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核电运行技术支持:基础及应用 |
 |
|
 |
核电运行技术支持:基础及应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05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32399925
·条形码:97875323999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核电运行技术支持:基础及应用》主要依据美国等国外成熟的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标准,并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文献,系统介绍了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全书共8章,包括:概述,核电标准和ASME规范·金属的疲劳,腐蚀及其控制;机械振动。根本原因分析,核电站的老化管理,核电站延寿及寿期管理。在每一章中,作者不但从理论上阐述了问题的本质,而且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结合核电站已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问题的现象、本质和处理方法。《核电运行技术支持:基础及应用》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专业读本,内容全面,案例丰富,可供从事核电事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是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编辑推荐 《核电运行技术支持:基础及应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引言
1.2 核电的发展
1.2.1 核电的诞生
1.2.2 核电的沉寂
1.2.3 核电的复苏
1.2.4 中国的核电
1.3 核电站系统
1.3.1 核电站设备
1.3.2 核电站主要类型
1.4 核电站运行和核电运行技术支持
1.4.1 核电站运行重要环节
1.4.2 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服务项目
1.4.3 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发展现状
1.4.4 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管理内容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核电标准和AsME规范
2.1 引言
2.2 美国的核电标准
2.2.1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
2.2.2 核电标准管理体系
2.2.3 核电标准制定方法
2.2.4 标准的执行与发展
2.3 欧洲的核电标准
2.3.1 概述
2.3.2 法德英的核电标准
2.3.3 欧共体的标准使用
2.4 扣国的核电标准
2.4.1 中国核电标准的管理机构
2.4.2 中国核电标准的编制
2.4.3 中国核电标准的内容
2.4.4 中国核电标准的主要问题
2.5 ASME规范
2.5.1 概述
2.5.2 ASMEBPVC第Ⅲ卷
2.5.3 ASMEBPVC第Ⅺ卷
2.5.4 ASMEBPVC学习要点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金属的疲劳
3.1 引言
3.2 疲劳基础
3.2.1 材料的疲劳
3.2.2 疲劳分类
3.2.3 疲劳载荷谱
3.2.4 疲劳曲线
3.2.5 疲劳失效过程
3.3 疲劳失效分析
3.3.1 疲劳失效的依据
3.3.2 疲劳失效类型和原因的分析
3.4 疲劳测试
3.4.1 恒幅疲劳测试
3.4.2 低周疲劳测试
3.4.3 测试结果影响因素
3.5 疲劳寿命分析
3.5.1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3.5.2 缺陷零件疲劳寿命预测
3.6 疲劳强度增强
3.6.1 疲劳设计
3.6.2 零件选材
3.6.3 制造工艺
3.7 疲劳设计标准
3.7.1 疲劳部件的分类
3.7.2 ASMEBPVC第Ⅲ卷中相关疲劳设计标准
3.8 疲劳案例的分析
3.8.1 微动磨损与微动疲劳的概念
3.8.2 微动疲劳的断裂力学分析
3.8.3 微动磨损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腐蚀及其控制
4.1 引言
4.2 金属腐蚀基础
4.2.1 金属腐蚀的定义及分类
4.2.2 金属腐蚀的危害
4.2.3 金属腐蚀程度的评定
4.2.4 金属的化学腐蚀机理
4.2.5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4.2.6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4.2.7 金属的物理溶解腐蚀机理
4.2.8 金属腐蚀的影响因素分析
4.2.9 金属腐蚀的防护
4.2.10 防腐蚀工程的相关认知
4.3 核电站中的腐蚀问题
4.3.1 核电站中的电化学腐蚀
4.3.2 核电站冲的腐蚀形态分类
4.3.3 核电站中的常用金属材料
4.4 核电站中的全面腐蚀
4.4.1 全面腐蚀概述
4.4.2 核电站中重要的全面腐蚀——硼酸腐蚀
4.5 核电站中的宏观局部腐蚀
4.5.1 电偶腐蚀
4.5.2 流动加速腐蚀
4.5.3 缝隙腐蚀
4.6 核电站中的微观局部腐蚀
4.6.1 点蚀
4.6.2 晶间腐蚀
4.6.3 腐蚀疲劳
4.6.4 应力腐蚀开裂
4.7 核电站中重要部件的腐蚀
4.7.1 压水堆蒸汽发生器的腐蚀
4.7.2 堆内构件的辐照促进应力腐蚀开裂
4.7.3 埋地管道腐蚀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机械振动
5.1 引言
5.2 机械振动基础
5.2.1 机械振动的定义
5.2.2 机械振动的分类
5.2.3 机械振动的基本术语
5.2.4 机械振动的有限元动力响应分析法
5.3 机械振动的解析
5.3.1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
5.3.2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5.3.3 两种重要的振动形式
5.4 机械振动测试和振动数据分析
5.4.1 机械振动测试
5.4.2 振动数据分析
5.5 机械振动故障诊断及常见振动原因
5.5.1 机械振动的故障诊断
5.5.2 机械振动的故障原因
5.6 流致振动
5.6.1 概述
5.6.2 流致振动的分类
5.6.3 流致振动的危害
5.6 流致振动产生的机理
5.6.5 流致振动的案例
5.7 机械振动疲劳
5.7.1 概述
5.7.2 机械振动疲劳的管理规范
