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2012-04-0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去商家看看
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去商家看看

 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807293721/9787807293729
·条形码:97878072937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丛书
·图书品牌:北京凤凰天下

内容简介 《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主要内容包括: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评委会由陈建功、雷达、崔道怡、张守仁、白烨、何向阳、张耀铭、黎晶、杨晓升、章德宁、孟亚辉组成。经过长时间认真、充分的讨论,评委们从30篇候选作品中,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投票决出胜负,最终评出了本次大奖赛的10篇优秀作品。其中耿翔的《马坊书》和耿立的《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后因发现系一稿多投并且先于我刊发表,本着我刊力推原创作品的宗旨,同时也本着宁缺勿滥、推精品力作的原则,经编辑部紧急磋商并逐一征得本届各位评委同意,最终决定割爱,取消《马坊书》和《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的获奖资格,并且不从其他候选作品递补,而将原计划评选的10篇获奖作品改为只评8篇获奖作品。按得票多少的排名,本届老舍散文大奖赛最终的8篇获奖作品分别是:宋美娅的《天链》、陈世旭的《北京“的哥”》、杨牧之的《在那恒河的原野》、王锋的《人生如茶》、江少宾的《我的幸福是一种罪过》、胡念邦的《那些家具……》、冯小涓的《铁皮,在风中悲吟》、陈启文的《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可以说,这8篇作品基本上反映了本届老舍散文奖的最高水平。
但从最终获奖的8篇作品来看,可以说本届评奖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有的抒写亲情,呼唤真情;有的洞察历史,观照现实;有的追寻理想,思考人生;还有的描绘新人新事,讴歌新时代新生活。这些作品,或感受新鲜,或文字优美,或思想深沉,或见解独特,或感情真挚……所有这些,使本届获奖作品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花团锦簇的景象。所以,许多评委在本届评委会上情不自禁地说:本届散文大奖赛的作品,总体质量高于以往三届。还有的评委感慨说:在《北京文学》不但能读到全国一流的小说,一流的报告文学,而且还能读到一流的散文,令人欣喜!
媒体推荐 感时忧国,直抵人心;信手拈来,见微知著:书时代之灿烂,采心灵之幽光。
  ——作客 陈建功
散文的情感宽度和精神主题,往往是衡量一个时段人们的心灵轨迹和内心生活的标尺。散文最忌单调、雷同、模式化,散文需要富于时代特征的真情实感,需要融古通今的涵养,需要抚四海于一瞬的开阔胸怀。老舍散文奖近年来越办越好,作品以其真挚性与丰富性感动了读者。
  ——评论家 雷达
散文谁都能写,但要写好不易。这部老舍散文奖作品集,在几年来的征文作品中选优拔萃,无论是“写什么”,还是“怎么写”,都堪为近年散文写作中的精品总汇,从这里,既可领略散文世界的万千景象,也可感知散文写作的种种妙韵。
  ——评论家 白烨
作为参加本届评奖的评委,我最大的感受是:在《北京文学》不但能读到全国一流的小说,一流的报告文学,而且还能读到一流的教文,令人欣喜!
  ——评论客 崔道恰
评委们认为,《北京文学》发表的散文,量少质高。比一些专发散文的杂志更好、质量更高、也更整齐。从本次评奖入围的30篇散文来看,佳作很多。好中选好,从中选出的8篇,都是相当精彩的佳作,因此值得向获奖者祝贺!
  ——编辑家 张守仁
编辑推荐 《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出版。思想·生命·情感·意境,北京大学倾力奉献。
获奖作品点评:作为参加本届评奖的评委,我最大的感受是:在“北京文学”不但能读到全国一流的小说,一流的报告文学,而且还能讲到一流的散文,令人欣喜。
目录
上篇 获奖作品
天链
北京“的哥”
在那恒河的原野
人生如茶
我的幸福是一种罪过
那些家具……
铁皮,在风中悲吟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颁奖辞
第四届老舍散文奖颁奖现场

下篇 入围作品
这—握生命如花
这一握生命如花
寂静的世界
泉路何人说断肠
人性的光芒
天涯无语
光明引

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数字
暴力史
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
一座山和一个人……
马坊书

