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视点:金融危机与国际政治格局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将军视点:金融危机与国际政治格局 |
 |
|
 |
将军视点:金融危机与国际政治格局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32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2372550/9787802372559
·条形码:97878023725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经济类相关专业人士参阅。
·外文书名:General’s view
内容简介 《将军视点:金融危机与国际政治格局》讲述了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主要金融机构重回国有化,重要企业开吃“国家口粮”,经济安全成为摆在“反恐战争”之前的第一要务;在国际舞台重回“多边主义”,对华关系更多地强调“同舟共济”。具有较强自我纠错能力的美国开始了新的“阿波罗登月”征程。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外贸企业遭受冲击不小但国家投资强劲、内需潜力巨大,“不差钱”的“中国模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率先摆脱金融危机的中国将再次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一个大国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与必须付出的历史代价,使中国崛起任重道远。 金融危机后的世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进一步融合,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管理、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大”的政治格局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美国、欧盟与俄罗斯之间不会轻易挑起战争甚至也不会严重恶化相互关系。
作者简介 张世平,军事科学研究员,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队指挥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少将军衔。1954年7月出生,1969年1月入伍,1988年从事专职军事科研工作。主要著作:《军队指挥系统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指挥若干问题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毛泽东作战指挥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海权》(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署名“章示平”,意为“以我文章昭示和平”。)《作战指挥观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国之大事》(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
编辑推荐 《将军视点:金融危机与国际政治格局》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与“千年才一回”的全球联合救市,表明了人类文明的极大进步,预示着国际社会正在出现新的变化……
目录 前言
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美国
——欧洲
——中国
——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
——日本
——印度
——亚洲其他国家
——澳大利亚
——海湾国家
——巴西及其他拉美国家
●全球化面临新的冲击
二、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华尔街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金融危机原因层次分析
——操作方面
——制度方面
——结构方面
——经济模式方面
——根本制度方面
——文化层面
——人性层面
●“中国制造了金融危机”的谬论
三、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各国政府自救
●区域合作互救
●全球联手共救
●世界精英献计献策
四、金融危机对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政治经济理念方面
——马克思主义悄然回归
——布什的救市举措被视为“搞社会主义”
——“我们熟悉的资本主义正在死亡”
——“凯恩斯主义回来了”
●经济秩序方面
●政治格局方面
——“单极世界”终结
——美国的国际地位走低
——中国的国际地位走高
●国际关系方面
——美欧关系
——美俄关系
——美日关系
——中美关系
——中欧关系
——中俄关系
——欧盟内部关系
●政治领袖
●国家安全与军事方面
五、金融危机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预测
●持续时间到底有多久?
●国际政治格局能发生多大变化?
●美国经济到底会衰落到什么样?
●中国的作为到底能有多大?
六、金融危机下的启示与思考
●金融危机未必全是坏事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有备无患是绝对真理、“财大气粗”要货真价实
●“阴谋论”要不得
●“贴边儿”思维、“靠谱儿”思考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最终归宿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实现崛起,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利益,因此也是当代中国战略研究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置身于全球化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还是安全,无不与世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思考和筹划为中国崛起提供坚实有力的安全保障,不能不关注天下大事,不能不关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是战略自身的规定性,也是战略研究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根本途径。
嬲年初至今,中国可谓悲喜交加。冰冻雨雪灾害、“3·14”事件、汶川大地震、陈水扁下台、北京奥运会、索马里海盗威胁等,大事一件接着一件。2008年初至今,世界上也是大事迭起。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北极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问题、环境变暖问题等等一个都没有消停,南奥塞梯冲突、全球性金融危机、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以色列“铸铅行动”等事件又一个接着一个爆发。虽然,世界上有些事情离中国看似很远,但却都与中国有关,有的甚至还会对中国崛起产生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关注它们,关注它们的成因、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是当代中国战略研究的要求,也是突破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单纯军事观点的重要一环。当年,梁启超曾批评李鸿章等一千洋务派人士说:“一时言富强者,知有兵事,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不知有国务。”梁公此言,笔者时刻谨记并引以为戒。
文摘 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之一。战争问题也好,国家安全问题也好,无不与经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战略研究不能不关注经济问题,国家安全形势分析亦不能不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被认为是“百年未遇”、“全球化时代第一次世界性危机”、“75年来最可怕的一次金融和经济危机”,其影响远比1987年美国股灾、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网络泡沫等都要严重,对世界经济形势乃至政治形势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分析研究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及其原因,搞清楚它对世界、对中国影响的程度,从中寻找经验教训及启示,是战略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次贷危机”注1、“高油价”、“高通胀”、金融危机,是2008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几个代表性名词。在政治经济领域,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是张口闭口离不开的词儿。有美国媒体刊载文章说,2008年美国有10个最糟糕的预言,其中,除了排位在第10的“奥巴马不可能当选总统”的预言外,其他9个预言都是有关金融危机的。预言一,《盈利性投资》编辑查德·班德3月份说,美国股市有“一波具有持续性的强势反弹行情正在酝酿中”。当时,道一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为12300点,而至12月底道指已经降到8500点。预言二,弗里德曼一比林斯一拉姆齐投资集团分析师比詹·穆阿扎米5月份预测说,美国国际集团“第二季度可能出现大幅盈利”,结果该集团第二、第三季度分别损失了50亿和250亿美元。预言三,众议院金融机构委员会主席、马萨诸塞州民主党籍众议员巴尼·弗兰克7月份预测说,“房地美公司和房利美公司的基本面向好,他们不存在破产的危险”,结果两个月后美国政府迫使这两家抵押贷款巨头进入破产保护程序。预言四,布什总统3月份发表演讲时说,“市场正处于自我调整的过程中”,然而在此后的时间里,市场一直在调整、调整、再调整。预言五,CNBC电视台时事评论员吉姆·克拉默3月份时说:“不!不!不!贝尔斯登公司并未陷入困境。”然而,5天后,摩根大通公司在政府帮助下收购了贝尔斯登公司。预言六,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2007年底发表的一份新闻稿的标题是“现房销售量将在2008年呈上升态势”,然而2008年12月该组织所公布的数据显示销售量同比下降了11%,出现了大萧条以来房市最严重的衰退。预言七,亿万富翁布恩·皮肯斯6月份在油价每桶135美元时说,“油价将在年底达到150美
……
后记 这本小册子原本是为撰写《大道探源(之三)——毛泽东与战略》进行预研而形成的专题材料。老伴说,与其放着不如拿出来供更多的人使用。想一想也是这个理儿。一方面有益于读者了解掌握自2008年9月15日爆发的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基本情况;一方面也有益于大家了解笔者在资料收集、整理、选材、使用方面的基本路数和方法,以及笔者在战略研究上的视点、视域和视角。
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关于资料的收集与使用。收集和使用资料是研究人员的基本功。一个时期以来笔者发现,在资料的收集与使用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有人认为没有“内部材料”、“保密文件”就根本写不出好东西。笔者的体会是,在有关重大时事问题哪怕是国家安全、战争、军队建设的研究上,没有必要刻意去找那些带“秘”的、“内部”的东西,像《参考消息》、《环球时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嘹望新闻周刊》、《世界政治与经济》和《军事学术》、《外国军事学术》、《中国军事科学》等一些公开出版物,完全能够满足一般性战略问题研究的需要。而且,有些公开出版物的信息资料还具有来得快、容量大、思想性强的特点,关键在于长期跟踪、不断掌握、由学而思的转变——“学而不思则罔”。其二,关于基本情况的研究与掌握。笔者每每在预研上下很大功夫,开始时老伴不理解,笔者的一些弟子也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