多彩的学术巨著。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位思想家,他的著述涉猎很广,不仅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而且批判和汲取了其他许多学派的观点,记叙了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汇集了大量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吸收和包容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文化成果,对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也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历史都有重要的价值。
这部古籍,经过反复的传钞和翻刻,误、脱、衍、窜之处很多。虽然经过历代学者的研究和整理,取得了可贵的成绩,但因过去的历史条件和资料条件的限制,校勘、训诂、通释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且过去的学者都偏重于一些字、句的校、训,未能对全书作出深入浅出的注释;训、释又多用古代汉语行文,现代读者难于阅读。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利用各大图书馆珍藏的韩子善本,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韩非子》加以全面整理,出版一部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校注本,这对于专业工作者和一般读者都是十分需要的。《韩非子校注》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和努力,力求达到这个要求,但怕一时难以臻于完善,切望专业工作者和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教。
1977年12月修订说明
修订说明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