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我这一生幸福吗

2012-07-2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这一生幸福吗 去商家看看
我这一生幸福吗 去商家看看

 我这一生幸福吗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1146523/9787301146521
·条形码:97873011465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自述个人史系列

内容简介 《我这一生幸福吗》是著名学者、作家赵鑫珊以幸福为主题的回忆录。作者以幸福为线索,把自己一生的经历以片段式的形式串联在一起,既对自己的一生作了回忆,同时,也向人们说明:人生的幸福并不决定于金钱,幸福是金钱所买不到的。《我这一生幸福吗》选材精当,思想宏阔,以直面人生的态度把自己的经历作了解剖,可读性极强,是一部难得的个人史。作者最新的人生回忆力作。《我这一生幸福吗》选取一生中最为幸福的经历,一件件娓娓道来,给人带来学术、人生、精神等方面的启迪。
作者简介 赵鑫珊,教授,作家。上海2010年世博会顾问。
媒体推荐 我写这部书的动机,只是想通过我这一生的经历表明: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模式因人而异。金钱准能买到物质生活的尽情享乐、美女香车、灯红酒绿,但不一定能买到幸福。
  ——赵鑫珊自传
编辑推荐 力争做个大磨盘,上盘是文科,底盘是理科,中卢轴是哲学,推磨的动力是对世界的热情。
目录

1
金钱一定能买到幸福吗
“家”这个汉字
我家的稻草屋不再漏
来自几何学的满足和幸福
深夜听外婆纺纱
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我曾拥有一间私密性的小书房

2
北大朗润园——我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柏拉图哲学学园”
我与圆明园废墟和荒野场
在高大的白杨树下
深夜,我靠在床头沉思默想
“第一个原因”
我是一个很穷很穷的大学生
为世界观而搏斗的物理学
我成了一个泛神论者
北京十三陵燕子口小山村
没有写毕业论文

3
聆听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七年的钟声
牧羊人所见
感谢两处社会科学院
哲学苦闷与哲学创作

4
退而不休和三个惊叹号
最初一滴水和最后一滴
人与地球
回答日本教授的提问
“一所悬命”
春节+唐诗+世界眼光=当代中国人
泡咖啡屋灵感附身
生的沉思,死的默念
追求人类知识的统一性
我为什么要写作
……
序言 这部书稿是我“闲将往事思量”的产物。
2008年,我就是“古稀之年”。
在这种日子,不免想在人生路边找块石头坐下,来歇歇;看看前面剩下的不多的道,回头望望走过的路,心中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叹。我在自问:“一个人到了我这种年龄,应该有资格谈谈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吧?我过得幸福吗?幸福是什么?我能否把一生的大小磨难、悲哀和不幸暂且搁置一边,专门的幸福一桩桩列举出来?列举的时候,应老老实实,不夸大,也不缩小。”
当我一一回忆,娓娓道来,发现所有这些幸福几乎都没有花什么钱,都是精神性质的。——这个共同点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我老是想到唐代司空曙的这两句千古绝唱: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这正是我此时此刻的画像了。
普天下没有永恒的东西。即便是天地本身也有终结之日。我最推崇古人这样对照和观照事物:
天地之视人,如蜉蝣然;蜉蝣之观人,如天地然;蜉蝣莫知人
之有终也,人莫知天地之有终也。
看来天地和蜉蝣是大小两极。人介乎于这两头的中间,是个中项。——这是人在宇宙中的真实位置。把它写成一条链接就是: 蜉蝣一人一天地 知道人在宇宙中的真实处境是很重要的。这可以让我们有自知之明,懂得天高地厚,切莫狂妄。
上面古人所讲的那段对照,是我从古书中读来的。宋代赵恒写过这样两句,我不喜欢,因为它俗,挺市井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文摘 1
金钱一定能买到幸福吗
不同的人,不同的幸福模式。
我写这部书的动机,只是想通过我一生的经历表明,幸福是种心理感受,模式因人而异。金钱准能买到物质生活的尽情享受,美女香车,灯红酒绿,但不一定能买到幸福。
在西方哲学史上,斯宾诺莎(B.Spinoza,1632-1677)是位重要人物,深为爱因斯坦所尊崇。他是荷兰犹太哲学家,只活了45岁。他曾把人生最高的幸福作为哲学问题来探求。他说:“我实在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可见他的探求的迫切性和严肃性。他说:
我要探究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一种东西,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我便可以永远享受连续无上的快乐。
在通常的生活环境中,那些被人们公认(他们的行为可以证明)为最高幸福的,归纳起来,大约不外三种: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这三样东西萦扰人们的心思,使人们不能想到别的幸福。(斯宾诺莎所说的“感官快乐”即放纵肉欲或肉体快乐。)
这位哲学家最后找到了人生“真正的善”即“至善”,也就是最高幸福:
爱好永恒无限的东西便足以培养我们的心灵,使得它经常欢欣愉快,不会受到苦恼的侵袭,因此它最值得我们用全副精力去追求,去探寻。
以上便是斯宾诺莎高高举起的火把。从我的青年时代起,我就自觉或不自觉、有意或无意地跟随着那火把的亮光,一直走到现在。
在拥有电脑、电视和手机,以及物欲横流、崇尚高消费的今天,这火把不但没有暗淡、减弱和熄灭,亮度反而增强了,醒目了,耀眼了,而且变成了一种世纪的拯救!
我一生的经历都在证明斯宾诺莎的幸福论,一个人除了追逐名利、物质生活享乐外,的确还有别的幸福模式。它才是牢靠的。
因为它主要来自自我或内界,依赖他人和外界的程度很小,很低,而且不用花什么钱,又是绿色的。——它符合21世纪的时代精神和要求。
或者说,我撰写读者手中这部书,并不打算全面、系统地论述幸福论,仅仅是想从我自身的一些经历去说明,除了社会上多数人追逐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外,还有另外一些幸福模式的存在。
幸福观会因人而异。虽然同为人类,但免不了有“类同心异”的现象。
我想起明代的王磐(1440-1530)。他一生拒绝仕途,不爱富贵,只求温饱。他谙熟音乐,擅长散曲。尽管他在诗画方面的成就算不上显赫,只是平平,但他自得其乐,不尘其心,梦寐以青山白云为念,过得充实、踏实,自由、自如、自在。当然他的大前提是有了基本温饱,是个“屋人”(The House-Man),有屋住。这是决不含糊的。
毕竟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