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吉隆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千年吉隆 |
 |
|
 |
千年吉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页码:33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800578143
·条形码:97878005781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千年吉隆》内容简介:隐藏在喜马拉雅山丛林中的吉隆,曾为大唐通往古天竺的主要驿道,后吐蕃时代曾建立显赫一时的贡唐王朝。千余年间的历史风云再此漫卷,西藏历史中诸多重大事件在此生发,其政治的和宗教的历史人物在此风云际会。近代以来才归于沉寂的吉隆成为西藏最后的秘境,《千年吉隆》首次揭开其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的神秘面纱,其史迹的辉煌和命运的陨落令人称奇并感叹。
作者简介 张永发,山东临清人。1976年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藏建设。在吉隆县人民医院当医生6年。之后,先后在日喀则地委宣传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工作。1992年任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在藏时间21年。1997年调北京工作。现任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
媒体推荐 书评
在西藏的历史上,吉隆应该有着重要的地位。仅仅从这本书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西藏千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许多都与吉隆有关联。吉隆可谓历史风云漫卷、历史巨人际会之地。如果把吉隆的历史说成是西藏的半部历史,恐怕也并不会太过分。如今的西藏,大概没有了空白。包括神秘的墨脱、古格以及藏北无人区,都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遥远、那么神秘。惟独吉隆,似乎还少为人所知。就是我自己,对吉隆的有些历史事实,诸如为何古格王朝绛曲沃的遗体要存放在吉隆,贡塘王朝与退居吉隆的萨迦派都却拉章是何等关系等等,也是难得其解。吉隆,或许真的就是西藏最后的秘境。
编辑推荐 《千年吉隆》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见证高原崛起
白度母
唐碑记
遥远的搏杀
来去吉隆莲花生
最后的吐蕃王室后裔
使命
不解的缘分
圣者米拉日巴
同乡师徒
萨迦派与吉隆
神秘河
群英会
艺术之光
吉隆有战事
不朽的松筠
一个西方人的吉隆之旅
边地沧桑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文摘 插图:

1976年进藏之前,我对西藏知识的了解非常贫乏。记得当时曾写过一首关于志在西藏的所谓的诗,比较长,大概有二三百行,模仿了贺敬之的风格,有些慷慨激昂的味道,似乎还很受同学们的推崇。那诗里面就有珠穆朗玛峰的青松怎么样怎么样的句子,现在想起来有点可笑。
那年进藏时,我们这些学生乘火车至甘肃柳园,尔后转乘汽车南下,越过青海进入西藏拉萨。对于我来说,拉萨还不是终点——因为,我被分配到西藏西部偏远的吉隆县,所以,还必须继续西行,从拉萨再至日喀则,再至吉隆。那次,应该说是一次“世界屋脊”上的大穿行了。在大穿行中,我与青藏高原有了第一次的近距离接触。
两年后即1978年,我第一次休假,也平生第一次坐上了飞机。那次乘坐的是拉萨至兰州的航班。从椭圆形的舷窗向下眺望,连成一片的云朵如无边无际的大海汹涌澎湃,而当这云海慢慢退去,苍苍茫茫、浩浩荡荡的群山蓦然显露出来,则更加雄伟奇特、蔚为壮观_那也是一片无边无际、汹涌澎湃的大海。我在高空凝视着青藏高原,凝视着那片山的海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我至今还能唤起当时那种激奋和躁动的心情。我以为,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青藏高原,因为,任何语言在它面前都变得轻飘飘的,没有了分量。
我在吉隆县工作和生活了六年,之后到地区,到自治区,在西藏的时间总共有二十多年。特别是离开吉隆后,由于工作关系,我走遍了西藏全部的七个地市以及七十多个县中的六十多个县。
后记 1976年,国家发出支援西藏建设的号召,在全国高校引起强烈反响。我所在的青岛医学院,应届毕业生报名者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多少年后,我到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才了解到其实那年西藏向国家提出的是要500名大中专毕业生的计划,可那年实际进藏的大中专毕业生超过了2000人。
进藏后,我被分配到吉隆县。与我几乎同时分配到吉隆县的,还有分别来自北京、河北、四川、辽宁、湖北的九个大学生,其中湖北的五名大学生是在吉隆的卡邦公社“插队落户”当农民。
我在吉隆县人民医院当医生共六年多时间。
我至今记得1982年初冬的一天,我和妻子正在收拾刚搬进的新家——医院新盖了一幢职工宿舍,给我们分了一个套间。隔墙(用破木板隔出一小间放木柴、牛粪及杂物的储藏室)刚刚立起,菜窖(在屋内挖一土坑储备土豆、萝卜等冬菜)也刚刚挖好,就听说我们的调令已到——要调到日喀则。之前,没有一点儿风声,我们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搬家的时间或许会有意推迟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