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投资科学 |
 |
|
 |
投资科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2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
·ISBN:7030209893/9787030209894
·条形码:97870302098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投资科学》是我国第一部撰写投资科学的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投资科学研究的结晶。《投资科学》系统地研究了各种投资行为理论,给出了“投资”广义的概念,介绍了研究各种投资行为的方法论,具有通俗性、学术性、前沿性。首先,《投资科学》介绍了投资科学的两个核心问题——投资组合和投资产品的定价。然后,从三个层面来介绍投资:从微观层面,介绍期货、期权等衍生证券,以及影响金融决策行为的基本要素——风险;从宏观层面,介绍风险投资,以及决定投资者行为的投资项目的评审;从中观层面,介绍公共投资。《投资科学》适合作为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从事投资活动的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投资科学》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投资组合理论
第一节 投资组合理论的分析框架
一、收益-风险占优的分析框架
二、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框架
三、两种分析框架的对比分析
第二节 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
一、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均值-方差模型
二、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均值-方差模型
三、均值-方差模型存在的缺陷
第三节 均值-LPM投资组合模型
一、LPM(lowerpartialmoment)
二、均值-LPM投资组合模型的重要性质
三、投资组合的LPM的计算方法
四、均值-LPM模型的组合前沿
五、均值-LPM模型组合前沿的两基金分离性质
第四节 均值-尺度参数模型
一、稳定分布
二、拟合优度检验
三、非正态稳定分布条件下的投资组合模型:均值-尺度参数模型
四、均值-尺度参数模型的组合前沿和资产配置之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资产定价模型
第一节 概述
一、资产定价的发展:从CAPM到CCAPM
二、资产定价的行为化: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三、资产定价模型的选择:离散时间模型与连续时间模型
第二节 局部均衡资产定价模型
一、局部均衡资产定价模型及其求解
二、欧拉方程的应用
三、欧拉方程与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
第三节 一般均衡资产定价模型
一、卢卡斯一般均衡模型
二、Lucas模型的递归求解方法:独立同分布
第四节 资产定价之谜
一、数据来源——美国的历史数据
二、股票溢价之谜
三、无风险利率之谜
第五节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一、财富偏好
二、习惯形成
三、追赶时髦
四、嫉妒
五、递归效用函数
六、损失厌恶
七、主观贴现因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衍生证券
第一节 概论
一、衍生证券及其分类
二、衍生证券的发展
第二节 衍生证券定价的一般理论
一、套利与无套利定价思想
二、无套利定价方法
三、无套利定价技术
四、无套利技术与积木分析法
第三节 远期
一、远期合约
二、利率远期
三、外汇远期
第四节 远期定价
一、预备知识
二、情形1——标的资产不支付红利
三、情形2——标的资产支付已知红利
第五节 期货
一、期货交易的特点
二、期货交易的种类
三、期货的报价
第六节 期权
一、期权的概念
二、期权的价格
三、期权的投资策略
四、多期期权
第七节 互换
一、互换的概念
二、互换的分类
三、互换的定价
附录多期二项模型与Black-Scholes公式的推导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金融风险管理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一、风险的本质属性
二、金融风险概述
第二节 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
二、新时代的金融风险管理
第三节 金融风险的识别
一、风险识别的原则
二、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四节 金融风险的度量
一、基于矩的风险度量
二、基于分位点的风险度量
第五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风险投资
第一节 风险投资的内涵
一、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
二、风险投资价值链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
一、风险投资在美国
二、风险投资在欧洲
三、风险投资在亚洲
第三节 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
一、风险资本循环的九个阶段
二、风险投资的重要出口——二板市场
三、国际上主要的二板市场
四、中国深圳交易所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块
第四节 政府与风险投资
一、政府的作用
二、风险投资与法律制度
第五节 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
一、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风险投资机构概况
三、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概况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投资项目评审
第一节 项目评审的决策过程
一、Fried和Hirsch的“六阶段模式”
二、连续决策过程模型
三、我国的项目评审决策过程
第二节 项目评审的系统模型
一、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与原则
二、基于分割综合法的项目评审决策系统模型
三、基于指标因素法的投资项目决策三维系统模型
第三节 项目价值评估技术
一、一般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方法
二、风险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概述
三、折现现金流方法及其隐含的假设
四、曲棍球棒法
五、风险投资方法
六、第一芝加哥方法
七、敏感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公共投资
第一节 公共投资的概念
一、公共投资的含义
二、公共投资、财政投资与政府投资
三、公共投资决策体系
第二节 公共投资项目管理
一、公共投资项目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管理主体
二、我国公共投资项目概况
三、公共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改革
