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套装全4册) |
 |
|
 |
"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套装全4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8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bkbkb05069
·条形码:bkbkb050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套装数量:4
内容简介 《"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套装全4册)》包括了:《雨街的猫》、《城市的眼睛》、《书本里的蚂蚁》和《恐龙的宝藏》。《雨街的猫》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的长篇童话代表作,讲述了发生在神秘雨街上的一个感人故事。作者在这个故事中巧妙地穿插了女巫雷莎太太和她的猫咪阿洛两条线索,使得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品文句优美,境界高远,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弥足珍贵。
《城市的眼睛》讲述了:男孩朱迪从安静的乡村来到繁华的莫城,由此开始了充满艰难,也弥漫着美好情感的城市生活。莫城——有四个孩子:男孩朱迪、沙鹏、毛成和女孩卢晶晶,还有一条叫小黑的狗,还有他们和她和它之间的友谊。有四个爸爸:一个永远活在孩子心里的万能爸爸,一个弃孩子不顾的爸爸,一个打工的爸爸,还有一个连别人家孩子也一起爱的体育博士爸爸。每一个爸爸都是孩子心目中能够依靠的大山。失去爸爸,生活就充满艰辛;拥有爸爸的爱,生活就充满了希望。莫城——对于狗狗小黑,是一个历险和成为英雄的地方;对于朱迪,是一个爸爸留下的家,后来他和妈妈拥有了新的生活;对于卢晶晶,是一段《回家》的小提琴曲;对于毛威,是获得父亲赞许的温暖回忆;对于沙鹏,是收获了友谊的地方。城市的每一盏灯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的眼睛,每当黑夜来,临,就一定会亮起,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照亮你心的灯在闪烁。这篇小说由擅长抒情童话的作家写来,自有一种浓重的优美情调,感人至深。
《书本里的蚂蚁》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的短篇童话代表作。作品有着超凡的想象力,独特的叙述风格,丈句优美,境界高远,淡淡的抒情中带有趣味和哲理,具有温暖的人道精神、温馨的人性氛围与温柔的人生抒写,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弥足珍贵。
《恐龙的宝藏》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的长篇童话代表作。作品以绿蜘蛛画在树叶上的藏宝图引出故事,用独有的细腻笔触塑造了虚行龙阿迪、阿木、阿莉以及田鼠阿仓等生动的童话形象。文句优美,境界高远,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 王一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签约作家,苏州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分会副会长。代表作有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住在雨街的猫》、《恐龙的宝藏》,系列童话《糊涂猪》,短篇童话集《第十二只枯叶蝶》、《书本里的蚂蚁》等。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新作奖等奖项。
编辑推荐 《"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套装全4册)》:神秘的雨街上住着雨女巫雷莎太太,她养了一只猫咪,名叫阿洛。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跌宕起伏的故事。 《雨街的猫》是一篇很抒情很舒缓的童话,故事伤感又浪漫。这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作家写的好童话。一条总是下雨的街(但每天下午4点10分后就停雨),一只叫阿洛的猫陪伴着雷莎太太,雷莎太太等待着来自大海的雷特船长的第81封信。可是她没有等到信就永远离开了雨街。但是阿洛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不是又继续了吗?
我想过这样的生活——
