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绘画才子王羽熙

2011-10-0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绘画才子王羽熙 去商家看看
绘画才子王羽熙 去商家看看

 绘画才子王羽熙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040248227
·条形码:97870402482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

内容简介 3岁开始写生,8岁举办个人画展,10岁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作品,15岁创作出版漫画丛书《新游记》,18岁以其特有的才情从人大附中走进了国内最高的电影学府——北京电影学院,而他高考数学成绩只有33分……在王羽熙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让人头疼的孩子的共同特征,比如聪明但并不好学,对游玩的兴趣远远高于对学习的兴趣,在提高学习成绩上举步维艰;有梦想,有追求,但也呈现出青少年特有的偏执等等。不同的是,王羽熙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他的梦想,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品味王羽熙的成长历程,你会感受到一个天赋、个性极强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艰难。同时,也能体会到一所学校的正确的育人思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的巨大作用,他的成长历程揭示了一个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引起高度重视的话题:尊重孩子的个性,尽可能帮助孩子实现梦想……
媒体推荐 “超常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超常智慧,并不仅仅由先天素质所决定,它更多来自科学合理的教育。”
  ——人大附中校长 刘彭芝
编辑推荐 王羽熙是幸运的,“上天”赐予了他绘画的天赋,他的父母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留住了“上天”赐予的这份珍贵礼物,并使之成为孩子一生享受成功与快乐的源泉。
“你千万不能对他采取压制的态度,至于学习方面,学校会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你不能要求孩子面面俱到。”更为可贵的是王羽熙的老师们都这样说,也这样做。
卓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成功的含义是多样化的,而成功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在热爱的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贡献。
王羽熙成长的案例,为那些因偏科而苦恼但又怀有才华的孩子,为那些被升学指挥棒搞得团团转的家长,为那些摆不好全面发展与突出特长关系的学校,提供了可贵的新思路。
他是一个数学不及格、将理科视为猛虎的学生;他曾在学业与特长之间艰难抉择……最终,他用一支充满灵性的画笔征服了十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大学。
这里再现了一个个优秀学生实现梦想的真实经历!
这里描述了一个个优秀家庭亲子教育的生动情节!
这里展现了一所学校及老师们的教育探索和实践!
这里告诉我们:“人生天地问,各自有禀赋”,教育要帮助每个孩子寻找他们的个性支点,让他们心里孕育着自己的美好梦想!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梦想的起点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4
抓起笔来就画画/4
动物园里的写生/7
启发心灵的教育/10
二、习惯造就品质/12
循序渐进丰富人格/12
与传统文化结缘/15
好书相伴的日子/17
三、在爱心浇灌下成长/19
八岁儿童办画展/19
拓展到更宽的疆域/21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大作”/24
四、快乐集体塑造爱的心灵/25
评书讲“三国”/25
从课堂走到生活中/29
为班主任办“生日会”/30
爱是教育的根本/32

第二章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一、育才的接力棒/38
大年初一的面试/38
痴迷《水浒》/41
“逆境”中的创作/43
风平浪静看羽熙/47
识得璞玉非偶然/49
二、花样年华不知愁/51
在憧憬中迈进新校园/51
灿烂星空下/54
好钢仍需多磨砺/56
三、青葱岁月欢乐多/58
文字中的心灵沟通/58
3K作家协会/61
老师的小助手/63
感悟体验式学习/65
四、与母亲的博弈/67
理科猛于虎/67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70
五、在挑战中继续前行/73
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73
教育不能忽视社会关怀/75
感受生活,反思现实/77

第三章 感受生活的磨砺
一、高中难题/84
一丝无奈的叹息/84
面试普通中学/86
再见了,母校/87
二、坚持下去就是胜利/89
别样的社会体验/89
遭遇质疑的声音/91
来自母亲的一种期望/93
重压之下创奇迹/95
支持也是一种教育/98
三、心灵的印迹/100
普通中学的一天/100
无法消释的怀念/102
一封久久未敢寄出的信/104

第四章 附中再次给我一片天
一、一个决定,一个转折/110
送给母校的“礼物”/110
教育,一种没有条件的爱护/112
“我又回来了”/114
与“新同学”打成一片/116
二、学习的引领者/118
课堂是思维的操场/118
引发兴趣的“魔法”/120
难忘那些人和事/124
尊重个性与全面发展两不误/125
三、世界成为大画板/128
人格教育,心灵教育/128
自由天地,挑战自我/131
敢想敢干的附中精神/134

第五章 体验尊重的力量
一、德育课的意外收获/140
去电影院上德育课/140
英语角带来的契机/144
精益求精加速度/148
第一次演出/150
说不尽的《魔戒》故事/152
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54
“全民”总动员/154
自主解决资金问题/158
学校礼堂的公演/161
三、《魔戒》走出校园/165
开启新影迷时代/165
与新西兰大使见面/168

