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伤寒论(附赠光盘1张)

2012-06-1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伤寒论(附赠光盘1张) 去商家看看
伤寒论(附赠光盘1张) 去商家看看

 伤寒论(附赠光盘1张)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2316480/9787802316485
·条形码:97878023164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64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伤寒论》的医典卷由白云出岫先生朗读。无论是在教室或宿舍里,还是在操场及花园中,甚至在床上和旅途中,都能边听边看,边听边读,边听边背。让磁性的声音、优美的文笔、深邃的经义交融在一起,从多角度冲击我们的大脑,撞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原汁原味的中医经典。
编辑推荐 《伤寒论》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目录
张仲景原序
辨脉法第
平脉法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痉湿喝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方剂索引
……
序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朗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美。古人称读书为“念书”,所谓念,就是要大声地读出来,要饱含情感,要抑扬顿挫,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意境美。可是不知从何时起,看书取代了读书,成为当下中国人学习的主流方式。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文字和声音都是这个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了一者,信息就是残缺不全的。高效率的读书讲究“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获得语言本身传递的信息。
学习中医也是如此。
我们常常苦恼于诵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看则不明其字义,读则不知其发音,而且愈是不会读,愈是不愿意去读,更不要谈在诵读中体味美了。可是古代学习中医往往是耳提面命、口授心传,先生边念边讲,弟子边听边背,出自师口,入之徒耳,即便当时不完全理解,然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的听闻和诵读,可以通过声音不断揣摩和体会文字所携带的信息,更有助于理解文义。不仅记得牢,而且学得快。现代人学习中医,没有了师徒授受的环境,又丢失了诵读的习惯,因此难以理解经典的意思,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这成了学习中医的一大障碍。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用耳朵学中医系列》就是这样一套丛书。
这套丛书的医典卷由白云出岫先生朗读。无论是在教室或宿舍里,还是在操场及花园中,甚至在床上和旅途中,都能边听边看,边听边读,边听边背。让磁性的声音、优美的文笔、深邃的经义交融在一起,从多角度冲击我们的大脑,撞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原汁原味的中医经典。
医典卷共包含八册:《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名著》、《医宗金鉴心法要诀》和《精选中医歌赋》。为了保证文字的质量,本辑内容均采自精校本,且以原文为主,不加注释。为了让读者能方便携带、轻松阅读、易于背诵,采用了“开本小而字不小”的方式,以获得更为舒适的学习享受。另外,作者在每本书的篇首增加了“大医精诚”篇,希望诸位读者能借助本辑丛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走“苍生大医”之道。
文摘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鞭,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日: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日:何谓阴不足?答曰: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