鸟语浸染的村庄
鸟语浸染的村庄
行走在家族的背景上
又上白云山
花朵上的沙尘暴
奔走于生死之间

母亲已乘黄鹤去
北京赋
大栅栏咏叹调
北京鸟巢畅想曲
草芥奇人轶事
人间送小温
母亲已乘黄鹤去(外一章)
……
序言 老舍散文奖是由北京市文联举办的老舍文学奖的奖项之一,其他奖项分别是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戏剧剧本奖和青年戏剧文学奖。第一届老舍散文大奖赛于2002年举办,以后每两年举办一届。老舍散文奖是老舍文学奖中的轻骑兵,其特点一是篇幅短小,文字优美,内容鲜活,思想厚重;二是依托《北京文学》杂志,立足北京,面向全国,面向大众;三是以抒写老北京的人文历史,弘扬京味文化,讴歌新北京新人新事新变化的内容为主,兼顾其他题材的优秀散文。新世纪以来,《北京文学》编辑部团结全国广大作家和业余作者,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工作,使得老舍散文奖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旗帜,赢得了各层面的散文作家、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关注,逐渐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老舍散文奖设立以来,征稿不但一直面向作家,而且面向大众。这一届征稿我们共收到散文稿件两千余篇。本届评奖范围,是从2006年7月至2008年11月,《北京文学》(精彩阅读)杂志择优刊发的所有散文稿件。2008年10月评选时,《北京文学》原创版的编辑集体讨论研究,初选出30篇进入评选的候选作品,交由评委进行最后评审。
文摘 上篇 获奖作品
天链
在我十岁的时候,我的父亲从外地来和母亲去法院办了离婚手续,从此,他就彻底离开了我们家。而在此之前,他也没有在我们家怎么生活过。我不满周岁,他就考上了湖南医学院,学制六年,也就是寒暑假回来那么几天。对于我来说,他是一个陌生人,遥远,模糊,生疏,隔膜,支离破碎。几十年过去了,我自认为他对我早已毫无意义。但是忽然有一天,我冷不丁想到,父亲真的是在我的生命里消失了吗?
有关他的记忆从寻找他开始。绿色的火车,车站上的人群,妹妹的红肚兜,南方的绿草地,浩渺的洞庭湖。妈妈出身在一个破落地丰家庭,破落了也是地主,在妈妈最早的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本人出身地主,社会关系均系地主。父亲改变了妈妈这样的社会关系,父亲来自另外一个阶层:城市贫民。但好像也是书香之家,因为我爷爷字写得很好,好得可以卖钱。父亲是妈妈初中的同班同学,妈妈上医学院后,父亲为了挣小米去当了教师,妈妈到省地方病防治大队工作时,父亲放弃了小米去找她,因为他会弹脚踏琴,会唱歌,还会指挥人唱歌,不会医也被妈妈所在的省医疗大队留下了。头年冬天生下我,第二年父亲考上湖南医学院。
上了大学的父亲有了新的恋情。在他快毕业时,他提出离婚,那时妈妈怀着妹妹,生妹妹他都没有回来。妹妹还没满月,他又急不可待地提出离婚,一封信连一封信地紧催。妹妹半岁时妈妈带着我们去找他,那时父亲大学毕业在岳阳一家大军工厂的附属医院工作。父亲很不欢迎我们,不见我们,连饭也不给我们买,是一位邻居阿姨给妈妈饭票,带着我们到一个大食堂去买了饭。她看到我们时很吃惊:“宋大夫都有孩子了?他说还没有结婚!”妈妈还是痴心地为父亲洗洗涮涮,有一天,妈妈从父亲的箱子里拿出来一包东西,打开来发现一张放大了的女人彩色照片,一条扎着红头绳的黑辫子,和一札情书。妈妈怔住了,手托着那条辫子半天没有放下来,那是一个阳光充足的下午,父亲那间小屋里满是金光,发辫上的那匝红头绳红得妖艳。那次寻父,我连父亲的面容都不记得。
我第一次单独出门也是去找父亲,那时我八岁。父亲已经调回到河南省,在离我们五个火车站远的另一个城市。他并没有来看我们,妈妈只知道一个地址,便派我去找他。我要走八里路到火车站,下了火车,拿着纸条,一路打问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医院。那次父亲安排我住在他和妈妈以前的一位同事家里,我在这个阿姨家住了三天。妈妈都着急了,同事们也都埋怨她不该让—个小女孩独自出门,正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