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原理(第6版)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货币银行学原理(第6版) |
 |
|
 |
货币银行学原理(第6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3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504951571
·条形码:9787504951571
·版本:第6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货币银行学原理(第6版)》讲述了:随着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也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且远距离的大宗贸易携带金属货币多有不便。由于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流通中只起转瞬即逝的媒介作用,人们更多关心的是用货币能否买到价值相当的商品,而不是货币实体的价值量。事实上,流通中被磨损了的铸币能够被人们照常接受,并不影响商品交易,这就表明货币可以用象征的货币符号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编辑推荐 《货币银行学原理(第6版)》是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作用
第三节 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发行与区域货币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
第四节 利率管理体制与利率市场化
第四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第五节 存款的创造
第六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
第四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
第一节 专业性银行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七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第四节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第五节 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第八章 国际收支与外汇
第一节 国际收支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第三节 国际储备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
第九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供应量
第二节 货币需求
第三节 货币供给
第四节 货币供求均衡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第二节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后果和对策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第五节 通货紧缩的后果及对策
第六节 滞胀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
第十二章 金融创新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含义及其体系
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特征及其效应
第三节 金融工程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金融创新
第十三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风险概述
第二节 金融风险的成因
第三节 金融监管概述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四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金融压抑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
文摘 插图:

根据考古资料,中国在公元前1600一公元前1300年即殷商时代就出现了铜铸贝币,到战国时期,流通在齐燕的主要是刀币,形如刀,由生产工具和武器演变而来;在魏、赵、韩地区流通布币,形如铲,由农具“钱”和“镈”演变而来;在秦、魏流通环钱,圆形圆孔,由纺轮演变而来;在楚国流通蚁鼻钱,由海贝演变而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诏令天下,一律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半两”钱为下币,每枚重半两即12铢;以黄金为上币,以实际重量计算用于大额交易。秦始皇的“半两”铜钱,是中国有统一形式、统一重量的统一铸币制度的开始,并一直影响到清代制钱。清朝中后期,又逐渐出现了银铸币,流通至1933年结束。
(三)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随着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也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且远距离的大宗贸易携带金属货币多有不便。由于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流通中只起转瞬即逝的媒介作用,人们更多关心的是用货币能否买到价值相当的商品,而不是货币实体的价值量。事实上,流通中被磨损了的铸币能够被人们照常接受,并不影响商品交易,这就表明货币可以用象征的货币符号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最初,人们只是将银行券当做兑换金属货币的凭证,如商人将自己的金属货币存放于钱铺,由其开出一种票据进行支付,持有票据的人要求钱铺兑现时,钱铺则随时收进票据付以金属货币,人们感到很方便。能够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质票据之所以可以在交易中被人们接受,是因为发出票据的人承诺可以与金属货币兑换,这是一种信用行为,故称信用货币。当钱铺拥有了大量的金属货币,并以此作为保证发行自己的银行券时,银行券就成为银行发出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可随时兑现的信用货币。19世纪下半期,各国可兑换金币的银行券广泛流通。但此时的银行券仍是金的符号,以金为后盾,代替金币进行流通,流通中仍有大量的金币充当货币。银行券的出现是货币币材的一大转折,它为其后不兑现纸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四)不兑现信用货币
银行券的流通为政府发行不兑现纸币提供了条件。政府纸币是典型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是与银行券同时流通的、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国家发行强制流通的纸质货币。同银行券相比,政府纸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表现出强制流通的、不可兑现的特征。
世界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年间的“交子”。当时四川用的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