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教材 >

法律方法阶梯

2011-10-1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法律方法阶梯 去商家看看
法律方法阶梯 去商家看看

 法律方法阶梯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5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301142072/9787301142073
·条形码:97873011420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法学专业人员参考。
·丛书名:法学名师讲堂

内容简介 《法律方法阶梯》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法律方法的理论要义,逐次展示出如何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法律方法阶梯》汇编中国顶尖法学学者联手撰写经典教材,名师倾毕生所研精妙于一书,传道授业,引领学子进入法学世界自在修为,一册在手,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 郑永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推荐 法律方法既是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亦是法律人必备的实践技艺。《法律方法阶梯》旨在为读者搭设一架通往法律方法堂奥的阶梯,提供精当可循的实用操作指南。
目录
图表目录
 图表1-1“收缴”的含义
 图表1-2法律方法与应用法律
 图表1-3法律方法的分类
 图表1-4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方法的比较
 图表1-5法学的范围
 图表2-1法律判断的思维步骤
 图表2-2法源金字塔
 图表2-3主要国际公法文件
 图表2-4中国法源金字塔
 图表2-5规则的结构
 图表2-6法律冲突解决规则
 图表3-1基础方法体系
 图表3-2演绎、归纳与设证的范例
 图表3-3演绎
 图表3-4硫酸案演绎
 图表3-5归纳
 图表3-6设证
 图表3-7演绎、归纳和设证的思维路径对比
 图表3-8演绎、归纳和设证的风险度
 图表3-9类比的路径
 图表3-10解释学和诠释学立场的比较
 图表4-1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图表4-2诠释循环
 图表4-3要查明的事实的内容“ 七何”
 图表4-4侦查观察的内容
 图表4-5鉴定分类
 图表4-6推定与推理、拟制、无罪推定的比较
 图表4-7法律推定
 图表4-8事实推定
 图表5-1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
 图表5-2意思表示解释的标准
 图表5-3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
 图表5-4法律解释与合同解释
 图表5-5合同漏洞填补程序
 图表5-6法律、合同、遗嘱解释立场与方法的比较
 图表6-1有法律规定的情形的具体方法
 图表6-2法律文本采用的语言
 图表6-3同位阶法律的效力规则
 图表6-4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
 图表6-5异位阶法律的效力规则
 图表6-6解释方法的位阶
 图表6-7“本法目的”条款
 图表7-1反向推论的条件
 图表7-2寻找和建构规范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图表8-1原则与规则的比较
 图表8-2社会公德具体化的五步法
 图表9-1等置模式A:描述事实与规范相互关照过程
 图表9-2等置模式B:描述事实与规范拉拢过程
 图表9-3泸州遗产继承案演绎过程
 图表9-4法律方法的分类、适用领域和条件
导言 法律方法与法律人
 l 何谓法律人
 2 法律人为定纷止争而生
 3 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
 4 法律方法与法治
 5 本书体系体例与使用建议
第一章 认识法律方法
 1 法律方法的发生
 2 法律方法及其体系
 3 法律方法的功能
 4 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吗
 5 法律方法是法定的吗
 6 法律方法论
 7 法律方法与“ 法学方法”
 8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第二章 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
 1 判断力对法律人的意义
 2 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
 3 寻找规范
 4 分析事实构成
 5 建构大前提
 6 涵摄
 7 作出结论
第三章 法律判断形成的基础方法
 l 何谓基础方法
 2 演绎
 3 归纳
 4 设证
 5 小结
 6 类比
 7 论证
 8 诠释
第四章 小前提的建构及方法
 1 冤假错案源于事实不清
 2 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3 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解释/诠释方法
 4 求物质性之真的方法
 5 求言辞之真的方法
第五章 理解法律行为的方法
 1 法律行为的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双重性
 2 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
 3 民法中的法律行为的解释
 4 合同解释的特别问题
 5 具体行政行为解释
第六章 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
 l 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解释
 2 字义解释
 3 体系解释
 4 历史解释
 5 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
 6 客观目的探究
 7 法律修正及方法
 8 正当违背法律
第七章 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二)——无法律规定的情形
 1 何谓法律漏洞
 2 法律漏洞的类型
 3 有类似的规范参照——类比
 4 无类似的规范参照——法律补充
 5 事项列举穷尽——反向推论
 6 填补法律漏洞方法的选择和总结
第八章 法律原则、一般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法
 1 法律原则
 2 原则的类型
 3 原则与规则比较及关系
 4 原则的适用
 5 原则之间的冲突及解决
 6 一般条款
 7 不确定概念
第九章 作出法律结论的方法
 1 演绎前的等置
 2 法律结论由演绎得出
 3 法律方法体系大观
 4 结语
 后记
……
文摘 大千世界,法律人何以安身立命? 他们赖何形成一个法律共同体?这些法律人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历史上有诸种说法, 亦庄亦谐,亦褒亦贬,异曲同工,都传达了法律者的特质。我国台湾地区法学家王泽鉴说:“ 在一个法治社会,法律人常自负地认为,大者能经国济世,小者能保障人权,将正义带给平民。法律人为什么有此理想,有此自信?这个问题,不难答复:因为一个人经由学习法律,通常可以获得以下能力:(1)法律知识: 明了现行法制的体系、基本法律的内容、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及救济程序。(2)法律思维:依循法律逻辑,以价值取向的思考、合理的论证,解释适用法律。(3)解决争议:依法律规定,作合乎事理规划,预防争议发生于先,处理已发生的争议于后,协助建立、维护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 ① 王先生笔下的法律人,着实正面。
有一则故事,却竭尽能事地讽刺法律人话语的过分专深。“我给你那个橘子”到了律师嘴里就变成:“我把一切都给你,即,属于和包含在那个橘子中的我的财产和利益、权利、资格、要求和好处,连同橘子的表皮、内皮、汁、肉、籽,以及含于其中的一切权利和好处,并赋予充分的权力去咬、切、吸和用其他方式吃它,或者赠与他人,就像我刚刚说过的某人,被赋予完全有效的的权力对那个橘子加以咬、切、吸、嚼, 或者赠与他人,无论是连同那个橘子的表皮、内皮、汁、肉、籽一起,还是把它们扔到一边,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无论订立一个契约还是多个契约,无论起草一个文书还是多个文书,无论所使用的契约与文书的性质和种类怎样的相同或不同。”
后记 一、引证说明
本教材介绍的许多知识,溢出了本人较为熟悉的“专业槽”。于是,不得不多方引证,以求妥当。其中,互联网为引证提供了便利,也方便读者不少,故案例、事例采自网上的较以往的多。除标明出处外(也可能有遗漏),本人还对所引知识、案例、事例作了简化,但愿未伤筋动骨,否则,岂止是百日休养之事。
而法谚、格言主要出自郑玉波:《法谚》(一)(二),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幽默、推理小品选自陆志仁编译:《美国幽默故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白波著:《博弈游戏》,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版。在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