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读史品诗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醉里挑灯看剑:读史品诗 |
 |
|
 |
醉里挑灯看剑:读史品诗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16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203062945/9787203062943
·条形码:97872030629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醉里挑灯看剑:读史品诗》展示诗词大家的绝世情缘,透析朝代更迭的遗传密码;花蕊夫人冤案,诗人妓女情缘;不一样的高力士,李白眼中的秦始皇;在诗词秘籍中破译重重悬疑,于尘封历史中陶冶圣人情操。中国人喜欢排座次,这与官本位有关。
作者简介 郭天印,男,1955年生,山西沁源县人。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太原保卫战》、《郑成功》、《大宋三杰》,报告文学《蓝光曲》,战争幻想小说《美利坚大崩溃》、《航空母舰北京号》、《远东虎在行动》,学术专著《四书五经经典故事》、《流血的政治与不流血的战争》等,共计500万字。
编辑推荐 《醉里挑灯看剑:读史品诗》:
给古今诗人排座次
中国人喜欢排座次,这与官本位有关。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皇帝无品,官分九品,无一例外。皇帝只有一个,官员自然是多多的了,但无论再有多少,总有一系列的鸡头凤尾。走路分先后,座位有高低,绝不会错的。
我首先想到了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一百单八将,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等级森严,次第分明,草寇尚且如此.何况吾辈文人耶?
我又想到了《隋唐演义》中那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英雄们,想到了子虚乌有的李元霸、宇文成都,也想到了货真价实的尉迟敬德、秦叔宝,隋唐英雄一大把,可哪个又能比得了在那若干条好汉中找不到名字的秦王李世民?由此可见,算不算好汉并不见得要上排行榜的,而上了那个榜的也未必就是多了不起的好汉。
目录 三个亡国之君的诗词别议
月光赋
屈原的沉重背负
逆境出好诗
王维李广太史公
六朝帝都几重诗
亦真亦幻周公瑾
疾风劲草知复谁
西子湖畔诗意浓
兔死狗烹话功臣
隔叶黄鹏空好音
七步诗外尽玄疑
开国皇帝的诗词别议
醉里挑灯看剑
听辛弃疾讲故事
茫茫宦海行路难
韩愈写诗示湘子
春风得意与寸草春晖
忧心恻伤王昭君
相见时难别亦难
悲歌一曲《钗头反》
若是真金不镀金
岂宜重问后庭花
不屈斗士刘禹锡
“章台柳”与“杨柳枝”
薛涛诗画《筹边楼》
更无一个是男儿
关于高力士
“千金移姓”与“诗人二爷”
柳宗元与柳江柳
七十二冢葬曹公?
一曲菱歌敌万金
“精忠报国”韩世忠
群星灿烂中唐诗
诗才机变柳公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
大将“恐是霍骠姚”
苏武的气节
新桃旧符总相宜
民歌的力量
李白眼中的秦始皇
万古惟留楚客悲
宋人的气度
智慧的张良
七绝圣手王昌龄
再说“焚书坑”
大唐公主的诗词空间
梁台歌管唱哀声
给古今诗人排座次
宋人气度之再思考
……
文摘 一部中国文学史,武将世家出身的文人尤其是诗人,大诗人似乎并不多见,而南朝晋、宋交替时期的谢灵运应当算是一个特例了。谢灵运作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之一,其实原本不应走上文学这条路的。按某种选拔干部的条件说,此人“根红苗正”,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学历文凭那都没得说,其祖父乃东晋名将,淝水大战的功臣之一车骑将军谢玄,他本人也有着世袭康乐公的封号,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太子党”一族。
不仅如此,谢灵运从小又是个“神童”,十岁时便有“江左第一”的美名,每作一诗,必骚动京师,士庶人等竞棚抄贴。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情商、智商都出奇地高的青年学子,他本人又立志辅佐皇帝,要做一番大事,并因此而常以“宰相”自许,大约也正是为这种种表象所迷惑,谢灵运一人仕途便做了黄门侍郎。这可是一般官员进入朝官序列三年之后才可以得到的位置,毫无疑问,朝廷是把他破格提拔了。然而,谢侍郎这个官儿没做多久便被免了职,原因是谢某人年纪不大,架子不小,每每恶待士卒下人,惹了众怒。隔了一年,朝廷又惜其才华,复起用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这一次谢灵运待下面人倒是说得过去了,却又看同僚乃至上司不顺眼,公开非议权臣徐羡之,本当下狱责罚,又念其才华难得而贬为永嘉太守。要说,既然在朝中京官做得不舒服,放了外任,有了自主权当是可以好好作为一番了吧,譬如后来白居易、苏东坡那般,好歹也在百姓坊间留下一段清誉。然而,自诩有经天纬地治国方略的大才子谢灵运却不屑于做小事。他当太守,并不处理公务政事,而是十天半月地在外游历,寄情山水。末了还不认政绩不佳的账,反倒称病去职,要做隐士。也是好重清名的南朝风气帮了忙,从小便喜欢被人忽悠的宋文帝偏偏觉得谢灵运是个人才,这样的才子如不能为朝廷所用似乎是宰相的失职、皇帝的眼拙,于是又命他做了侍中。这可是一个相当级别的高官,可以天天与皇上相见,为皇上谋划天下,共济苍生了。但谢某人依旧不好好上班,而是整日在府中修造假山园林,或者便纠集一众文友,外出游山玩水,连个招呼都不和皇帝打。如此而已,时间一长,宋文帝也就生了倦意,最终贬他做了临川内史,一个很小很小的官儿。这时,实际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谢灵运仍是旧习不改,每游山水,必从者甚众,惹得地方官以为来了山贼,竟把谢大人拿了要去送官。按说,以谢灵运的名气,就算送到州衙府衙,稍做解释也就行了,没有人会治他罪的。但谢灵运偏偏不服这个软,而是要来“刺激”的,写下了~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