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宋诗选

2011-11-2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宋诗选 去商家看看
宋诗选 去商家看看

 宋诗选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5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020045200/9787020045204
·条形码:97870200452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历代诗选

内容简介 《宋诗选》讲述了:宋代文化的高度发达,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步和谐地发展为重要特征。宋诗的辉煌成就以及独特风貌,就是这一文化孕育的结果。宋人对自己创造的文化,有高度的自信。朱熹有言:“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楚辞后语》卷六苏轼《服胡麻赋》题解,见朱熹《楚辞集解》)近现代以来,朱熹对本朝文明成就的这一论断在学界得到了高度的认同。
编辑推荐 《宋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杨徽之一首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
张泳二首
新市驿别郭同年 雨夜
柳开一首
塞上
郑文宝二首
题松滋东禅院 柳枝词
王禹偁五首
泛吴松江 对雪 畲田词(五首选二) 村行
惠崇一首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
希昼一首
怀广南转运陈学士
魏野一首
登原州城呈张蒉从事
潘阆二首
过华山 秋日登楼客次怀张覃进士
寇準四首
春日登楼怀归 江南春 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遗妍因 书一绝 南平驿
林逋三首
山园小梅 池上作 小隐自题
刘筠一首
南朝
杨亿一首
汉武
司马池一首
行色
柳永一首
煮海歌
范仲淹二首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 江上渔者
晏殊二首
无题 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
秘演一首
书光化军寺壁
石延年二首
代意寄师鲁 南朝
宋祁三首
凉蟾 城隅晚意 朱云传
梅尧臣七首
陶者 猛虎行 鲁山山行 小村 看山寄宋中道 秋日家居 东溪
欧阳修十三首
晚泊岳阳 宿云梦馆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戏答元
珍 黄溪夜泊 别滁 鹭鸶 梦中作 庐山高赠 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盘车图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再和明妃曲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
张方平一首
过沛题歌风台
苏舜钦七首
宿华严寺与友生会话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 及寄君谟蔡大 怀中晚泊犊头 淮中风浪 独步游沧 浪亭 晚泊龟山 夏意
赵扦二首
次韵孔宪蓬莱阁 出雁荡回望常云峰
李觏二首
忆钱塘江 读长恨辞二首(选一)
邵雍四首
愁花吟 闲适吟 月陂闲步 感雪吟
蔡襄一首
梦游洛中十首其五
周敦颐一首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复古游山巅至大林寺书四十字
文同五首
和张屯田秋晓灵峰东阁闲望 春庭 亭口 可笑口号七章(选一) 涵碧亭
曾巩二首
咏柳 西楼
刘敞三首
春草 微雨登城二首(选一) 别永叔后记事
司马光二首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夏日西
斋书事
王安石十七首
河北民 葛溪驿 桃源行 壬辰寒食 明妃曲二首 示长安君 泊船瓜洲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北山木末 金陵即事三首(选一) 北陂杏花 秣陵道中口占
二首(选一) 南浦 山中 江上
郑獬二首
采凫茨 春尽
俞紫芝二首
宿蒋山栖霞寺 无题
刘敛二首
雨后池上 新晴
王安国一首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令三首
暑旱苦热 饿者行 春游
程颢一首
郊行即事
苏轼二十五首
和子由渑池怀旧 出颖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戏子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选一) 法惠寺横翠阁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选一) 无锡道中赋水车 东栏梨花百步洪(二首选一)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初到黄州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东坡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选一)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 折枝(二首选一) 赠刘景文 泛颍 荔支叹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选一) 纵笔(三首选二)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选一)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次 韵江晦叔(二首选一)
……
……
序言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宋诗取得的高度成就,就是这一文化空前繁荣的表征之一。
宋人对自己创造的文化,有高度的自信。朱熹有言:“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楚辞后语》卷六苏轼《服胡麻赋》题解,见朱熹《楚辞集解》)近现代以来,朱熹对本朝文明成就的这一论断在学界得到了高度的认同。
如王国维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宋代之金石学》,见《王国维遗书》第五册《静安文集续编》)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
邓广铭也说:“宋代的文化,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见《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达,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步和谐地发展为重要特征。宋诗的辉煌成就以及独特风貌,就是这一文化孕育的结果。
文摘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在今四川盐亭县东)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历通判邛州、郇州、汉州。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洋州。官至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知湖州。世称文湖州。他早年以文学受文彦博的赞誉,而司马光则推崇他的人品,说:“与可襟韵萧洒,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见范百禄《文公墓志铭》)他是著名画家,尤精于画竹,主张“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所创写意墨竹画法,师法者颇众,影响深远。当时有一个以画水墨写意为主的文人画派,即所谓“湖州画派”,就是以他为首。他是苏轼的从表兄,两人关系很亲密,经常共同探讨诗文书画技艺。绘画方面,苏轼还是他的学生。就影响而言,他的画名超过了诗名,其实他的诗也有独特的造诣。当时苏轼说他有“四绝”:诗、楚词、草书、画,置于首位的是诗。(见《书与可墨竹并序》)宋人所撰《续墨客挥犀》卷四还说他“高才兼诸家之妙,诗尤精绝”。苏轼曾向欧阳修称诵他的名句:“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欧阳修赞赏说:“世间元有此句,与可拾得耳。”(苏轼《书昙秀诗》)这两句诗设想奇妙,以侧面映衬法烘托主角,留下欣赏回味的馀地,确实是神来之笔。作为画家,他“好水、石、松、竹,每佳赏幽趣,乐而忘返,发于逸思,形于笔妙,模写四物,颇臻其极”(《文公墓志铭》)。而他作诗,也特别擅长于描写山水自然景物。他往往能以画家的眼光取景构图,以诗人的手段遣词命意,寄托清新别致的情思。一些寻常不起眼的东西,到了他的笔下,便立刻神采焕发,显得诗情浓郁、画意盎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