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私人藏书 |
 |
|
 |
私人藏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14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7533925718/9787533925710
·条形码:97875339257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博尔赫斯作品系列
内容简介 《私人藏书》是散文随笔集,是博尔赫斯去世后结集的集子,是他对一套喜爱的丛书所做的解读。
作者简介 豪?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小说家、诗人兼学者。年青时随家旅居欧洲,在日内瓦等地求学。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事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1935年,小说集《恶棍列传》问世,引起阿根廷文学界重视。1941年出版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他最具开拓意义的作品,此后《阿莱夫》、《布罗迪报告》诸集愈臻其妙,以丰富的叙事手法构筑了作者独有的迷宫式小说世界。
博尔赫斯的创作成就还体现于篇目众多的谈艺妙文,那是20世纪经典作家的智慧之门。从早年的《埃瓦里斯托?卡列戈》到逝世后结集的《私人藏书:序言集》,他的随笔集几乎组成了一部艺术圣经。
博尔赫斯担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20年之久,还做过18年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晚年失明,仍以口述创作。
1961年获国际出版家协会福门托奖,1962年获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1979年获塞万提斯文学奖,1981年获墨西哥奥林?约利兹奖,1983年获西班牙智者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博尔赫斯未能获得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诺贝尔奖。耐人寻味的是,包括他在内的20世纪几位顶级大师——普鲁斯特、鲁迅、乔伊斯、卡夫卡等,均与诺奖无缘。
做过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博淹群籍,精通多种语言,以致被视为一个图书馆,或者“作家们的作家”。 晚年的博尔赫斯虽然双眼失明,但藉着想象和智力,似乎更真实和充分地生活在书籍和文字构筑的世界中,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正如梦境和天使所展示的,飞翔是人类基本的渴望之一”。因此,有人将他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梦游者”。
“博尔赫斯作品系列”译者全部经过博尔赫斯助手、遗孀玛丽亚?儿玉女士亲自过目认可;
盛力 崔鸿儒,资深西班牙语言文学专家,博尔赫斯诗歌一流翻译家。
译文兼具信、达、雅,极好地传达出博尔赫斯“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风”。
编辑推荐 《私人藏书》博尔赫斯淹通群书,所论信手拈来,言他人之不能言,汪洋恣肆。
专业书评 ? 智利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说:“博尔赫斯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文笔像数学一样简洁。”
?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约翰?勃拉绪伍德干脆将其视为美国文学的分水岭,他说:“一位研究美国文学的学者把美国文学分成两个时期:博尔赫斯之前和博尔赫斯之后,我觉得此说不无道理。”
? 墨西哥著名诗人、塞万提斯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说:“博尔赫斯的小说和诗歌精美绝伦。他的作品将永远赋予我们生命之光。”
? 西班牙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和塞万提斯文学奖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说:“博尔赫斯是一位法力无比的炼金术师,他为世界创造了各种人物和城市。”