种一棵花,它的花朵是蓝色的,很小很小,每天开一朵。养一条虫,它的身体是圆形的,经常打滚,每天变色。住一间房,它的四周是水,水边有粉红的蔷薇花,屋后是竹林,竹笋从床底下冒出来。养一只鸭,每天下一个蛋。它常常忘记自己把蛋下在了哪里,当我散步的时候,在河边忽然捡到了这个蛋。和一条狗做朋友,每天清晨狗陪伴我走过上学的路,傍晚,乖乖地等在我放学的路上,我们一起回家。读一《"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套装全4册)》,书里住着一只小蚂蚁。这不是童话,这是真的!三十年前的我,犹如《书本里的蚂蚁》中那个小姑娘,每天都期待新的故事,三十年之后的我,希望自己成为《书本里的蚂蚁》中的那只小蚂蚁,不断写出新的故事。
目录 《雨街的猫》目录:
关于故事的由来
第一章 雷莎太太给了黑猫一个家
1.雨街的友情提示
2.地理老师
3.与猫共进午餐
4.烟囱吐泡泡
5.《狗眼看人》报
6.出生在风街
7.流浪在阳光街
8.女巫签名的书
第二章 神秘的灰衣人和奇奇怪怪的猫
9.神秘灰衣人
10.不平凡的雷莎太太
11.猫的聚会
12.胖猫来信
13.烟囱魔鬼被埋一百年
第三章 阿洛独自住在雨街的老楼上
14.等待一封信
15.和老鼠班尼告别
16.招聘主人
17.雾街导航犬
18.与众不同的壁虎
19.小蜗牛茉莉
第四章 雨巫婆的传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船长雷特
21.放弃当雨女巫
22.第八十封信
第五章 阿洛结束了孤独的生活
23.乡村生活
24.向鼠兄弟道别
25.还壁虎尾巴
26.白云和阿洛在一起
27.力大无比的米店
28.用字典取名字
29.像烟一样离去
第六章 当雨街不下雨的时候
30.特殊客人
31.钟表店的小提琴
32.听音乐的老渔夫
33.黑猫音乐会
34.雨街不下雨的时候
故事后面的故事
我的漂流屋(代后记)
附录一:王一梅主要获奖记录
附录二:王一梅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城市的眼睛》目录:
第一章 乡村和城市
1.星河村的家
2.再见,大黑
3.鬼脸沙鹏
4.五号宿舍楼
5.爸爸像个魔法帅
第二章 蓝大衣和琴谱
6.大黑的命运
7.小纸船
8.爸爸的大衣
9.失眠的眼睛
10.搬新家
11.班长成了妹妹
12.寻找失落的琴谱
第三章 雪人和合欢树
13.暴风雨之夜
14.爸爸留下的家
15.心中的雪人
16.合欢树发芽了
17.明天就回家
18.狗狗小黑
19.雨中的信
第四章 男孩和狗
20.毛威的五大罪状
21.带小黑进城
22.意外见面
23.和野猫为伍
24.“大喉咙”
第五章 离别和新旅程
25.男孩和狗的战争
26.四个孩子一条狗
27.女儿的作文
28.新的旅程
一个关于灯光的梦想(代后记)
附录一:王一梅主要获奖记录
附录二:王一梅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书本里的蚂蚁》目录:
兔子的胡萝卜
洛卡的一年
给乌鸦的罚单
兔子萝里
阿虎的名片
骨碌骨碌滚的啤酒桶
书本里的蚂蚁
青蛙先生看报
糊涂先生作曲
狮子卡卡
洛卡的树叶
守着树墩的兔子
蜗牛的森林
鸟窝里的树
马丽奶奶的圣诞节
乌鸦的新衣
大鲸鱼在海边
小丑洛卡
寄来寄去的蚂蚁
我是一棵树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蚱蜢、蟋蟀和狗尾巴草
小老虎的成长记录
狮子的座位
黑熊进城
白熊进森林
另一个城市和另一片森林
快乐老猫
我是蜗牛
与众不同的鼹鼠
木头城的歌声
叮当响村庄
狗熊的晚餐
河马美食店
奇怪的帽子
《恐龙的宝藏》目录:
第一章 虚形花在遥远的过去
1、树叶地图
2、饥饿的恐龙
3、树叶充机
4、消失的冰房子
第二章 恐龙在城市里
5、雪山融化
6、城市的标记
7、恐龙博物馆
8、保护恐龙
9、兔子的家园
10、胡萝卜风波
11、巴罗是一头猪
12、发财美梦
13、床底下的朋友
14、屋顶上吃汉堡
15、捉虫英雄
16、虫情报道
17、寻找哥哥
第三章 虚形龙在玉米地
18、她不是女巫
19、玉米小屋
20、花菲儿是流浪猫
21、亲人团聚
22、永远喜欢的地方
23、跟踪脚印
第四章 寻找宝藏的路上
24、玉米项链
25、赶走巴罗
26、朋友永远相伴
27、不平凡的琥珀
28、另一半地图
29、绿蜘蛛的故事
第五章 虚形龙重建家园
30、博士的推测
31、废墟变成宝藏
32、到绿山去
33、快乐的日子
34、回城市看看
35、雪中送炭
我的漂流屋(代后记)
附录一:王一梅主要获奖记录
附录二:王一梅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
文摘 对儿童承担,对生命承担
冰心在《繁星》里写过这样的诗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王一梅从1994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迄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多次在国内获得文学大奖的经历让“王一梅”在儿童文学界变成了一个荣耀的、为人熟知的名字。当人们谈起“王一梅现象”这个词的时候,我们仿佛遭遇了又一个一夜成名的故事。但是了解了王一梅的文学创作经历,就会发现,成功不仅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同时也洋溢着创造的喜悦。