第三节 公共投资评审
一、构建公共投资评审体系的重要性
二、公共投资评审体系
第四节 公共投资与宏观调控
一、公共投资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二、公共投资对宏观调控的作用
第五节 公共投融资
一、公共投融资的几种方式
二、发达国家的公共投融资体制
三、我国的公共投融资
第六节 公共投资案例
一、日本和以色列、埃及、土耳其的公共投资
二、公共投资的案例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工程管理》系列丛书之一,之所以将其纳入系列丛书,是因为我们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工程、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任何一项工程,都与投资有关,应该从经济的角度,了解投资的概念。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工程管理专业传统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有投资的专门知识。
投资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概念,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投资:第一个层面是宏观视角中的投资,也就是宏观经济中的投资。宏观视角中的投资通常是指资本的形成与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以及新的产业的形成等。第二个层面是微观视角中的投资,也就是金融经济学中的投资行为,主要包括购买土地、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第三个层面是中观视角中的投资,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和公共投资。
本书是为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设计的,适合作为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科书,也适合从事投资活动的实际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根据我对投资科学的认识,本书的逻辑思路是:首先,介绍投资科学的两个核心问题——投资组合和投资品的定价。投资组合主要研究各个投资项目之间如何进行最优组合配置,以便降低风险;投资品的定价主要研究所给定的投资品在市场中的合理价格,以便帮助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本书主要是从风险度量的角度来研究投资组合,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基础开展现代投资品定价的研究。然后,从三个层面来介绍投资:从微观层面,介绍期货、期权等衍生证券,以及影响金融决策行为的基本要 素——风险;从宏观层面,介绍风险投资,以及决定投资者行为的投资项目的评审;从中观层面,介绍公共投资。
本书的体系结构:第一章——投资组合理论;第二章——资产定价模型;第三 章——衍生证券;第四章——金融风险管理;第五章——风险投资;第六章——投资项目评审;第七章——公共投资。
本书作者及其所领导的团队长期从事投资科学的研究,在这方面获得了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个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个武汉市科技局项目的资助;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湖北省、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优秀论文奖、优秀著作奖等省、部级奖励10项。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与传统的《投资学》相同的是,《投资科学》系统地研究了各种投资行为理论。与其不同的是:①《投资科学》不仅研究《投资学》所研究的微观视角中的债券投资,而且还研究宏观视角和中观视角中的投资行为;② 不仅定性地研究各种投资行为,而且定性定量结合地研究种种投资行为。定性定量结合的理论框架是徐绪松提出的复杂科学管理方法论,包括建立系统模型的系统方法;定性定量分析策略,如动态规划、随机动态规划、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非数值方法和模拟技术;定性定量结合的决策技术;实时控制的动态方法。以上两个不同点正是本书的特点。此外,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即前沿性,书中很多内容来自于作者的研究成果,如新的风险度量工具——半绝对离差;基于相对财富和习惯形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风险投资价值链;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三维系统模型等。最后一个特点是通俗易懂,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深入浅出,尽量将一个个深奥的投资科学问题表述得清楚、通俗、易懂。
文摘 插图:

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既然均值一方差分析仅仅是期望效用原则的近似,为什么还要投人这么多的精力去研究它?为什么不直接放弃它转而采用期望效用原则呢?期望效用原则确实是经济学家常用的分析方法,而且也解决了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然而,正如前面所述,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精确的量化投资建议,而期望效用原则在这方面表现很差,因为效用函数一般不是线性函数,甚至不是多项式函数,再乘上风险证券收益率的密度函数,这个复杂的积分往往很难求解,而且投资者很难知道自己效用函数的精确数学表达式,也很难知道风险证券收益率的概率分布。
Markowitz采用收益一风险占优的分析框架建立的均值一方差模型则存在简单、实用的优点。投资者可以利用历史数据计算证券收益率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均值一方差模型,得到最优权重配置。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在投资组合领域,不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框架一支独秀,而是收益一风险占优的分析框架与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框架平分秋色的真正原因。
然而,即使是在收益一风险占优的分析框架内,均值一方差模型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收益一风险占优方法是从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人手,认为投资者会选择收益尽可能高而风险尽可能小的投资组合。由于对用收益率的均值来度量投资收益不存在异议,所以问题就集中在如何度量风险上。由于收益一风险占优方法不考虑投资者的偏好,或者说收益一风险占优方法将所有投资者的效用函数都简化为二元函数,所以需要从风险资产收益率所服从的概率分布的角度来研究风险度量问题。因此,在均值一风险占优的框架下分析均值一方差模型的局限,主要是从风险证券收益率所服从的概率分布的角度来分析方差是否能够有效地度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