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中国基层选举报告 |
 |
|
 |
中国基层选举报告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4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506347204
·条形码:97875063472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开创了以中国农民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新纪元。《中国基层选举报告》以1998年山西省河津市城关镇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开卷,展示农村民主选举的恢宏场面和惊心动魄的竞争态势,反映基层民主“从法律到实践”的艰难起步;以2002山西省运城市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题材,分析农村民主选举中斑驳陆离的选举万象,回答基层民主“从理念到程序”的必由之路;以2003年轰动中外的共和国村民选举第一案——“老窑头230万元贿选村官”为素材,曝光贿选内幕、重现竞选的千姿百态,替无语的主人道白,为亿万村民争辩呐喊,揭示基层民主“从现象到本质”的内在逻辑;以2006年运城市凤凰小区“锅炉房事件”为背景,反映社区居民矢志不渝的维权精神和选举风云,阐明基层民主“从农村到城市”的并进之势;以2007年一则新闻报导为引子,以一桩扑朔迷离、震惊中南海的人大代表贿选案为线索,撩开贿选神秘面纱,披露显为人知的“官场”秘闻,“启迪”基层民主“从文化到法治”的哲学思考。
作者简介 魏荣汉,山西省河津市人,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4年开始先后在5个乡(镇)任职,其中任乡(镇)长和党委书记13年。2002年任山西省运城市民政局副局长,分管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现任山西省运城市文联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员。作品主要涉及基层民主选举,曾多次获全国奖项,2003年美国前总统卡特亲自给作者颁奖,2004年应邀赴美观摩总统大选,2008年10月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优秀奖。
编辑推荐 《中国基层选举报告》:
该书涉及中国当代最重要的领域——政治,国绕中国当代最前沿的课题——民主,直面中国当代最基层的民权——选举,剖析中国当代最受关注的选举程序——制度。
目录 代序
一、选票是理民意为天
二、从中国农民选村官看美国公民选总统
第一章 抉择后起步
1.从法律到实践
河津市城关镇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实录
“三把火”与“下马威”
“时局”与“抉择”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字报”与“红河”烟
票箱里蹦出“黑马”
无可厚非的选举结果
主席台上的十万元现金
难切的一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从理念到程序
运城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手记
选民登记引出麻烦
同名同姓真假难辨
资格审查审出尴尬
党的领导如何坚持
贿选问题亟待解决
正确看待“反对派”
第二章 探索中前进
3.从现象到本质
“230万元选村官事件”再考
史吉海的担心
史回民打响第一枪
史朋泽处变不惊
王玉峰半道杀出
生与死的较量
当选后的麻烦
第一个联合调查组
第二个联合调查组
媒体的不同观点
专家学者各执一词
最后的处理结论
有人欢笑有人愁
解读河津
深层的思考
回访老窑头
第三章 文化上反思
4.从农村到城市
小区维权纪实
冲突发生在盛夏
起因一言难尽
国法为正义做主
规模空前的业主大会
民意就这样体现
交锋远未结束
双方最后摊牌
引发的思考
5.从文化到法治
对一桩贿选人大代表案件的追记与反思
一则报道引发反思
英雄拉开悲剧序幕
私企老总出手不凡
推荐引发轩然大波
红马黑马开始较量
贿选开始升级
投票前夜不平静
权力就这样行使
选举之后的茫然
艰难曲折的查处
耐人寻味的思考
附录 有这样一位官员作家
后记
……
序言 尊敬的美利坚合众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先生及夫人,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李学举部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非常荣幸作为本次有奖征文获奖代表,在这个讲坛上发言。非常荣幸卡特先生亲自给我颁奖。面对如此崇高的荣誉,我感谢各位评委对我和其他获奖者的鼓励和信任,更感谢支撑和养育我们的八亿农民,没有他们,我们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我从农村来,做了十八年的乡官。我曾觉得权力是个好东西,唯一不愿意放弃的就是它!(卡特总统大笑)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农村全面推进“四个民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把党的这一主张上升为法律后,中国农村民主有了实质性飞跃。实践中,是党培育了我,是法律规范了我,是农民教育了我。作为一个负责任和有良知的公务员,我认为权力是人民的,谁也不应享有特权。敬畏人类良知,感恩衣食父母!
