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

2012-03-1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 去商家看看
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 去商家看看

 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807524519
·条形码:97878075245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内容简介 《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内容简介:净土宗具有简易化、平民化、他力化的特点,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蕅益称其为“了义中最了义,圆顿中极圆顿,方便中第一方便”的法门。该宗“三根普被,利顿兼收”,囊括了华严奥藏和法华秘髓,是现代佛门中流传最广、实践人数最多的法门。《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便是针对净土宗著述而作。由于清代净土宗著述在数量上最丰富,在理论上最透彻,在方法上最完善,故笔者主要考察了清代净土宗著述的情况。通过对大量原始文献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多种净土念佛方法的实践调查,笔者得出了清代净土宗著述“三期四类说”的结论,并以此为框架,对清代三十余部重要的净土宗著述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于海波,史学博士,1975年11月生,吉林长春人。1999年考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儒家学者金景芳、吕绍刚、李无未等先生研习儒学、易学及音韵学,2004年受持三皈五戒,师从长春般若寺主持成刚法师修学大乘佛法,2005年师从道家全真龙门派传人陈壮维先生修炼北派丹法,于儒释道三教的实证和典籍均有一定的心得。
现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的研究工作,特别对净土宗文献有独到的见解。
编辑推荐 《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内外结合法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清代净土宗著述的宏观发展特征:“三期四类说”
第一节 三期论
一 繁荣期:帝王的支持和反禅宗运动
二 停滞期:文化专制
三 回归期:外来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四类论
一《 法华经》的记载与慧远、智者对台净理论建设的贡献
二 《华严经》的记载与贤首宗祖师对贤净理论的完善
三 禅净双修与永明《四料简》
四 龙树与“昙鸾——道绰——善导系”他力本愿净著述的流变
五 四类著述的区别
第三节 “三期四类说”

第二章 “三期四类说”的二重证明:《续藏经》和净土史传的穷尽式研究
第一节 《续藏经》中著述特点的证明
一 前期:台净六、贤净五、禅净三
二 中期:禅净八、贤净七
三 后期:本愿净十六、禅净四、贤净三、台净二
第二节 净土史传中人物状况的证明
一 前期:台净九、贤净九、禅净九
二 中期:禅净十二、贤净八、台净五
三 后期:本愿净十七、禅净五、贤净四、台净三

第三章 台净为主、贤禅为辅的前期
第一节 气势恢宏的台净著述
一 《灵峰宗论》
二 《净土警语》
三 《省庵法师语录》
第二节 承继莲池的贤净著述
一 《净土晨钟》
二 《西归直指》
三 《阿弥陀经略注》
第三节 僧俗齐倡的禅净著述
一 《续净土生无生论》
二 《净土全书》

第四章 《净土十要》研究
第一节 《净土十要》总论
第二节 《净土十要》分论
一 《阿弥陀经要解》
二 《往生净土忏愿仪》和《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三 《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和《受持佛说阿弥陀佛经行愿仪》
四 《净土十疑论》
五 《念佛三昧宝王论》
六 《净土或问》
七 《西斋净土诗》
八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九 《净土生无生论》
十 《西方合论》

第五章 禅贤并弘、整体停滞的中期
第一节 以红螺山道场为中心的禅净著述
一 《彻悟禅师语录》
二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三 《径中径又径》
第二节 以彭绍升作品为代表的贤净著述
一 节略本《无量寿经》
二 《净土圣贤录》
三 《念佛警策》
四 《重订西方公据》

第六章 本愿回归、余皆衰势的后期
第一节 蜂拥而出的本愿净著述
一 《印光法师文钞》
二 《莲宗必读》
三 《净土圣贤录续编》
四 《阿弥陀经疏钞撷》
五 《径中径又径征义》
第二节 苟延残喘的其他类净土著述
一 《念佛四十八法》
二 《阿弥陀经注》
三 《清珠集》
余论“三期四类说”的价值
一 “三期四类说”表明净土宗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点的宗派
二 “三期四类说”启发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净土宗是否独立为宗的问题
附录一 网络上的数据
附录二 寺庙里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印光法师所倡印的净土宗著述
附录四 清代净土宗著述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净土宗又称莲宗,是中国佛教传统八大宗派之一,因具有仗佛慈力接引的特点而被称为佛门中的易行道。由于佛法处于末法时期,一些佛教学者认为单靠自力修行是异常困难的,早在公元3世纪,印度的龙树便把专靠自力修行称为难行道,并在《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中指出自力修行的五种障碍:“难行道者,谓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其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顾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期等事,触目皆是。”
净土法门十分强调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重要性,以自身信愿持名的力量与佛的慈悲摄受之力产生感应为立宗之本。关于难、易两个法门的区别,印光法师在《文钞》中有一段比较精彩的论述,现录于下:
“以一切法门,依戒定慧力,修到业尽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业尽情空,岂易言哉!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纵令见地高深,以烦惑未断,仍旧轮回。
文摘 插图:


第一节 《续藏经》中著述特点的证明
佛藏资源丰富,但收录的多数为清代以前作品①,唯有《续藏经》收录有大量清代净土宗著述。其中《续藏经·中国撰述·净土宗》中收录的净土宗著述共有四十九部,但据笔者研究,《观河集节钞》和《测海集节钞》并非是净土宗著述;《启信杂说》属于《西归直指》第三卷的内容;《念佛三昧》和《唯心集》的作者年代不详。因此,《中国撰述·净土宗》部类中实际能够考察的只有四十四部文献。此外,在《续藏经·中国撰述·方等部疏》和《续藏经·中国撰述·史传部》里还收录净土宗著述十部,分别是《净土三经新论》(包括《无量寿经起信论》、《观无量寿佛经约论》、《阿弥陀经约论》)、《摩诃阿弥陀经衷论》、《观无量寿经直指疏》、《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阿弥陀经略注》、《阿弥陀经注》、《净土圣贤录》、《无量寿经会集本》、《华严念佛三昧论》、《净土圣贤录续编》。由此,我们在《续藏经》总共能够考察的著述有五十四部。为了使研究结论准确,下文笔者将采取穷尽式的方式,对这五十四部著述的情况逐一进行考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