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彩图珍藏版)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康熙大帝(彩图珍藏版) |
 |
|
 |
康熙大帝(彩图珍藏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41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101062243
·条形码:97871010622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康熙皇帝为什么能称“大帝”?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康熙时代的历史?《康熙大帝(彩图珍藏版)》将为您解答!《康熙大帝(彩图珍藏版)》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书中将学术的谨严与电视讲座的生动完美结合,以26讲的篇幅全面介绍了康熙皇帝起伏跌宕的人生,特别是61年的执政经历,让您在轻松阅读中全面了解康熙朝的历史。特别精选200余幅图片,其中包括难得一见的康熙皇帝洋装像、西方传教士手绘的中国地图等,这些图片为您直观呈现康熙时代的盛世景观。
作者简介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史集》、《燕步集》共4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天命汗》、《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清朝皇帝列传》、《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袁崇焕传》、《中国古都北京》、《康熙大帝》等33部。主编《袁崇焕学术论文集》、《戚继光研究论集》、《20世纪世界满学著作提要》、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七辑等14部。先后发表明史、清史、满学、北京史论文200余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和《康熙大帝》等系列讲座。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讲 伟大时代
第二讲 生于忧患
第三讲 少年天子
第四讲 智擒鳌拜
第五讲 御门听政
第六讲 削平三藩
第七讲 收揽士心
第八讲 统一台湾
第九讲 抗俄签约
第十讲 北疆长城
第十一讲 进兵安藏
第十二讲 以农为本
第十三讲 治理黄河
第十四讲 六下江南
第十五讲 御史弹相
第十六讲 康熙字典
第十七讲 爱好西学
第十八讲 样式雷家
第十九讲 文字之狱
第二十讲 读书之道
第二十一讲 养生之道
第二十二讲 后宫生活
第二十三讲 立废太子
第二十四讲 悲苦而死
第二十五讲 康熙盛世
第二十六讲 千年一帝
附录一 康熙后妃表
附录二 康熙皇子表
附录三 康熙皇女表
附录四 参考书目
附录五 阎崇年与二月河的对话(访谈)
……
文摘 第一讲伟大时代
康熙大帝,出生在北京紫禁城的景仁宫。他的父亲是清朝顺治皇帝,祖父是清太宗皇太极,曾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一出生就是皇子,8岁使继承了皇位。他的儿子雍正皇帝主持纂修的《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把康熙皇帝的出生说得神乎其神:
孝康章皇后(康熙帝的母亲)诣慈宁宫问安,将出,衣裾若有龙绕,太皇太后(孝庄)见而异之,问知有娠。顾谓近侍曰:“朕襄孕皇帝时,左右尝见朕裾褶间,有龙盘旋,赤光灿烂,后果诞生圣子,统一襄区。今妃亦有此祥征,异日生子,必膺大福。”至上诞降之辰,合宫异香,经时不散,又五色光气,充溢庭户,与日并耀。(《清圣祖实录》卷一)
这段记载,是雍正皇帝为了神化他的祖父和父亲而编造的,实际并不可信。康熙帝就说过:“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五)这就是说,康熙帝认为自己也是一位普通的人。
那么,康熙帝又是如何成就伟大事业的呢?这还要从他那个时代的“时势”谈起。任何人做事情离不开“天时”,而灭时有大天时、有小天时。魏源在《圣武记》中说:“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就是说,成小事业者要有小天时,成大事业者必有大天时。《孟子·公孙丑下》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就是说王者兴,必定有大灭时,这里的五百年是一个概数。康熙帝就遇到了一个在清朝历史上、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大天时。
一、西方崛起
康熙帝所生活的时代,正逢西方列强崛起,又处在两个发展高峰之间,而周边四邻还处于弱势。国际环境给康熙帝提供了挑战与机遇:
第一,中国和世界开始连接。
人类对世界的了解是逐步发展的。生活在地球上几块大陆上的人们,开始是封闭的,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大陆之外的世界。148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葡萄牙人的船队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明弘治五年)10月12日,西班牙支持的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两个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美洲大陆开始互通声气。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的世界一体化,正是从五百多年前这两个历史事件发端的。康熙帝正生活在东西方世界由彼此孤立到互相连接的进程当中。
第二,西方崛起的两个高峰之间。
西方列强崛起,自公元1492年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以来,先后出现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崛起,主要在17世纪;第二次高潮是英国、美国、法国的崛起,主要在18世纪;第三次高潮是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