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 |
 |
|
 |
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页码:3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11806131X/9787118061314
·条形码:97871180613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是根据“高等工科学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计划”编写的。全书分两篇,共19章。第一篇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指南,包括:绪论,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选题,机械运动方案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减速器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及总结答辩,设计示例,大型设计作业,机械设计中的CAD。第二篇设计常用资料,包括:常用数据和一般标准,材料,极限偏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精度,滚动轴承,润滑与密封,联轴器和离合器,螺纹连接和螺纹零件结构要素,键、销和轴系零件的紧固件,电动机。该书设计实践选题丰富,增加了工程实际题目的数量,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了最新的标准和规范。
《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 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指南
第1章 绪论
1.1 机械设计实践的目的
1.2 机械设计实践的内容
1.3 机械设计实践的步骤
1.4 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
1.4.1 设计要求
1.4.2 注意事项
第2章 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选题
2.1 机械设计实践选题
2.2 机械原理实践选题
2.3 机械综合实践选题
2.4 机械创新实践选题
第3章 机械运动方案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3.1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步骤
3.1.1 构思机械工作原理
3.1.2 绘制机械工作循环图
3.1.3 选择执行机构类型
3.1.4 绘制机械运动示意图
3.1.5 执行机构的尺度综合
3.1.6 绘制机械运动简图
3.2 机械工作原理与工艺动作的拟定
3.2.1 构思工作原理
3.2.2 确定工艺动作
3.2.3 分解工艺动作
3.2.4 绘制机械工作循环图
3.3 机构的选型和创新
3.3.1 机构的选型
3.3.2 机构组合创新
3.3.3 机构变异创新
3.4 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
3.5 分析和确定传动方案
3.6 选择电动机
3.7 确定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3.8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9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计算示例
3.10 减速器外传动件的设计要点
3.11 减速器内传动件的设计要点
第4章 减速器装配图的设计
4.1 概述
4.2 设计及绘制装配图的步骤
4.3 装配图的绘制
4.3.1 必要的技术数据
4.3.2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4.3.3 布置图面
4.3.4 主要视图(俯视图)的草图设计
4.4 减速器的箱体
4.4.1 箱体的结构
4.4.2 箱体的设计
4.5 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4.5.1 齿轮和蜗杆传动的润滑
4.5.2 滚动轴承的润滑
4.5.3 密封
4.6 减速器的附件
4.6.1 检查孔与检查孔盖
4.6.2 通气器
4.6.3 油塞
4.6.4 油标
4.6.5 吊环螺钉、吊耳及吊钩
4.6.6 定位销和启盖螺钉
4.7 轴的结构设计
4.8 支承结构设计
4.8.1 轴承的游动及调整
4.8.2 挡油环与甩油环
4.8.3 轴承套环
4.8.4 轴承盖
4.9 装配图图面要求
4.9.1 尺寸标注
4.9.2 减速器的技术特性
4.9.3 减速器的技术要求
4.9.4 零件号及零件明细表
4.10 减速器图例
第5章 零件工作图的设计
5.1 对零件工作图的要求
5.2 轴类零件工作图
5.2.1 视图
5.2.2 尺寸标注
5.2.3 尺寸公差
5.2.4 形位公差
5.2.5 表面粗糙度
5.2.6 技术要求
5.2.7 轴类零件工作图示例
5.3 齿轮类零件工作图
5.3.1 视图
5.3.2 尺寸标注
5.3.3 毛坯尺寸及公差
5.3.4 啮合参数及精度
5.3.5 表面粗糙度
5.3.6 技术要求
5.3.7 齿轮、齿轮轴、蜗轮和蜗杆等零件工作图示例
5.4 箱体类零件工作图
5.4.1 视图
5.4.2 尺寸标注
5.4.3 公差标注
5.4.4 表面粗糙度
5.4.5 技术要求
5.4.6 铸造箱体类零件工作图示例
第6章 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及总结答辩
6.1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
6.2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6.3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书写格式示例
6.4 设计的总结和答辩
第7章 设计示例
7.1 牛头刨床机构选型及设计
7.1.1 主要的运动要求
7.1.2 机构类型
7.1.3 牛头刨床的传动系统
7.1.4 导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7.1.5 齿轮机构设计
7.1.6 凸轮机构设计
7.1.7 对刨床进行动力学分析
7.2 电瓷帽坯件制作机的设计
7.2.1 电瓷帽坯件机的用途及设计要求
7.2.2 总体方案设计
7.2.3 技术设计
第8章 大型设计作业
8.1 螺旋传动设计
8.2 V带传动设计
8.3 齿轮传动设计
8.4 轴承部件设计
第9章 机械设计中的CAD
9.1 设计计算程序化基本步骤
9.2 设计计算的数表程序化
9.2.1 数表程序化的常用输入方法
9.2.2 数表程序化的常用检索方法
9.3 设计计算的线图程序化
9.3.1 过结点的曲线拟合方法
第二篇 设计常用资料
第10章 常用数据和一般标准
第11章 材料
第12章 极限偏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第13章 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精度
第14章 滚动轴承
第15章 润滑与密封
第16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第17章 螺纹连接和螺纹零件结构要素
第18章 键、销和轴系零件的紧固件
第19章 电动机
附录 减速器装配图常见错误示例
参考文献
……
序言 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学生毕业设计前所进行的最重要的实践训练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把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运用,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设计实践是高等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第一次进行的比较完整的实践训练。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初步培养学生机械工程设计的独立工作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以后进行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能熟练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以完成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在机械设计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训练。
为此,我们根据“高等工科学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国家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计划”编写了《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一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将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构运动尺寸设计,机械传动强度设计以及零、部件结构设计等内容有机结合,强化和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增加计算机的应用,鼓励创新。加强设计选题的多样性,增加了工程实际题目的数量。
(2)设计题目多样化,本书的设计题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多样性上都远远超过其他版本的教材。题目范围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系统综合设计和创新等方面内容。
(3)增加了针对机械设计各章节实践训练的大型设计作业,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单元知识的实践训练。
文摘 1.1 机械设计实践的目的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是论述各类常用机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通用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方法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系统地讲授必要的设计与计算理论,进行习题、作业及实验等训练外,还应使学生
做较全面的设计技能锻炼,即做课程设计(设计实践)。其目的如下。
(1)具体应用、巩固加深和扩大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生产知识,了解机械传动装置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为以后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
计打下基础。
(2)使学生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具有初步机械选型与组合以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
力,培养学生开发和创新机械产品的能力。
(3)使学生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4)通过结构设计,结合生产和使用条件(如选用材料,考虑制造及装配工艺、润滑等),独立地完成机器部件的设计,并全面考虑设计内容及过程,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等;加深对机械设计总体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