文摘 第一章 抉择后起步
1.从法律到实践
河津市城关镇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实录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地区西北隅,北枕吕梁,西傍黄河,汾水横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隋末唐初的大儒“文中子”王通、著名诗人和作家王绩、“初唐四杰”之冠王勃、明朝著名理学家薛瑄等都诞生在这里,也是唐代名将薛仁贵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的故乡。
这里,是物华天宝之乡,交通便利,矿藏资源丰富,山西铝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在这里兴建,投资数百个亿,从而也带动了全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河津成为小有名气的“明星市”。
这里,是黄河、汾河的交汇之处。民间曾有这样的传说,黄河是条龙,汾河也是条龙,两龙争地,必斗无疑——“争强好胜,勇为人先”是河津人特有的精神。
这里,是风水宝地,也是是非之地。装饰豪华的市宾馆里,一方面在接待着纷至沓来的各地学习、参观团,另一方面又在迎送着接踵而至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查案人员。对此,河津人早已习以为常。
处于河津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关镇,集中了河津市正反两个方面的特色。有人说,城关镇的农村干部是“股室”级级别,“科局”级待遇,“县团”级权力。也有人说,城关镇的干部是市上的“卫戍部队”,镇党委书记是“城防司令”。
这些似乎都表明,城关镇党委具有权力与风险的两重性,城关镇的农村干部在行使着超常的权力,其竞争必然是异常激烈的。历届镇党委、政府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曾做过有益尝试,对农村党支部的人选实行“群众推荐,党委考核,党员选举”。这一机制推进了党内民主,收到了好的效果。但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却阻力重重,难以进展。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之日起,十年过去了,这里同全市各乡镇一样,一、二、三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压根儿没搞,第四届起步不久,便由于“大小气候”的原因,不得不中途搁浅。
第五届即将开始之时,我来到城关镇,我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三把火”与“下马威”
人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是要有点工作上的狠劲,找准突破口,然后打开局面。而我则倒了个个儿,刚上任就被农民先烧了一把。
我是1998年9月9日走马上任城关镇党委书记之职的,到任第三天,就发生了城北村400余名群众跪街拦阻全国文明城市检查验收团的突发事件,对还没摸清全镇情况的我而言,算是个着实不小的“下马威”。我通过各种渠道,迅速摸清了城北村群体闹事的来龙去脉
……
后记 《中国基层选举报告》历经10年,终于完稿。
10年完成一部报告,“产量”虽然低了点,但作为一部基层民主的真实记录,一卷政治进步的历史缩影,10年磨一剑,不误砍柴工,拙作亦值。
我是农民的后代,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大毕业后又工作在乡镇,成天“泡”在农村。步人官场,依然身在农村、心系农村。挤身作家,仍然手不离笔,笔不离“农”,对“三农”问题情有独钟,一辈子与“农”结了缘,是个典型的“农”字号。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参加生产队劳动时,亲眼看见生产队长无端打骂农民,随意克扣工分,农民只能忍气吞声,敢怒却不敢言。当时正是活学活用“毛著”的时候,毛主席说要“为人民服务”,干部却敢打“人民”耳光。我不解:怎么会是这样呢?
进入80年代,全国农村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普遍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经济上的自主权。1982年,人民公社解散,乡(镇)人民政府成立,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随之演变为村民委员会,标志着《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正式开始。
按照村民自治的原意,村民委员会应当由村民选举产生,并带领全体村民行使自治权,村民是主人,村干部是公仆。但由于没有相关配套的法律,村干部仍由乡镇任命,村中的大事小事亦由村干部拍板,村民自治的政治权利还属于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