? 秘鲁著名作家、塞万提斯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说:“博尔赫斯不仅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巨匠,而且还是无与伦比的创造大师。……他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把散文推向了一个极为崇高的地位。”他用一连串的重复的形容词来表达他的无比崇敬:“这是一位有着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令人惊叹的文化素养,驾驭着令人惊叹的简约、精炼、准确的文字的文学巨星。”
? 博尔赫斯的朋友,美国学者乔瓦尼在编纂他的诗歌英译本的时候说:“作为一个诗人,博尔赫斯多年来致力于使他的写作愈来愈明晰、质朴和直率。研究一下他通过一本又一本诗集对早期诗作进行的修订,就能看出一种对巴罗克装饰的清除,一种对使用自然词序和平凡语言的更大关心。”
?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博尔赫斯是一位简洁大师。他能够把极其丰富的意念和诗歌魅力浓缩在通常只有几页长的篇幅里:叙述或仅仅暗示的事件、对无限的令人目眩的瞥视,还有理念、理念、理念。这种密度如何以他那玲珑剔透、不事雕琢和开放自由的句子传达出来且不让人感到拥挤;这种短小、可触摸的叙述如何造就他的语言的精确和具体;所有这一切,都是一种风格上的奇迹,在西班牙语中无可匹敌,且只有博尔赫斯才知道其秘方。”
? 美国著名作家哈罗德?布鲁姆在他的名著《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中写到:“在本世纪所有拉美作家中,博尔赫斯最具普遍性。他几乎比其他任何作家都更具有感染力,即使他们在天赋和作品的广度上会超过他。如果你经常仔细地阅读博尔赫斯,你会变得有些像他,因为读他的作品会激活你的文学意识,在这种文学意识中,他比任何人都走得更深。”
? 中国作家余华极为推崇博尔赫斯,他有一篇写得棒极了的深情长文《博尔赫斯的现实》,其中写道:“他(博尔赫斯)在现实与神秘之间来回走动,就像在一座桥上来回踱步一样自然流畅和从容不迫。”
余华写道:“尽管他的故事是那样的神秘和充满了幻觉,时间被无限地拉长了,现实又总是转瞬即逝,然而当他笔下的人物表达感受和发出判断时,立刻让我们有了切肤般的现实感。就像他告诉我们,在‘干渴’的后面还有更可怕的‘对干渴的恐惧’那样,博尔赫斯洞察现实的能力超凡脱俗,他外表温和的思维里隐藏着尖锐,只要进入一个事物,并且深入进去,对博尔赫斯来说已经足够了。这正是博尔赫斯叙述中最为坚实的部份,也是一切优秀作品得以存在的支点,无论这些作品是写实的,还是荒诞的或者是神秘的。然而,迷宫似的叙述使博尔赫斯拥有了另外的形象,他自己认为:‘我知道我文学产品中最不易朽的是叙述。’事实上,他如烟般飘起的叙述却是用明晰、质朴和直率的方式完成的,于是最为变幻莫测的叙述恰恰是用最为简洁的方式创造的。因此,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这样认为:博尔赫斯的叙述‘回答了当代小说的一种深刻需要——对技巧的事实加以承认的需要’。”
目录 序言
胡利奥?科塔萨尔《故事集》
《伪福音》
弗兰茨?卡夫卡《美国》《短篇小说集》
梅特林克《花的智慧》
迪诺?布扎蒂《鞑靼人的荒漠》
易卜生《彼尔?金特》《海达?加布勒》
莱奥波尔多?卢戈内斯《耶稣会帝国》
安德烈?纪德《伪币制造者》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时间机器》《隐身人》
罗伯特?格雷夫斯《希腊神话》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爱德华?卡斯纳、詹姆斯?纽曼合著《数学与想象》
尤金?奥尼尔《伟大之神布朗》《奇妙的插曲》《哀悼》
在原业平《伊势物语》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套在脖子上的绳索》
奥斯卡?王尔德《散文、对话集》
赫尔曼?黑塞《玻璃球游戏》
伊诺克?阿诺德?本涅特《活埋》
古斯塔夫?福楼拜《圣安东的诱惑》
克尔恺郭尔《恐惧与战栗》
……
序言 博尔赫斯自述
博尔赫斯曾经“冒着犯下时代错误的危险”,虚拟了一个百年之后关于自己的百科词条,极有博尔赫斯风,节选如下:
博尔赫斯,豪尔赫?弗朗西斯科?伊西多罗?路易斯 作家和自修学者,1899年生于当时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去世日期不详,因为作为当时的文学品类的报纸在当地的历史学家们如今正在评述的那场大战乱期间全部遗失了。他的父亲是心理学教师。他是诺拉?博尔赫斯的哥哥。他爱好文学、哲学和伦理学。在文学方面,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致命的局限。……他喜欢写短篇小说,这一点使我们想起了爱伦?坡在赞赏某些东方国家的诗风时说的那句名言:“没有别的什么更像一首长诗。”……他虽然只是在日内瓦受过正式的中学教育,却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和哈佛大学授过课。他是卡约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荣誉博士。有传闻说他在考试中从不提问,只是请学生随意就命题的某个方面发表见解。他不限定日期,总是说他自己就没有日期的概念。他讨厌开列参考书目,认为参考书籍会使学生舍本逐末。
