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信心铭

2012-01-1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信心铭 去商家看看
信心铭 去商家看看

 信心铭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9787806527092
·条形码:97878065270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学普及丛书
·图书品牌:北京立品

内容简介 《信心铭》是三祖僧璨大师之作,它是禅宗的不传之旨,是关于心地功夫和心地法门的开示。在本书中,冯学成居士以通俗浅易的语言对《信心铭》全文做了翔实的讲解和阐发,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禅宗的心地法门和修持心要,尤有助于禅修之人明白思维语言与真如佛性的关系,越过理障和所知障,将知见转为实修。
作者简介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近四十年来,冯学成居士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近几年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开讲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出版禅宗等方面的著作十余部。
编辑推荐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信心是什么?信心就是信那个不可得的东西。
——冯学成
《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作者就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是中国禅宗修学指导的原则,也是佛门里面非常重要的文献之一。在本书中,冯学成居士以通俗浅易的语言对《信心铭》全文做了翔实的讲解和阐发,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禅宗的心地法门和修持心要。
目录
序言
三祖僧璨禅师《信心铭》
第一章 学习《信心铭》的基础
第二章 心地法门的关键
第三章 建立人生的根本道场
第四章 修行者的时节因缘
第五章 禅的智慧与思维陷阱
第六章 达摩禅法的手段与力量
第七章 在生死海中超越生死迷梦
第八章 祖师禅的崇高境界
第九章 禅者的气魄与胆识
第十章 从诸法实相到万象森罗
第十一章 自在逍遥的大安乐法门
第十二章 禅宗对佛教的独特贡献
第十三章 悬崖撒手的承担精神
第十四章 当下一念中转烦恼成菩提
第十五章 《信心铭》让我们信什么
编后记
……
序言 我认为冯学成居士是当今的维摩居士,是深入不二法门的人。他很慈悲,为各地的祖师道场和佛学院奉送了不少禅悦和法喜。尤其是近几年在云门佛学院送金送宝,讲了不少祖师的开示,如《三祖信心铭》、《禅林宝训》、《中国禅宗史》等,去年又讲了《宝镜三昧》。讲课前明向大和尚向大家作了介绍,但冯老师很谦虚,要我为之作序。我自惭无力,对《信心铭》、《宝镜三昧》只能望而生叹,因为《信心铭》是禅宗不传之旨,《宝镜三昧》则是曹洞宗的纲宗,领会也难,焉敢作序?好在冯老师已明白无误地指出了其中的奥妙,我们只要虚心学习,好好参究,有一个长远心,大家可以有“信心”成为“主中主”的。
佛源
2006年闰七月初一于云门
文摘 第一讲 学习《信心铭》的基础
  回到唐宋祖师的路数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信心铭》。
一些对中国汉传佛教现状比较了解的人,常常会对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提出这样的质疑:禅宗到底有没有修证?在信、解、行、证中,禅宗到底有什么切实的、对大家有益的一套法要?现在,有些老和尚也不断地发出哀叹:汉传佛教可怜啊!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学佛的人想修证的都到西藏、东南亚去修;要学经论的都到日本、欧美去学;就连念佛都要到新加坡净空法师那里去念,好像中国佛教徒念阿弥陀佛都念不好了。中国汉传佛教这一百多年来的衰落,由此可见一斑。
我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和中国佛教界打交道,也参学了一些老法师,与许多出家人打过交道。1992年后,我在四川省内外的佛学院上课,看到各地的情况也有所感觉。总的来说,目前中国佛教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其实,在清朝中国佛教就开始走向衰微,有修有证的老法师已经很少了。这一百多年来,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一次断代,要想使中国佛教真正重现唐宋时期的辉煌,确实需要几代人的时问与努力。这也是时节因缘。
我对现在学佛的人有个感觉,那就是懒!懒到什么程度呢?一心只想找个大善知识。好像每天跟着、守着善知识,即使自己不学不修也能成就。当然,有善知识的引导,这是学修的前提。但是,如今大善知识不好找啊!中国佛教的道统、法统传承到现在,真正传承精纯的如凤毛麟角,明眼的善知识更是为数不多。如何在这样的环境和状况中,培植我们的信心,引导我们走上学佛的正轨?我的感觉,是要回到唐宋祖师的路数上来。
中国是文化典籍非常丰厚的国家,佛教典籍同样留给我们极其丰富的遗产。中国《大藏经》的丰富程度堪称世界第一,而且可信度极高。这跟中国以史立国的传统有关。中国历代的史学功夫都很高,无论是历史文化典籍还是佛教典籍,其真实可靠性强,怪力乱神的东西少,的确是比较清晰,比较纯粹。如果我们能认认真真地回到祖师们当年的成果上,认认真真地对珍贵的佛教典籍加以回顾、学习和消化吸收,相信中国佛教的振兴大有希望。
  学好中国佛教史是前提
中国佛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如果我们不了解中国佛教的历史,不清楚它经历的过程,那么我们现在对中国佛教的感觉和认识,就会有点迷茫。就像一个孩子要经历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之后才能长大成人、独立自主,佛教在中国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印度佛教典籍东传流人中国,经过汉魏南北朝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