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清净的智慧

2011-12-0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清净的智慧 去商家看看
清净的智慧 去商家看看

 清净的智慧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1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214054418
·条形码:97872140544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静思文化

内容简介 《清净的智慧》主要讲述了:人若心量狭窄,容纳不了我不喜欢的人,或是比我能干的人,则贪、瞋、痴、慢、疑五种心理病态,便从此产生但总归是出在自己的心胸狭窄。
作者简介 证严法师,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证严法师,1937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1963年,皈依印顺导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1966年创办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1966年以来的数十年,法师秉持“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的理念,由“慈善志业”肇启,渐次开展“医疗、教育、人文”以及“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保、社区志工”之所谓“四大志业,八大脚印”,期待由有形的志业推展,达到“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天下无灾难”的人间净土目标。
编辑推荐 《清净的智慧》: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回顾过往,也无暇懂得未来,只是很尽心地掌握现在,谨慎地处理此时此刻。
目录
前言
说信仰 
说病苦
说往生处理
说经营理财
说齐家之道 
说修行
说社会现象
说宗论教 
说慈济世界
……
序言 自从一九六六年,慈济功德会成立,证严常走访各地,探视生活清苦的人家,发现有“贫中之贫、富中之贫”的众生,也有“贫中之富、富中之富”的人生。有些清寒之家物质享用虽然缺乏,但是精神却相当充实愉快。反倒是有些生活富裕的人,总是心事重重,苦海无边!他们常要求证严开其智慧,以转烦恼;示其迷津,以通觉路。但是,证严一心从事慈济志业,只知把握现在,不去妄想未来,也不被过去的杂念系缚。因此,总是劝他们放宽心胸,珍惜现在。
其实,把他们的烦恼归结起来,不离家庭、事业和感情,究其根源,则不外多欲多求——财产多,还要更多;权势大,还要更大;男人既有娇妻,还想要有美妾;先生好,还要他百依百顺;孩子乖,更要他样样得第一,名利、物欲、爱情、亲情,永远都在无止境的追求中,浑然不觉自己生活在人间,人间事原本就不能事事如意啊!何况,多欲即多求,多求即多失,如何不苦呢?
文摘 说信仰
·师父,我们平常烧香拜佛是一炷香好,还是三炷香好?
如果家里空间够大、空气流通,可以烧三炷香,可是如果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那么一炷香就可以了。不要让整个屋子烟雾弥漫,心理反而烦恼;有时也可以满心虔诚地双手合十,“心香一束”不是也很好吗?
·建医院、盖寺庙和放生三者,何者功德大?
功德很难讲,见仁见智,一切全在自己的判断。建医院即是放(人)生。一个人得救即是一个家庭得救,进而减少社会问题。因此,建医院与盖庙、放生何者功德大,希望大家以智慧判断,只要欢喜做的,即有一分随喜功德。
·诵经与素食,真有功德吗?
有人以为只要念经,佛就会保佑他,为他消灾,这是错误的观念。要知道,经者道也,道者路也。众生混沌,时常迷失而误入歧途。佛陀讲经说法,即是要指导人生的去向——不要走错路。
至于诵经的意义,则如行人问路。现在距佛陀住世时已经两千多年,我们虽不能让佛陀当面授教,但他所说的教法,都记载于经典中。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