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蔗优质高产栽培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果蔗优质高产栽培 |
 |
|
 |
果蔗优质高产栽培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页码:14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109104850
·条形码:97871091048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果蔗是供鲜吃的食用甘蔗,是一种单产高、经济价值也较高的农作物,主要在长江以南诸省份如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省份种植,是我国冬春季节深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果品之一。果蔗风味独特,具有水分多(75%~80%)、糖分高(11%~15%)、纤维含量低(6%~8%)的特点;营养丰富,富含钙、磷、铁、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C,以及大量的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体内合成的10种游离氨基酸;另外,果蔗的药用价值也较高,据《本草纲目》记载:蔗甘……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小肠,消痰止咳,除胸烦热,解酒毒,止呕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蔗汁可充饥解渴,有醒脑提神等功效。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人们消费需求扩大,果蔗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有些省份种植面积甚至超过了糖蔗。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在糖蔗方面,而果蔗的系统研究几乎为空白。现实生产中存在的有关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无公害生产、周年供应、产品深加工技术等问题阻碍着果蔗生产的发展,影响着果蔗经济效益。2000年,在福建省科技厅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主持了“优质、高产、抗病的果蔗新良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并主持了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学科“多用途的甘蔗优良新品系创新”,在前辈对果蔗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糖蔗深厚的研究基础,我们比较系统地开展了果蔗研究。本书就果蔗的生物学基础、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病虫草鼠害及其防治、收获贮藏及保鲜加工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及阐述,既有传统的栽培经验,又有最新科研成果,以期为广大果蔗生产者和科教工作者提供果蔗科研与生产有价值的信息与参考。
本书由汤浩、潘世明主持编著工作,确定撰写纲目与内容,并负责全书的统稿、改稿与定稿工作。第一、二章由汤浩、潘世明执笔;第三章由潘世明、汤浩执笔;第四、五、六章由李海明、潘世明、汤浩执笔;第七章由潘世明、李海明执笔。
该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福建省科技厅领导丛林、朱详枝,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领导谢华安、林秀贞、杨道富,福建农林大学陈如凯、林彦铨、张木清、邓祖湖等同志的鼓励和支持;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所长曾东火研究员、现任所长李华东同志提供了热情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有关甘蔗专家林一心、王子琳、王水琦、戴艺民、李瑞美、吴松海、吴水金等同志也从各方面提供许多帮助;中国农业出版社王琦塔先生为本书出版提供周全有力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推荐 这是本农业科技读本。主要为果蔗生产者服务。全书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全面,主要涉及果蔗的生物学基础、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病虫草鼠害及其防治、收获贮藏及保鲜加工等方面知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果蔗概述
一、营养成分及经济价值
二、主要品种
(一)引进果蔗品种
……
文摘 书摘
果蔗含有大量的水分、糖分和氨基酸,在一般气候条件下,水分容易蒸
发,糖分容易转化,氨基酸含量会降低。而且容易感染凤梨病、赤腐病,致
使蔗茎变红变黑,产生毒素。常温下果蔗保存10~15天后,水分损失20%以
上,蔗糖分降低,氨基酸含量减少,品质开始变劣,有异味,蔗茎上下部变
形,蔗皮皱缩,失去了商品的感官价值。所以果蔗的保鲜对延长果蔗的供应
期,提高商品蔗的品质,提高销售价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商品蔗贮藏保鲜技术有:简易贮藏法(上节已介绍)、温度调
节法、电磁辐射贮藏法、气调贮藏法、臭氧离子贮藏法以及真空贮藏法等。
另外,低温贮藏(0~2℃,95%以上的高湿环境中贮藏果蔗)以及应用照射以
杀灭果蔗表面细菌和霉菌的技术也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此外,药物保鲜、
塑料薄膜包装、果蔗涂膜保鲜等方法正在研究和应用。
P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