她出生在苏州一个水乡小镇上,水乡的小镇风物熏染了她的性情,陶冶了她的志趣。那些小镇跟苏州最常见的小镇一样,有着蜿蜒的、充满古旧味道的小巷。在那些小巷里,在那些被屋顶的猫翻弄瓦片的声音从梦中惊醒的夜晚,在那些墙里墙外盛开的花朵与繁盛的植物里,年幼的王一梅滋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幻想。她幻想可以沿着小巷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她也在幼小的心里编织着鸡、鸭、狗、猫们的故事。在她眼里,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而神秘,正像她多年后创造的童话世界一样。
她的幸运不仅在于她生活在一个充满诗意的小镇上,她也生长在一个让她日后爱上文学的充满爱与温馨的家庭氛围里。妈妈是她的第一个“文学导师”。妈妈会在临睡前读聊斋故事给她听,在妈妈亲切的声音里,王一梅进入了一个幻想与神秘交织的文学世界,在那里,仙兽与鬼魂出没,书生翩翩,狐狸有情,杂草丛生的荒坟与明灯忽熄的夜晚……无不具有牵惹人心的力量,让人痴迷与神往。那些美丽的夜晚,让王一梅稚嫩的心灵爱上了想象。此外,外婆会讲“狼外婆”的故事,虽然讲了好多遍,童年的王一梅仍是觉得很有趣,尤其是由外婆讲出来,带有幽默的效果。王一梅的童年生活,某种意义上,也许会是她毕生都取之不尽的财富。
童年生活滋养了王一梅的文学创作,她以想象的翅膀飞翔在一片有花、有草、有小动物的神奇世界里。在尝试写作之初,王一梅写了很多短篇童话。《金银坡》是她发表的第一个短篇,之后她又陆续写了很多很多。我们无法想象她在其中的艰辛、犹豫、沉醉与快乐。直到1999年,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让她一举成名。从此王一梅的作品渐渐被人发现,她不断寻找着新的创作生长点,写出了许多优秀的长、短篇童话。王一梅的作品为国内的儿童文学创作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抒情派”的风格在她那里得到了新的发展,她的文字风格独树一帜,她的作品里所流露出的对人性的理解与描绘、她的独特的叙
……
后记 童年的色彩
我想过这样的生活——
种一棵花,它的花朵是蓝色的,很小很小,每天开一朵。
养一条虫,它的身体是圆形的,经常打滚,每天变色,用黄色表示心情愉快,用白色表示一片茫然,什么也不想,用红色表示激动,用黑色表示愤怒。
住一间房,它的四周是水,水边有粉红的蔷薇花,屋后是竹林,竹笋从床底下冒出来。
养一只鸭,每天下一个蛋。它常常忘记自己把蛋下在了哪里,当我散步的时候,在河边的乱砖里忽然捡到了这个蛋。
和一条狗做朋友,每天清晨狗陪伴我走过上学的路,傍晚,狗玩累了,乖乖地等在我放学的路上,我们一起回家。
读一本书,书里住着一只小蚂蚁。
这不是童话,这是真的!
童年的我就过着这样的生活。除了那只圆形打滚的西瓜虫不会变色,其他的,都是我曾经经历过的精彩生活。
童年于我,原本只是一些片段式的回忆:蜿蜒的充满古旧味道的小巷;长着瓦楞草的屋顶,半夜猫从天窗上经过遮住了月光;开满蚕豆花的田埂、水渠中央黑黑的蝌蚪排着队;街头爆米花机扬起白色的烟雾;冬天清晨,妈妈用井水洗我的衣服;夜晚,爸爸在灯下用碎花布拼我的小书包……许多年之后,这些片段在我的童话中演变成水气弥漫的故事背景和动人的温暖氛围,有意无意间,江南水乡的景物和感恩情怀一起构建起我的童话世界。
《鼹鼠的月亮河》中那条弯弯的月亮河就是江南农村屋后的小河;《住在雨街的猫》中那条神秘的雨街,便是江南多雨的小街;《蔷薇别墅的老鼠》中那个宽容、乐于收养的蔷薇奶奶便是我的外婆;而《木偶的森林》里那条通往城市的道路,便是我从乡间小道走出,一直走向了城市的路。
童话漂流屋
1985年,我来到美丽的苏州,就读苏州幼儿师范学校。除了学习基础课程之外,幼儿师范的课程中有音乐、美术、钢琴、舞蹈等课程,更主要的是有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生物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我日后写童话帮助非常大。从这时候开始,我就注定了要和儿童相伴一生。
三年之后,我到苏州大学幼儿园工作。走进了大学校园,晚上我去图书馆看书,白天我给孩子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演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我们扮演着童话中的角色,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