5.7.3 机械振动疲劳管理的案例——小管径管线的机械振动疲劳管理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根本原因分析
6.1 引言
6.2 概述
6.2.1 根本原因的概念和特征
6.2.2 根本原因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
第7章 核电站的老化管理
第8章 核电站延寿及寿期管理
附录
后记
……
序言 近10年来,我_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何时能够建章一个独立的、专业的、特殊的核电运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事实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只有美国建立了独立的核电运行技术支持行业。在美国,这个行业的积聚和发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的最大优势就是:面对变化异常的对象和环境,强调对系统的精辟解释;迅速对异常事件完成分析和设计,并采用现代的前沿技术去完成服务。这种服务的结果是:在非常短促的时间内,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在严密设计的指导下,采用特殊制作的设备,去完成对对象的局部修理,并使之百分之百地符合或大大超过原来的标准要求。
对于维修,人们常常会使用单向思维,即:买东西,找厂家;出问题,也找厂家。实际上,即使是处理电视机、摄像机之类商品的问题,现在这种思维也已经是行之无效了。因为任何一个维修服务体系,一定是独立于原始设备生产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生产体系的。至于面对核电系统问题时,那更是另当别论了。这不仅因为故障部位经常难以捉摸,也不仅因为客户正在蒙受着经济的巨大损失,同时还因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根寻源,更因为要面对影响人类社会的安全问题。
文摘 插图:

虽然中国核电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1.口]题。但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截至2009年1月,已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3个核电基地,6个核电站,共有11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906.8万kW,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同时,还有一批核电机组正在加紧建设。截至2008年底,中国能够独立从事核电站运营业务的公司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核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简称中广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中电投)共三家。已涉足核电领域,以参股以上三家公司从事核电站运营建设的公司有华能集团、神华集团和大唐电力等。截至2009年1月,中国核电站运营、建设、规划及筹备格局如表1.1所示。从中可见,中国核电大发展的势头已经形成。
1.2.4.3 规划与未来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上能源工业发展的总趋势,我国核电发展战略应该依据国情出发,即认识到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实事求是,适当发展,稳步前进,实现核电工业的分阶段发展。经历了20世纪的起步阶段,我国目前正在为实现2020年远景目标的规划努力,这个阶段是腾飞的阶段,我国已经具备生产30万、60万、100万kW的压水堆核电站燃料组件的能力,这为我国的核电站工业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015~2050年。将是我国核电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核电的巨大优越性,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核电总装机容量3200万kW,从而容量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上升到4%左右。表1-1列出了目前中国核电运营、建设、规划及筹备的情况。
后记 本书在鲍威能源技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家倍先生的主持下,经过马琳伟、鲁红权、张明侃、望军、张云峰、曹显奎、周鹏杰等博士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稿。在书稿的修订过程中,钱桂安、邓博、杨帆、魏志刚、赵志杰博士和司马爱平、陈建中、潘波硕士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本书是鲍威能源技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全体同仁的劳动结晶。
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向中国核电运行者阐述一个理念:即核电运行技术支持行业是核电工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我们首先从大学开始,向中国的年轻一代传授核电运行技术支持这个理念。但是,如何能将一个复杂的核电运行技术支持体系,讲得既清楚又生动呢?2008年10月至12月,我们组织了PeteRiccardella博士和Raju Ananth博士等两位美国核电资深专家来华讲课。在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陆道纲院长、陈义学副院长和李向宾博士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核电运行技术支持——基础及应用》课程的全程教学。莘莘学子的热烈反馈,不仅坚定了我们走进中国大学课堂的决心,也坚定了我们走上中国核电运行技术支持舞台的决心。
由于编著《核电运行技术支持——基础及应用》是一个特殊的尝试,更由于推介一个新理念和新行业的艰难,一年多来我们既经历了困惑和迷茫,也备尝了艰辛与挑战。在此关键时刻,我们有幸得到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热情支持,终于使我们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允许我们谨将此书献给献身中国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人们,愿他们的努力为中国核电事业添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