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赵清理郁证调治与医案医话

2011-11-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赵清理郁证调治与医案医话 去商家看看
赵清理郁证调治与医案医话 去商家看看

 赵清理郁证调治与医案医话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33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912302X/9787509123027
·条形码:97875091230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赵清理郁证调治与医案医话》分两章介绍了郁证调治的学术思想、治疗和逍遥散变法、郁证的音乐调摄、郁证的情志调摄和医案医话的内容。赵清理教授是全国首批50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之一。为“万寿堂”第六代传人,行医早年尤重经方,崇尚仲景之学。《赵清理郁证调治与医案医话》内容经典,实用性强,条理清晰,适合于从事中医、中药临床工作的相关人员和基层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赵清理郁证调治与医案医话》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郁证论
第一节 郁证的学术思想
一、对郁证的认识和理论依据
二、七情致郁,郁生有因
三、情志与五脏的关系
第二节 郁证的治疗
一、郁证的病因病机
二、郁证的诊断及预后
三、逍遥散
第三节 逍遥散变法
一、历代变法应用
二、“万寿堂”变法应用
第四节 郁证的音乐调摄
一、音乐可以预防郁证
二、音乐可消除缓解郁证
第五节 郁证的情志调摄
一、七情可改善调节郁证
二、遣情逸志、调摄自我

第二章 医案医话
一、癫痫
二、房颤
三、乳糜尿
四、糖尿病
五、肝病
六、疝气
七、心绞痛
八、胸痹
九、心动过速
十、室性早搏
十一、房室传导阻滞
十二、肺心病
十三、保和丸治疗食滞型胸痹(心绞痛)案
十四、顽固性呃逆一例治验
十五、低热辨治,当重脾胃
十六、辨证应用归脾汤案例
十七、麝香敷脐治疗柿结胃腑
十八、痢疾辨治
十九、便血、咳血及呕血的辨治
二十、胁痛(胆囊炎)案
二十一、补肾健脾治带下
二十二、重症妊娠恶阻治疗一例
二十三、小儿慢脾风治案
二十四、小儿食厥治验
二十五、感冒辨治二则
二十六、湿温重证昏迷案
二十七、哮喘外治法简介
二十八、慢性支气管炎的冬病夏治经验
二十九、肺癌治案二则
三十、脏脱(急性心衰)抢救案
三十一、癫痫证治验
三十二、狂证治案
三十三、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异治二则
三十四、急黄(亚急性肝坏死)治验一得
三十五、消渴一例治验
三十六、养阴润肺法治疗癃闭一例
三十七、痿证治验三则
三十八、虚劳(希恩综合征)一例治验
三十九、痛经的周期疗法
四十、温经汤治疗宫冷不孕案
四十一、重症妊娠恶阻治疗一得
四十二、崩漏证治提挈
四十三、小儿遗尿的治疗I_
四十四、验方四味百部饮治疗小儿顿咳
四十五、高位截瘫的治疗及案例
四十六、瘿瘤(甲状腺肿大)治案
四十七、内外合治(脊椎)骨质增生
四十八、养血熄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
四十九、复元活血汤的运用案例及体会
五十、麻黄汤加味治疗卫阳被郁无汗症
五十一、桂枝汤加味治疗低热、荨麻疹病案
五十二、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咳喘
五十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
五十四、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发热及渗出性胸膜炎
五十五、旋覆代赭汤治疗梅尼埃综合征和梅核气
五十六、吴茱萸汤加味治疗头痛及眩晕
五十七、五苓散加味治疗水肿
五十八、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
五十九、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脑血管疾病
六十、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头痛、心悸病症
六十一、乌梅丸加味治疗顽固性呕吐病案
六十二、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严重失眠病案
六十三、小承气汤加味治疗术后腹痛
六十四、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急性肠炎、急性菌痢
六十五、肾小球肾炎(水肿)的经方同病异治
六十六、痹证的经方辨治
六十七、肝着治验一得
六十八、四逆散临床应用体会
六十九、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手指变形案
七十、白虎汤加味治疗口渴不止及暑温高热和声哑;
七十一、桂枝人参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七十二、茯苓甘草汤加味治疗脐下悸动案
七十三、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胃脘痛
七十四、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吐血案
七十五、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
七十六、白通汤加味治疗下痢不止
七十七、竹叶石膏汤加味治疗心烦不安
七十八、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百合病
七十九、健身固表散
八十、舒肝解毒汤
八十一、哮喘夏治方
八十二、四乌汤
八十三、低热饮
八十四、健身散
八十五、辨证论治的特色不可丢弃
八十六、浅谈经方中的对立统一观
八十七、略论《伤寒论》中真武汤的运用
八十八、试论《伤寒论》中保胃气的学术思想
八十九、“治未病”当贵脾胃
九十、试论“阳虚三夺统于脾
九十一、浅谈胃脘痛的辨证治疗
九十二、如何突出中医特色治疗糖尿病
九十三、低热辨治当重脾胃
九十四、失眠辨治体会
九十五、脾肾为生痰之源,肺胃为贮痰之器
九十六、辨味觉异常的临床意义
九十七、绝经后阴道下血当作崩漏论
九十八、头痛首辨内外伤,依经视位慎审详
九十九、气虚当补肺脾肾,气滞气逆理肝胃
一百、肝气犯胃小议
一百零一、活瘀当重“气”,辨证是关键
一百零二、咳喘之虚实寒热辨
一百零三、经年阳痿治佐祛瘀
一百零四、牙痛略说
一百零五、诊后劝说三句胜似良药十帖
一百零六、溃疡病治疗琐谈
一百零七、漫谈体虚感冒的治疗
一百零八、继承开拓,厚今薄古
一百零九、治疗胃痛临床辨证十法

