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珍闻(上下册)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邓小平珍闻(上下册) |
 |
|
 |
邓小平珍闻(上下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页码:968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0731670X
·条形码:97875073167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享誉世界的伟人,我们编辑了这本珍闻录。
作为中国的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又富有传奇色彩:从广安发蒙、赴法勤工俭学、求索救国真理,到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百色起义;从第一次蒙难、参加遵义会议、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转战太行、逐鹿中原、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从进军大西南、和平解放西藏,到担任十年总书记;从“文化大革命”蒙难、复出、再遭批判,到粉碎“四人帮”,设计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邓小平以其非凡的经历、独特的魅力以及过人的胆略和气魄,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从大量研究邓小平的著作及文章中选编而成的。作者既有研究邓小平的专家、学者,也有许多与邓小平有过直接接触的当事人。编排体例基本上以时间为序。全书共收录260条珍闻逸事,选编内容力图在反映邓小平光辉业绩、伟大思想的同时,也全面展示邓小平的崇高风范及人格魅力。
目录 上册
第一编 巴蜀骄子 寻求真理
第二编 跋山涉水 历经磨难
第三编 立马太行 抗日烽火
第四编 中原逐鹿 决战决胜
第五编 建国初始 重任在背
……
文摘 插图

雏鹰飞翔
1920年8月,年仅16岁的邓小平离别父母。离别家乡,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后来回忆说:我们感到中国衰弱,希望它强大起来,我们认为现代化是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到西方去求学。
1918年,邓小平顺利地完成了在广安高小的学习,考入了全县惟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广安县中学堂。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邓小平的眼界逐渐打开。特别是在五四时代风潮的击拍下。他不再满足于中学堂里“之乎者也”一类内容的学习。他渴望能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企求能掌握一门可以富国强民的实用技术。
1919年暑假,父亲邓绍昌从重庆回来,带来了重庆成立留法勤工俭学重庆分会、并准备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消息,他主张儿子中断中学学业去报考留法预备学校,将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去法国学习。邓绍昌做出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决定不是偶然的。因为,他是在成都受到几年新式教育的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军阀统治、教会横行不满,希望儿子到欧
洲学点真本事,将来能够光耀门庭,报效社会和国家。对于父亲的意见,邓小平当时是十分高兴的,因为这与他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想法是一致的。65年后,邓小平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们感到中国衰弱,希望它强大起来,我们认为现代化是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到西方去求学。
1918年下半年,邓希贤和他的远房叔叔邓绍圣、同乡胡明德离开了广安,来到了100公里外的重庆。
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是由当时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和教育局局长温少鹤等社会贤达倡议创办的,校址就在重庆市夫子祠内。它是当时这个西南重镇的最高学府,要想考进去也是很不容易的。但如同此前每次入学考试一样,邓小平这次也是一试中的,如愿地成为首期100多名学子中的一员。据邓小平当时的同学回忆,他是稍晚才进入这所预备学校的。他那时就显得非常精神,总是精力十分充沛,他的话不多,学习总是非常刻苦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