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金融市场、工具与金融机构

2012-02-1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金融市场、工具与金融机构 去商家看看
金融市场、工具与金融机构 去商家看看

 金融市场、工具与金融机构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52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0096891/9787300096896
·条形码:97873000968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示范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金融市场、工具与金融机构》在体系设计和内容上作了一些细致的安排。《金融市场、工具与金融机构》主要内容和特色之处是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导论,分三章阐释了金融体系的基本问题,中篇为金融市场与工具,分六章介绍各类金融市场及工具,认识其运行特征,下篇为金融中介机构,分七章介绍各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特征及各自的作用。
作者简介 马丽娟,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年、2004年分别在中央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86年至今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任教,副教授。2003年5月至12月在英国阿斯顿商学院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信托与租赁。著有《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中介》,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参与“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等重大课题。
目录
上篇
第1章 金融体系:原理
第一节 经济运行中的资金流动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内涵及经济功能
第三节 企业融资与金融结构
第2章 金融体系:组织
第一节 金融工具
第二节 金融市场分类与市场创新
第三节 金融中介机构的变化
第四节 金融监管制度
第3章 金融体系:证券价格与利率
第一节 利率水平与利率结构
第二节 证券价格
第三节 收益与期限的关系

中篇
第4章 货币市场
第一节 货币市场概述
第二节 同业拆借市场
第三节 票据市场
第四节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第五节 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第六节 回购市场
第5章 债券市场
第一节 债券概述
第二节 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第三节 债券价值分析
第四节 债券的利率风险
第6章 股票市场
第一节 股票概述
第二节 股票的价值和价格
第三节 股票市场
第7章 风险投资市场
第一节 风险投资市场概述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
第三节 风险投资与经济发展
第8章 资产证券化市场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市场概述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操作流程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
第9章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节 远期及其定价
第三节 期货及其定价
第四节 互换及其定价
第五节 期权及其定价
第六节 其他期权类衍生金融产品

下篇
第10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职能的完善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与金融市场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与宏观调控
第11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运作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12章 投资银行
第一节 投资银行概述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业务
第三节 投资银行的作用与地位
第四节 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13章 投资基金
第一节 投资基金概述
第二节 投资基金的其他分类
第三节 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
第四节 货币市场基金
第14章 保险公司
第一节 保险公司概述
第二节 保险公司的业务与投资
第三节 国际保险业发展现状
第15章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机构
第一节 社会保险制度化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机构
第三节 我国的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
第16章 辅助金融服务机构
第一节 专业化信息咨询机构概览
第二节 信用评级公司
第三节 征信公司
第四节 会计师事务所
……
序言 在经济与金融的理论和实践中,储蓄一投资转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也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就储蓄一投资转化的资金流动而言,包括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各种金融工具与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为创造新的财富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这也成为金融体系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动力。l司时,为维护金融体系正常、有序运行,各种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工具与市场也接受来自中央银行或相应监管机构的依法合规的监督管理,从而形成更具广泛意义的金融体系全貌。本书就是以储蓄一投资转化的资金运行为研究起点,通过对各种金融市场和工具,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的剖析,来感受和探讨金融体系是如何推动社会资金流转顺利和有效进行,并持久发展的。
纵观金融体系的变革与成长,金融工具的创新大力推动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融合,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融合又为金融工具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提供了持续动力,并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就个人而言,人们对金融服务与交易所带来的便捷和收益更加认可与青睐;就企业而言,企业融资的途径与方式、企业的资本运营更加依赖金融机构与市场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就国家总体经济发展而言,各种融资交易和投资管理也显得越发重要。总的来说,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机构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然而,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机构在我国正处于变化和完善之中,与西方成熟且较为稳定的金融体系和制度相比较,极具特殊性,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种变化和发展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必须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以满足未来工作需求的新思路、新方法。
文摘 4.金融创新使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市场更为相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期货与期权、资产证券化、高收益债券、杠杆并购等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方式在推进金融交易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也不断放大金融市场的作用,传统分业格局下的金融中介组织面临激烈竞争,最终使面向金融市场、服务金融市场的新型金融中介组织不断发展。仍以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分析。
(1)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业务更加丰富,功能更为广泛,与金融市场的关系不断紧密。首先,金融创新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金融通,表外业务的扩展使商业银行可以介入新的领域,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其次,金融创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中,管理风险的方法主要是风险跨期平滑。而在金融创新的促进下,资金以各种形式的金融产品从商业银行进入金融市场,而各种创新工具将各个金融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在市场上获取交易信息、选择合适的交易伙伴,利用创新工具进行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成为各类金融信息和风险的集散地,通过向不同风险和服务偏好的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工具,这样,商业银行开始在金融市场上充当资产交易和风险管理代理人的角色。
(2)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不断融合,形成一种动态的交互关系。金融创新使得商业银行的一些传统业务转向金融市场。比如商业票据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出现,使传统银行业的活期存款业务受到威胁;垃圾债券和中期票据市场的兴起使原来采用银行融资的企业有了新的融资渠道;而资产证券化和融资证券化之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创新虽然使得金融交易活动越来越市场化,但并不排斥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依据金融市场的需要创造新的金融工具,而新的金融工具又成为新市场的基础,并增加现有市场的交易量、降低交易成本,又促使商业银行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在这种动态互补的关系中,商业银行擅长提供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而金融市场提供的标准化、成熟的金融工具更适合面向众多客户的批量交易。两者各有所长,而彼此之问的融合将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