第六章 不止的奋斗
一、人生新的起点/176
脚大才能站得稳/176
十八岁的回味/179
成人仪式上的祝福/182
二、人生的自主选择题/185
提前到来的高考/185
走过“独木桥”/187
惟一的志愿/188
三、走进“北影”校园/191
数学33分上大学/191
校园再遇知音/194
责任的传递/197
迈向理想的征途/199

跋/205
……
序言 这套丛书讲述的是人大附中八名学生的成长经历。我熟悉这八名学生中的每一位。他们都离开中学不久,多数人还在大学读书。他们的人生刚刚开头。为一群还充满未知数的学生写传记,出一套丛书,肯定会引起各种讨论,肯定是在冒险。我曾是他们的校长,我有责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议论,有责任承担潜在的风险。所以,这套丛书的主编,也许只有我来当:这套丛书的序言,也许只有我来写。
我们编写出版的这一套丛书,主人公虽然是中学期间的学生,但我们预期的首要读者不是中学生,而是中学生的老师和家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不是在编写一套青少年励志丛书,而是在编写一套教育学丛书。以往的教育学著作,主人公几乎都是教育者。其实,评价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培养出了什么样的学生;衡量教学效果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我们编写这套以学生为主人公的教育丛书,也许有点“另类”,但也有可能因这种不同而精彩。我们是在做一件有意义也有意思的事。
透过这套丛书中的学生主人公,我们来看他们背后的老师、家长,至少可以得出三个结论:其一,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发现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质和特点。没有发现,培养只会事倍功半;有了发现,培养才会事半功倍。其二,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点火者”--点燃每个学生体内蕴藏的能量。教育工作者绝不仅仅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的更重要的职责是通过“点火”让学生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其三,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各有特长。能不能做到,能做到什么程度,那是男一回事,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取法乎上”,必须有这样的境界和追求。
在这套丛书出版之际,我们要为中国的超常教育说几句话。对父母而言,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对教师而言,学生都是自己的好。为了避嫌,我在这里不说这套丛书所写的八名学生,而说一个与我与人大附中无关的学生。他叫胡铃心,是福建省的一名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表现出在航空航天方面的超常知识与技能,2003年高考后,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自主招生破格录取。四年期间,胡铃心的情况怎么样了?胡铃心从一个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在学业与科研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几年来,他获得的主要荣誉有: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飞向未来--国际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第一名、第二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一等奖、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等奖学金、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特别奖学金、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南京市好市民。2005年12月,胡铃心被评选为全国时代先锋。2006年11月,胡铃心高票当选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并成为本次大会江苏省最年轻的代表和惟一的学生代表。2007年5月4日,胡铃心又被评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十佳标兵。“胡铃心现象”实际上就是超常儿童教育现象。胡铃心的成功,实际上就是超常儿童教育的成功。我们不能保证每个超常儿童都能和胡铃心一样,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对超常儿童不实施超常教育,肯定是巨大的人才浪费,肯定是教育工作者的严重失职。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打破用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的“铸造式教育”;我们一直在提倡尊重个性、挖掘潜能的”因材施教”。开展科学有序的超常儿童教育,不就是打破“铸造式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吗!不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渠道吗?
最后,我还要表达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这套丛书所写的八名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有更好的状态,能有更好的环境,能有更好的成就;二是希望五十年后,还有人为这八名学生编写一套丛书,用他们后来的表现反观中学教育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如果能这样,再将两套丛书合在一起,那将是一套很有价值的教育学研究资料。

文摘 ◎面试普通中学
不久,母亲从朋友那里得知一所普通中学的绘画特长班正在招生,这是一所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学,特别是足球和美术,学校设立美术特长班,不少毕业生都被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录取,校足球队在北京市也小有名气,她决定带王羽熙去看看。
四月里的一天,王羽熙请了一下午的假,他要和妈妈去这所中学考试。王羽熙默不作声地跟在妈妈后面,想到自己可能要在这里度过三年关键的高中时光,王羽熙感到些许迷茫,这会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会带给他惊喜吗?从车站到学校只有几百米,母子俩却走了好久。
终于到了目的地,看着眼前的教学楼、操场,王羽熙脑海里闪现的却还是那坐了三年的人大附中教室,在那里,同学们亲密无间,友好和善,到哪里去找那样的好同学呢?面对眼前这所学校,他的目光中没有半点欣喜。妈妈见他一直撅着嘴,就停下脚步再三叮嘱他:“一会儿进去见校长,你可要精神点儿,别老耷拉着头,蔫了似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