1994年,我开始了中文和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儿童文学课程使用浙江师范大学黄云生教授的著作《幼儿文学原理》,书中详细讲述了什么是童话,童话的特性是什么?一个童话作家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等等问题,还介绍了许多著名的童话名著和童话作家。
我按捺不住对于文学的向往,开始尝试写童话。当年10月,我的儿子出生了,第一篇童话《金银坡》也发表了。1995年2月,又发表了第二篇童话《稻草娃娃》。从此,我开始有了编辑的约稿。那时候,全家住在一套二十八平米的小套间里,房间就是书房,床头放着笔记本,醒来便读书或写作,每天骑自行车两小时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每次停留街头的时候,我常常对着风中飘落的树叶深思。我感觉这些飘飞的树叶是大自然寄给我们的明信片,它们告诉着我们季节的变幻、生命的轮回,偶然,我就在这样的意境里找到了童话的构思。
1996年,黄云生教授第一次来苏州,我把自己写的二十六篇童话抄写在方格稿纸上装订成册,以其中一篇童话《漂流屋》作为名字,黄教授看了手抄《漂流屋》后说:名字起得好啊,你的童话今后会越飘越远,一直漂洋过海。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希望能用心营造一间装满童话的小屋,载着希望漂流到远方。
1998年7月,我有了自己的书房和第一台电脑,开始用电脑写作。《书本里的蚂蚁》就是我在电脑上写的第一篇童话,是我写的第一百二十一篇短篇童话,写完之后立刻投稿,很快就被退稿,这让我对自己的童话充满疑虑。8月份,黄云生教授第二次来到苏州,他看了我这篇童话,鼓励我说,退稿并不意味着失败,要有自己的眼光,而不是把是否被杂志录用作为标准。后来在黄云生教授的推荐下,这篇童话发表在1 999年第3期《幼儿故事大王》上。
2000年5月份,《书本里的蚂蚁》获得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黄云生教授专门为我写了评语,又撰写《一个成为现实的回忆》一文,回忆他看见我拿着退稿信时颓丧的情景。
1998年是我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一年,那年10月,我应天津新蕾出版社《童话王国》邀请,第一次参加了笔会,见到了儿童文学大家:樊发稼、金波、孙幼军……我感觉自己开始走近童话。
现实和幻想的世界
2000年,我离开工作了十三年的幼儿园,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工作,在那里,接触到的都是大学生。以往我习惯于从小到大地看一个人的成长,而现在,我习惯从青年反向看童年。我发现,那些成年之后的话题在童话中早就出现过,只不过童话是以轻快简单的方式阐述,而生活是以严肃而沉重的方式呈现。童话对于人生绝不仅仅意味着童年,还意味着生命中轻快的部分以及生活的色彩。
随着儿子升入小学,我开始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话。童话传达着我对于自我、幸福以及生活的态度。我知道,我在童话写作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表达自我的途径。我在创作中忠实于自己,坦露着自我,故事是虚构的,情感以及对于生活的感受却是真实的。感谢生活和童话呈现给我一个现实的世界和另一个幻想的世界。如果生活是海洋,那么,童话带我走到海洋的彼岸;如果生活是一面镜子,那么童话带我走进镜子里面。
三十年前的我,犹如《书本里的蚂蚁》中那个小姑娘,每天都期待新的故事,三十年之后的我,希望自己成为《书本里的蚂蚁》中的那只小蚂蚁,不断写出新的故事。在一味求新求异的时候,我也觉得有一些需要更正的创作问题。
1998年之后,我国儿童图书市场开始琳琅满目,一批外国图书进入我们的视线,我看见了外国儿童文学的想象、智慧……不知不觉中,我的童话写得越来越像外国童话。就在这时,2006年第1期《中国儿童文学》发表了黄云生教授的评论《丑小鸭情结及其他——读王一梅的童话》一文,黄教授一如既往地鼓励和肯定我,同时也指出我童话有“洋味”的毛病,后来他又和我短暂面谈,指出本土化写作的方向,他说,抒情派童话非常适合文学阅读,要继续发扬,在女巫骑着扫把满天飞的时候,要思考写有中国特色的童话。遗憾的是,这篇长长的评论和这次短暂的谈话竟然成了黄教授给予我最珍贵的最后的回忆。
后来,我去了德国,在那个有着格林童话的国度,我直观地感受了《大盗贼》、《小女巫》、《讲不完的故事》的出版背景,也了解了作家的生活背景,让我更加坚信,真正的作品应该诞生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中。
梳理忙碌的心境,我感慨生活给予我很多,当年采着野花把小蚂蚁夹进书本的女孩情怀,一字一字抄写《漂流屋》的美好憧憬……童话给予的从容、梦境以及舒缓一次次地洗刷着城市生活中的忙碌和疲倦。我仍然有信心回归到1994年,那个骑着自行车在城市街头编织童话的我,我的下一个童话又将是一次新的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