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养老保险经济学

2012-05-0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养老保险经济学 去商家看看
养老保险经济学 去商家看看

 养老保险经济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ISBN:7208060029
·条形码:97872080600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养老保险经济学》内容简介:养老保险体系的选择和建设在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国特有的人口老龄化、经济转轨和宏观经济运行关态使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编写《养老保险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回答来自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我们力图改变当前对养老保险问题的讨论仅限于现象描述、制度刻画的状况,人严谨的现代经济学逻辑出发,能过一系列的宏观经济学的动态模型,揭示不同养老保险体系运行的内在机理,深入、全面、综合地讨论养老保险的基本模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这样一本体系较为严密、内容较为全面和丰富的《养老保险经济学》。
编辑推荐 《养老保险经济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导论
第2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起源及其基本特征
2.1 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起源与演变
2.2 各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特征

第3章 养老保险体系起源的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讨论
3.1 养老保险的效率理论
3.2 养老保险的政治理论
3.3 养老保险的描述性理论

第4章 养老保险基本模式的运行机制
4.1 养老保险体系的类别
4.2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养老保险体系动行的基本特征
4.3 现收现付制的运行机制
4.4 完全基金制的运行机制
4.5 两大体系健康运行的基本前提,以及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比较分析两大体系的优缺点

第5章 养老保险模式选择与经济增长
5.1 养老保险对储蓄影响的理论分析
5.2 养老保险体系对储蓄影响的经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
5.3 养老体系对经济增长与福利的影响

第6章 养老保险模式选择与宏观经济其他变量
6.1 养老保险模式选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6.2 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的收入配效应
6.3 养老保险模工选择与个人资产组合和资本市场运行
6.4 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第7章 养老保险模式的转轨理论
7.1 当前世界养老保险模式的危机:人口结构变动对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模式的挑战
7.2 三支柱养老保险模式的提出
7.3 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的争论

第8章 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的成本分析
8.1 控制隐性债务显性化的速度与规模
8.2 筹集转轨所需资金的途径

第9章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9.1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51-1990)
9.2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1991年以后)
9.3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
9.4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差异

第10章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选择
10.1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目标模式的问题
10.2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效率分析
10.3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面临的挑战——人口结构变动
10.4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其他出路

第11章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运行的模拟:劳动力转移、人口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均衡
11.1 基本模型与假定
11.2 国内移民速度与人口结构变动
11.3 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模拟
11.4 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地区差异
11.5 政策建议

第12章 其他养老模式的讨论
12.1 家庭养老
12.2 农村居民的养老
12.3 企业年金
12.4 个人养老
后记
……
文摘 插图:


如何养老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类从其产生起,就面临着养老制度的安排问题。在人类的最初状态,由于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人类只能采取公有制的原始社会形态,即人类社会只能依靠群体的力量共同生产和消费,每个人的消费水平由原始部落的集体生产力水平决定,与个人的生产能力大小无关,那些因年龄渐长而生产能力不断下降,最后直至无任何生产能力的老人由部落人群共同赡养。这种养老制度在当时也是一种自然和合理的选择。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剩余的出现,私有制的社会形态取代了公有制的原始社会形态,而人类最初的私有制社会形态是与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和消费单位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养老就逐渐由群落集体赡养向家庭内部赡养过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家庭养老的时间最长。一旦采取了家庭养老的制度安排,那么,子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种“金融资产”。工业革命到来之前,在以自给自足家庭小生产为主的社会里,人们在其生命周期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在青壮年时,生产能力很大,其生产的产品消费不了,同时假定这些产品无法储存;因此,当人们进入老年时,他们的生产能力逐渐丧失,就没有产品可供他们消费。如果每个家庭都养育一些孩子,将那些青壮年时消费不了的产品“投资”在孩子身上,当他们的孩子成为青壮年时,他们的养老就由他们的孩子来承担。每一代人都是根据这样的安排来解决养老问题,家庭养老就逐渐成为一种体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所谓的“多子多福”事实上就是家庭尽可能多地将未消费的产品储蓄起来,投资在孩子这一特殊“金融产品”上,老年时获得生活所必需的回报。孩子多,将来回报也多,实际上就是一种金融制度。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孝”,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用以保证这样一种金融制度不出现金融危机。因此,家庭养老既是一种金融制度,也是一种养老制度的安排。当然,由于每个家庭子女的多寡、能力的大小、身体的健康与否都是难以控制的,因此家庭养老具有一定的风险。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家庭养老也是人类社会对养老问题的自发回答,既是顺其自然的,同时又是一种人为的养老制度的安排。为了避免家庭养老可能出现的风险,而期望有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出现的思想也很早就有了。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养老思想可以追溯到《礼记》大同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
后记 养老保险体系的选择和建设在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国特有的人口老龄化、经济转轨和宏观经济运行状态使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编写《养老保险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回答来自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我们力图改变当前对养老保险问题的讨论仅限于现象描述、制度刻画的状况,从严谨的现代经济学逻辑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宏观经济学的动态模型,揭示不同养老保险体系运行的内在机理,深入、全面、综合地讨论养老保险的基本模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这样一本体系较为严密、内容较为全面和丰富的《养老保险经济学》。
本书的提纲和结构首先由我写出,然后我和编写者们一起进行了多次的讨论,最后确定了具体的分工计划。具体的分工是:应洪基、葛劲峰编写了第2章与第3章,阮杨、葛劲峰编写了第4章,何樟勇、葛劲峰编写了第5章,葛劲峰编写了第6与第7章,陈刚、葛劲峰编写了第8章,封进编写了第9至11章,张吉鹏、葛劲峰编写了第12章。最后,由我撰写了第l章,并在过去的一年中对全部书稿进行了审阅和修改。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高等教育图书公司的编辑王炜和李娜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