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2012-01-15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去商家看看
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去商家看看

 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基本信息·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页码:11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531172451
·条形码:97875311724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博士论文丛书

内容简介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in)是粮食作物、保健食品,也是潜在能源植物。我国是甘薯生产第一大国,因多年连作生产,甘薯茎线虫病严重,生产处于病害“严重-施用杀线剂-更严重-大量施用剧毒杀线剂”恶性循环状态。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正在成为我国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点。
本研究在河北省昌黎县甘薯多年连作地进行。设计为休闲、连作施用杀线剂、连作不施用杀线剂、轮作(玉米/黑麦/甘薯轮作)、间作(甘薯间作万寿菊)五种种植制度处理,进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线虫数量垂直分布与周年动态研究;同时对不同种植制度下微生物量碳、氮、矿化氮的变化与土壤线虫生态特征指数间关系进行分析,取得以下结果:
从五种种植制度甘薯地共分离到线虫类群4目8科24属。有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小杆线虫属(Rhabditis)、矛线线虫属(Dorylaimus)、双胃线虫属(Diplogaster)、剑线虫属(Xiphinema)、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纽带线虫属(Hoplolaimus)、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矮化线虫属(Meloidogyne)、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孔咽线虫属(Aporcelaimus)、中矛线虫属(Mesodorylaimus)、垫刃线虫属(Tylenchus)、刺线虫属(Belonolaimus)、拱唇线虫属(Labronema)、单齿线虫属(Mononchus)、真头叶线虫属(Eucephalobus)、丽突线虫属(Acrobeles)、茎线虫属(Ditylenchus)、丝尾线虫属(Filenchus);
不同种植制度不同线虫属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连作不施用杀线剂甘薯地极优势属为茎线虫属(Ditylenchus);轮作为矛线属(Dorylaimus)、小杆线虫属(Rhabditis)、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茎线虫属(Ditylenchus)为次优势属;甘薯间作万寿菊极优势属为小杆线虫属(Rhabditis)、双胃线虫属(Diplogaster)、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滑刃线虫属(A phelenchoides),茎线虫属(Ditylenchus)为优势属;休闲极优势属为小杆线虫属(Rhabditis)、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茎线虫属(Ditylenchus)为常见属。连作施杀线剂处理极优势属为小杆线虫属(Rhabditis),茎线虫属(Ditylenchus)为优势属;
不同种植制度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 不同种植制度对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PPI)、线虫群落结构(WI)、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MI)、线虫总成熟度(∑MI)作用差异显著(P<0.05)。连作不施杀线剂使PPI值增高,WI、MI、∑MI值降低;轮作使PPI值降低,WI、Ml、∑MI值增高;
不同种植制度中土壤线虫总数量、食细菌线虫数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
甘薯产量与PPI问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WI、食细菌线虫数量、杂食捕食类线虫数量、Ml、∑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
作者简介 海棠,女蒙古族,1963年1月6日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留校任教,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获得农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牧草栽培育种及土壤生态。主编“饲草育种学”蒙文教材获全国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文字优秀教材贰等奖,“蒙农红豆草的选育”,“我区优良豆科牧草适宜辐射剂量的研究”、“羊柴接种根瘤菌技术开发研究”分别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在“中国农业科学”、“草地学报”“荒漠化会议论文集”“中嗣植保导刊”等刊物上发表和接收论文30篇,主要有“耕作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荒漠草原区水分条件对两种禾草产草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对放牧制度的响应”等。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试验地点概况
二、试验设计
三、研究方法

第三章 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特征
一、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线虫群落变化
(一)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植物寄生线虫(PPI)种类及丰度变化
(二)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食细菌线虫种类及丰度变化
(三)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食真菌线虫种类及丰度变化
(四)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杂食捕食线虫种类及丰度变化
二、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线虫数量变化
(一)土壤线虫总数量变化
(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变化
(三)食细菌线虫数量变化
(四)食真菌线虫数量变化
(五)杂食捕食线虫数量变化
三、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线虫生态特征指数变化
(一)土壤线虫WI值的动态变化
(二)土壤线虫F/B值的动态变化
四、小结与讨论
(一)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变化
(二)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线虫总数量的变化
(三)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植物寄生线虫总数量变化
(四)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食细菌线虫总数量变化
(五)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杂食捕食类线虫变化
(六)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线虫生态特征指数变化
(七)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茎线虫变化

第四章 连作不施杀线剂土壤线虫群落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一、车作不施杀线剂土壤线虫数量垂直颁布
(一)土壤线虫总数量垂直分布
(二)植物寄生线虫垂直分布
(三)非植物寄生线虫垂直分布
(四)甘薯茎线虫垂直分布
二、连作不施杀线剂不同土层线虫营养类群数量的比较
三、小结与讨论
(一)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线虫数量的变化
(二)连作不施杀线剂甘薯地土壤线虫营养类群数量比较

第五章 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一、种植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的影响
二、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线虫总数量的影响
(一)不同土层土壤线虫总数量变化(2005年)
(二)土壤线虫总数量变化(2006年)
三、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线虫群落生态特征指数的影响
(一)食细菌线虫与食真菌线虫的比值(F/B)变化
(二)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与植物寄生线虫的比值(wI)
(三)香农多样性指数(H'值)变化
(四)线虫优势度指数变化
(五)线虫丰度指数变化
(六)土壤线虫总成熟度指数变化
(七)PPI指数的影响
(八)土壤线虫MI指数变化
四、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线虫群落垂直分布的影响
(一)植物寄生线虫垂直分布
(二)食细菌线虫数垂直分布
五、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茎线虫垂直分布的影响
六、小结与讨论
(一)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二)不同种植制度对植物寄生线虫和非植物寄生线虫数量的影响
(三)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生态特征指数的影响
(四)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茎线虫数量及垂直分布的影响

第六章 土壤微生物量C、N、矿化氮及与土壤线虫群落关系
一、不同种植制度土壤微生物量C、N变化
二、土壤线虫生态特征指数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相关关系
三、不同种植制度甘薯地土壤矿化氮变化
四、甘薯产量与土壤线虫生态特征指数间的关系
五、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产量影响
六、小结与讨论
(一)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微生物量C、N及矿化氮的影响
(二)土壤线虫生态特征指数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相关关系
(三)甘薯产量与土壤生态特征指数问的相关关系
(四)不同种植制度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一、讨论
二、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