附录 赵清理生平事迹
甲出生中医世家,耳濡目染皆岐黄之术
乙“医精德劭,兴教育人”,高等学府显身手
一、医以文远,哲通医贯
二、倡言《内经》,法沛《伤寒》
三、博采众长,治遵东垣
四、刻苦探索,精勤不倦
五、德师思邈,术正品端
……
序言 赵清理教授出身于七代中医世家,赵氏“万寿堂”始于清同治初年,历代先人医名著于乡。赵老自七岁入塾开蒙,除儒学必修,皆医道经论。自此医文兼修,耳濡目染,皆岐黄之术,潜移默化,唯大医德范。精究《内》、《难》,穷索《伤寒》,发奋做苍生大医;旁通诸家,法遵东垣,立志于济世活人。志向既立,终生不渝。20岁悬壶梓里,硕望乡帮,迄今五十余年,不唯于中医教育建树颇丰,其临证疗病,亦每效如桴鼓。其于辨证之法,谨于道而不泥于古,遣方用药,变于己而不失于经。学有所渊,法有所据,而变化应用,存乎心。
知常达变,始可为良医。医者,易也;易者,变也。故不知易者,不足以为大医,盖固不知易者,即不知变也。不知病之变,更不知世之变(环境之变);不知世之变,必致病之变,而立法遣方必由是而变。知此者方可为一世医,方可以为苍生大医。仲圣玄伤寒,东垣重脾胃,又可、香岩论温热,皆应时应世之变也。赵老晚年临证,洞悉郁证时行,变用逍遥散为基方,加减变化,因症用药,以百变而钤百病,随心而所欲,得法而应手。起沉疴,瘥顽疾,时疫杂证皆在变化之中,经方局验,不出大法之内,证治经验,日臻完善。
文摘 肺主要有主气、司呼吸和通调水道的功能,因此当肺脏生病时,除咳嗽、咯痰、气喘外,还会出现肢体面目浮肿等表现。在导致肺发生病变的原因中,七情内伤,尤其是过度忧愁、悲伤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忧为肺志,故忧愁、悲伤都能伤肺 当人们对某些事情感到不顺意、不愉快之时,便会产生忧愁、悲伤情志,表现为闷闷不乐、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眉头紧锁等。忧愁的产生大则可忧国忧民,小则到家庭内部的鸡毛蒜皮。对国家、社会、工作、前途、个人,当事与愿违、活动受阻、希望受挫、欲望未达时,皆会导致忧愁的发生。
古代医学家们,通过对大量忧愁病人的仔细观察后,发现并认为肺是表达人们忧愁、悲伤情志的主要器官,忧为肺志,肺开窍于鼻,因此当人们因忧伤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中医形象地说金破不鸣,金实亦不鸣,忧愁悲哭过度则每致声音嘶哑;肺其华在皮毛,故忧愁每致人皱纹增多,过早白发,衰老加快等;肺司呼吸,故过忧之时每致呼吸急促,甚则发生呼吸窘迫等。
忧愁是一种情志活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健康有一定益处。例如可以避免人们情志过于激动,松弛紧张的神经;失败时的忧愁,可以促使人们静下来总结失败的原因;失去亲人时的忧伤,可以使人感悟人生,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离别朋友同学时,使人更懂得珍惜和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等。当然,这一切均建立在忧愁时间不可过久,所引起忧愁之事在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之内,否则便会成为致病因素,影响身体健康。
(2)忧伤肺,过忧可致肺脏受损,百病丛生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的,不同的情志活动必将影响其相应的脏腑。忧为肺志,肺过度的忧愁、悲伤,每易伤肺,影响肺的司呼吸和通调水道功能。解放前,肺结核是一不治之症,谁要是得了肺结核,就等于被判了死刑,故肺结核旧称“肺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