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捞文化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救捞文化 |
 |
|
 |
救捞文化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11407641X/9787114076411
·条形码:97871140764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交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救捞文化》历史和现实呼唤建设中国特色的救捞文化,救捞系统的干部职工积极努力地树立救捞行业的社会形象,推进救捞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更加快速有效地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为构建水上交通和谐而努力奋斗.沧海云帆,气象万千,人类对大海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大海对人类的肆虐从来没有间断过。迎着“海洋世纪”的绚烂朝霞,中国救捞人站在新的光辉起点,直追前方的蔚蓝,继续向大海出航。
救捞发展任重道远,救捞文化建设更无止境……
目录 第一章历史悠久的救捞文化积淀
一、神灵保佑——古代救生神灵的传说
二、半官半民——新中国成立前救捞发展概览
三、铸就辉煌——新中国成立后救捞事业的飞速发展
四、璀璨明珠——救捞文化的丰厚积淀
第二章独具特色的救捞文化价值
一、救捞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二、独具特色的救捞核心价值
第三章丰富多样的救捞文化实践
一、层层推进结硕果——救捞系统文化建设推进情况
二、丰富多样的救捞文化实践
第四章绚丽多彩的救捞文化成果
一、新目标、新格局
二、新制度、新要求
三、新体系、新平台
四、新形象、新技术
第五章志存高远的救捞文化战略
一、救捞发展的战略定位
二、救捞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救捞文化
后记
参考文献
……
文摘 第一章 历史悠久的救捞文化积淀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伴随着水路运输的发展而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从木船时代到帆船时代到蒸汽时代再到现在的电气时代,无数次的变革都将人类文明推入新的历史阶段。但水运因受到大江大河激流险滩和海上狂风大浪等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在以木帆船为主的凭借天然河道自由航行的古代,船沉人亡的重大事故常有发生。而船舶在水中一旦发生意外,失事的溺水者通常只能昕天由命,寄托神灵的力量,祈求神灵保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水上交通的进一步繁荣,水上救助的重要性也日趋显现。自唐代以后,在我国的大江大河上出现了在水驿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于救生的船站。宋代有了救生性质的官渡船,明末设置了救生“红船”,到了清代,特别是在我国的天然航道——长江沿岸的港口,开始设立救生组织,并形成一定的规模。长江上游红船制度的兴起、长江中游官督民办的救生局、长江下游历史最悠久的民办慈善救生会及规模最大的官办救生局——从民间的慈善之举到官民合力形成有规模的救助组织,这就是我国水上救助持续发展的脉络。
新中国成立以后,组建了国家救助打捞队伍,专门从事救助打捞工作,使水上救助打捞步入正规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救助打捞的效率和效果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几代救捞人的不懈努力下,发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使我国的救助打捞队伍成为了真正的“海上救护神”。
从最初见义勇为性质的个人救生,到民间救生组织的成立,再到封建社会官方政府的投入,最后到新中国国家建立专业队伍,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救助打捞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