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元帅林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话说元帅林 |
 |
|
 |
话说元帅林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页码:145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811020483
·条形码:97878110204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辽沈旅游丛书
内容简介 《元帅林》一书分上篇、下篇及附录三部分内容。上篇论述元帅林的修建历史及建筑原状;下筒论述新中国成立后抚顺人民政府对元帅林的保护、管理及元帅林的现状;附录介绍张作霖其人和驿马坊茔墓的有关情况。全书给我总的感受是资料丰富,论述和考证比较详尽,新意迭出。比如,元帅林的设计出自哪位建筑师之手,一直是人们无法知道的重要疑问。现经作者考证确知,这位建筑师名叫殷俊,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华信工程司的著名专家;再如,元帅林藏有大量精美石刻,20世纪80年代抚顺市博物馆为考证其来源,曾派调查组赴北京等地作了考查。结论是来自北京西郊隆恩寺明太监墓和清饶余郡王阿巴泰园寝。现经作者进一步研究,查证出这批石刻还来自
北京清代郑亲王、睿亲王、肃亲王、豫亲王以及沈阳蔺家坟等多处。同时,作者对龙头碑进行了考证,发现此碑是清豫良亲王修龄碑。修龄是首封豫亲王多铎五世孙,是豫亲王王号被降封后首位袭爵者。这些发现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至于元帅林的修建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的保护、管理、修缮等方面,作者都有详细的论述。
目录 序
走近元帅林——代前言
上篇 营建始末
第一章 营建起因
第二章 营建筹备
一 选择“风水”地
二 命名元帅林
三 成立大元帅葬仪筹备处
四 征地与免赋
五 省葬与厚葬
第三章 营建方案
一 华信工程司
二 设计师殷俊
三 原建方案
四 方案修改
第四章 集材兴工
一 择吉动土
二 采办建材
三 设置卫队
四 兴隆地面
五 撰著碑铭
第五章 遇变停建
下篇 盛世繁兴
第六章 保护历程
一 建国初期
二 铁背山公园时期
三 铁背山石刻管理所时期
四 元帅林文物管理处时期
第七章 建筑现状
一 外城
二 圆城
三 宝顶与地宫
四 一百二十级石阶及纪念碑
第八章 明清石刻
一 明清石刻苑
二 石像生
三 龙头碑
第九章 关东碑林
第十章 石刻研究
一 发现“清和硕豫良亲王碑”
二 龙头碑为何是三甬
三 “金大昊天寺妙行大师行状碑”转藏辽宁省博物馆经过
四 库藏及失散部分石刻
五 石刻数量问题
六 石刻来源考
附录
铁背山与萨尔浒风景区
张作霖生平简介
驿马坊张作霖墓园
后记
……
序言 前不久,李风民先生将其力作<元帅林》书稿拿来征求意见,并嘱我为之作序。我们是多年的朋友,曾合作编写<清代关外陵寝城阙系列丛书>,元帅林又是抚顺名胜史迹,所以我无法推辞。
《元帅林》一书分上篇、下篇及附录三部分内容。上篇论述元帅林的修建历史及建筑原状;下篇论述新中国成立后抚顺人民政府对元帅林的保护、管理及元帅林的现状;附录介绍张作霖其人和驿马坊茔墓的有关情况。全书给我总的感受是资料丰富,论述和考证比较详尽,新意迭出。比如,元帅林的设计出自哪位建筑师之手,一直是人们无法知道的重要疑问。现经作者考证确知,这位建筑师名叫殷俊,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华信工程司的著名专家;再如,元帅林藏有大量精美石刻,20世纪80年代抚顺市博物馆为考证其来源,曾派调查组赴北京等地作了考查。结论是来自北京西郊隆恩寺明太监墓和清饶余郡王阿巴泰园寝。现经作者进一步研究,查证出这批石刻还来自北京清代郑亲王、睿亲王、肃亲王、豫亲王以及沈阳蔺家坟等多处。同时,作者对龙头碑进行了考证,发现此碑是清豫良亲王修龄碑。修龄是首封豫亲王多铎五世孙,是豫亲王王号被降封后首位袭爵者。
文摘 一选择“风水”地
大约八月中、下旬的一天,张学良召见帅府处长郑紫宸,令其为大元帅选择茔地。郑处长受命之后,“邀集沈阳著名术士和关内堪舆专家多人”①,分别派往辽沈各“名山大川”,广泛查勘,“大看风水”②。他们爬山涉水四处寻访,初步看中几处佳域。为此,张学良“给术士很多金钱,算作酬劳”③。在这次“海选”基础上,经过认真比较,最后把目标集中在抚顺县第四区高丽营子附近的水龙卧村。
抚顺县始设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名“兴仁县”,光绪三十四年改称抚顺县,改名同时其县署亦由沈阳迁至抚顺。县境共划分八区,“第四区”在县治以东,区公署设在营盘。全区共有“八十”④个自然村,“水龙卧”村为其一。此村地处铁背山下、浑河北岸一处南北约五百米的开阔地上。村子背后有三座并连的山岗,中间山岗较为宽大,两侧较小。山岗高约二十米,岗上前部平坦开阔。后半部凸起矮岗。山岗以北为一片平川,三华里外有起伏的高山。整个地貌有高山,有河流,有谷地,有岗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水龙卧村还有一特殊现象,即面对铁背山“晃荡石”。人们都说这是“瑞相”,是“福地”。
后记 奉系军阀史是当今东北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从专家学者们发表论文之丰、出版学术专著之富足资说明。然而,对“奉系之王”张作霖陵墓的研究,目前还缺乏深入系统的成果。东北大学出版社刘振军副社长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这个选题。笔者对这段历史所知不多,但在刘副社长多方鼓励下,写了这本拙作。
拙书只是初稿,在史料发掘方面,在某些问题的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笔者仍在继续努力。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抗顺市档案馆、抚顺市图书馆、抚顺市城建档案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吸纳和参考了一大批档案及专家学者们的成果,在此谨志谢意。特别要感谢东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刘振军先生、抚顺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傅波先生、抚顺市元帅林文物管理处李庆华处长、辽宁省档案馆李保安先生、里蓉主任、张欣悦女士以及沈阳市图书馆李冬红女士等人的鼎力相助。再次向您们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