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第4版)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土力学(第4版) |
 |
|
 |
土力学(第4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8462696/9787508462691
·条形码:9787508462691
·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水利水电工程
内容简介 《土力学(第4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土的基础性质、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试验以及以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体中的应力;土的渗透性及渗透稳定;土的压缩性及地基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填土的力学性质;土压力;土坡的稳定性分析;土基承载力;土的动力性质;地基设计;桩基和地基处理。书中各章大多附有例题、习题,部分章节还附有讨论,用于读者进行练习和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书后附有从教学试验使用的土工试验。
编辑推荐 《土力学(第4版)》系普通高等教育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和海洋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总前言
第4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土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2 土力学的发展简介
1.3 土力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1.4 土力学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2.2 土的生成
2.3 土的三相组成
2.4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5 土的结构及物理状态指标
2.6 土的工程分类
习题
第3章 土体中的应力
3.1 概述
3.2 土体的自重应力
3.3 基底压力
3.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5 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3.6 土体附加应力的一些问题讨论
习题
第4章 土的渗透性及渗透稳定
4.1 概述
4.2 土的渗透性
4.3 静水和稳定渗透情况下土的应力状态
4.4 土的渗透稳定
4.5 二维渗透和流网的应用
4.6 有关土渗透性的几个问题
习题
第5章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变形计算
5.1 概述
5.2 土的压缩性
5.3 地基的最终变形计算
5.4 饱和粘土的一维固结理论
5.5 土的多维变形与固结
习题
第6章 土的抗剪强度
6.1 概述
6.2 莫尔——库伦强度理论
6.3 土中一点的极限平衡条件
6.4 土的剪切试验
6.5 土的应力路径
6.6 无粘性土的剪切特性
6.7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
6.8 粘性土的剪切特性
习题
第7章 填土的力学性质
7.1 概述
7.2 细粒料的击实特性
7.3 细粒料的力学性质
7.4 精粒料的击实特性
7.5 粗粒料的力学性质
习题
第8章 土压力
8.1 概述
8.2 库伦土压力理论
8.3 朗肯土压力理论
8.4 一些常见情况的主动土压力计算
8.5 影响土压力的因素及减小主动土压力的措施
8.6.桩式墙上的土压力计算
8.7.涵洞与埋管上的土压力计算
习题
第9章 土坡的稳定性分析
9.1 概述
9.2 无黏性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9.3 黏性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9.4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土坡稳定性分析
9.5 土坡非圆弧滑动面的稳定性分析
9.6 土坡稳定分析的讨论
习题
第10章 地基承载力
10.1 概述
10.2 按塑性变形区的深度确定地基承载力
10.3 浅基础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10.4 原位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
10.5 按规范查表确定地基承载力
10.6 有关地基承载力问题的讨论
习题
第11章 土的动力性质
11.1 土体受到的动荷载及其特征
11.2 地震与震害
11.3 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
11.4 土的动力性能参数及其测定
11.5 土体的动力计算方法
习题
第12章 地基设计
12.1 概述
12.2 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与地基勘察
12.3 基础类型的选择及埋置深度、平面尺寸的确定
12.4 地基验算
12.5 现场观测
习题
第13章 桩基
13.1 概述
13.2 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13.3 单桩的轴向承载力
13.4 单桩的水平承载力
13.5 桩基计算
13.6 桩的负摩擦力
13.7 桩基技术几个问题简介
习题
第14章 地基处理
14.1 概述
14.2 软黏土地基处理
14.3 松散土地基处理
14.4 特殊土地基处理
习题
附录 土工试验
一、颗粒分析试验(密度计法)
二、界限含水率试验
三、渗透试验
四、固结试验
五、直接剪切试验
六、三轴压缩试验
七、击实试验
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利高等教育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高。与1999年相比,水利学科专业的办学点增加了将近一倍,每年的招生人数增加了将近两倍。通过专业目录调整与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水利学科专业的适应面有很大拓宽的同时,水利学科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形势与新任务。
在教育部高教司的领导与组织下,从2003-2005年,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了本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专业规范的工作。在水利部人教司的支持下,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也组织课题组于2005年底完成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制定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以及农业水利工程四个专业规范。这些专业规范较好地总结与体现了近些年来水利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并能较好地适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举办水利学科专业的共性需求与个性特色。为了便于各水利学科专业点参照专业规范组织教学,经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共同策划,决定组织编写出版“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
核心课程是指该课程所包括的专业教育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是本专业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的,或在一组课程中必须选择几门课程学习、掌握的,因而,核心课程教材质量对于保证水利学科各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摘 插图:

第2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地球由地壳和包含在其内的岩浆构成。地壳表层的岩石,经风化、搬运和沉积等地质作用后,成为大小、形状和矿物成分都不相同的松散颗粒集合体——土。
土由固体颗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和土中气体(气相)组成。三相组成物本身的性质、三相的相对含量及结构状态反映土性质的差异,故可用三相之间的比例指标和状态指标对土的物理性质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分类。
由于土是由许多矿物颗粒组成的松散集合体,不是连续体,从而反映出其易压缩、易被水渗透、颗粒间易发生相对剪切位移的力学性质。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土的物理性质是土的基本性质,它是研究土的力学性质、评价土体对水工建筑物变形、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土的物理性质与土的成因、土的组成物的性质、组成物的相对含量、土的结构和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章首先简要介绍土的生成,然后重点阐述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结构和状态,最后介绍土的工程分类。
2.2 土的生成
如前所述,土是岩石风化、搬运和沉积等地质作用的产物。
风化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大块岩体经物理风化而碎成小块,风化后的颗粒基本上保持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称为原生矿物。化学风化则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与原来矿物成分迥异的物质,称为次生矿物。由生物活动引起的岩土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