他庆幸自己属于其姓氏所代表着的资产阶级。他觉得平民和贵族全都耽于金钱、赌博、体育运动、民主狂热、追逐功名和争出风头,几乎没有差别。他于1960年前后加入了保守党,因为(他说)“它无疑是唯一不会煽起狂热的政党”。
有一大堆专题和辩论文章断言博尔赫斯一生中享尽荣华,这种名声至今仍然让我们疑惑。我们发现对此最不理解的竟是他本人。他生平就怕人家说他虚张声势和言不由衷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时至今日,这种说法已经秘不可测,我们将继续探究其中的奥妙。
尤其不应忘记博尔赫斯生活的年代适逢国家处于没落时期。他出自军人家庭,非常怀念先辈们那可歌可泣的人生。他深信勇敢是男人难得能有的品德之一,但是,像其他许多人一样,信仰却使他崇敬起了下流社会的人们。所以,他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是通过一个杀人凶手之口讲出来的故事《玫瑰角的汉子》。他为谣曲填词,讴歌同一类的杀人犯。他为某个小诗人写了一篇感人的传记,那人唯一的功绩就是发掘出了妓院里的常用词语。独幕戏剧的作者们早已营造出了一个本质上属于博尔赫斯的世界了,但是有教养的人们却不可能胸怀坦荡地欣赏那些节目。他们为那个给了他们这一乐趣的人欢呼叫好是可以理解的。他秘而不宣的而且说不定竟是下意识的苦心则是编造出一个压根儿就未曾存在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神话。因此,年复一年,他于不知不觉中而且完全没有料到竟然助长了对残忍暴行的推崇,这种推崇最后演变成了对高乔人、对阿蒂加斯和对罗萨斯的崇拜。
博尔赫斯是否曾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过不满呢?我们猜想他会的。他已经不再相信自由意志,而是喜欢重复卡莱尔的这句名言:“世界历史是我们被迫阅读和不断撰写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面我们自己也在被人描写着。”
文摘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脑中会有一套浩繁是藏书形成,那是由曾经让我们爱不释手并且极想与人分享的书和文组成的。这一私人藏书中的每篇文字不一定都很有名。原因很清楚。传播名声的是大学里的教授,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文学的美而是文学的运动、年代以及对一些作品的繁琐分析(那些作品似乎不是为了使读者愉悦而是为了让人分析而写的)。
我已大致想好并要为之作序的这套书则是为使人感到愉悦而写的。我既不按自己的文学习惯也不按某一传统、某一流派、哪个国家或哪个时代来选择。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让别人去夸耀写出的书好了,我则要为我读过的书而自诩。”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个好作家,但我相信我是一个极好的读者;不管怎么说,我是一个敏感而心怀感激的读者。希望我这套书就像我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那样包括各个方面——好奇心曾诱使我而且继续诱使我涉足那么多的语言、那么多种文学。我知道小说也像寓言和歌剧那样不真实,但我仍把小说收了进来,因为这些作品也曾进入我的生活。我要重复一遍,这套由不同类型的书汇成的丛书是我个人的偏好。
……现在,为了汇集对我们来说曾是最重要的书,我们将如圣奥古斯丁所言,历览记忆的走廊和宫殿。
……一本书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物,是存在于这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世上的所有书籍中最平平常常的一册,直至找到了它的读者,找到哪个能领悟其象征意义的人。遇事便产生了那种被称之为美的奇特的激情,这是心理学和修辞学都无法破译的那种美丽的神秘。西里西亚的安杰勒斯曾说:“玫瑰是没有理由的。”几个世纪之后,惠斯勒又宣称:“艺术是自己发生的。”
但愿你就是本书等待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