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唐诗三百首(图文珍藏)

2011-10-0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唐诗三百首(图文珍藏) 去商家看看
唐诗三百首(图文珍藏) 去商家看看

 唐诗三百首(图文珍藏)


基本信息·出版社:线装书局
·页码:38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9787801068590
·条形码:97878010685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传统文化爱好者
·图书品牌:北京磨铁文化

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者简介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媒体推荐 重现四藤吟社刊本全貌,品陈婉俊注本原汁情韵。
近三百幅经典古版画,再现唐诗古雅风情。
编辑推荐 《唐诗三百首(图文珍藏)》重现四藤吟社刊本全貌,品陈婉俊注本原汁情韵。
近三百幅经典古版画,再现唐诗古雅风情。
专业书评 重现四藤吟社刊本全貌,品陈婉俊注本原汁情韵。
近三百幅经典古版画,再现唐诗古雅风情。
目录
唐诗三百首补注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张九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春思/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望岳/杜甫
  赠卫八处士/杜甫
  佳人/杜甫
  梦李白二首/杜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
  送别/王维
  青溪/王维
  渭川田家/王维
  西施咏/王维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岑参
  贼退示官吏/元结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送杨氏女/韦应物
  东郊/韦应物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溪居/柳宗元

乐府
  列女操/孟郊
  游子吟/孟郊
  塞上曲/王昌龄
  塞下曲/王昌龄
  关山月/李白
  子夜吴歌/李白
  长千行/李白

唐诗三百首补注卷二
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古意/李颀
  送陈章甫/李颀
  琴歌/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岑参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
  寄韩谏议注/杜甫
  古柏行/杜甫

唐诗三百首补注卷三
七言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元结
  山石/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石鼓歌/韩愈
  渔翁/柳宗元
  长恨歌/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韩碑/李商隐

唐诗三百首补注卷四
七言乐府
  燕歌行/高适
  古从军行/李颀
  洛阳女儿行/王维
  老将行/王维
  桃源行/王维
  蜀道难/李白
  长相思二首/李白
  行路难/李白  
  将进酒/李白
  兵车行/杜甫
  丽人行/杜甫
  哀江头/杜甫
  哀王孙/杜甫

唐诗三百首补注卷五
五言律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
  望月怀远/张九龄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杂诗/沈俭期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次北固山下/王湾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赠孟浩然/李白
  渡荆门送别/李白
  送友人/李白
  听蜀僧清弹琴/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春望/杜甫
  月夜/杜甫
  春宿左省/杜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杜甫
  月夜忆舍弟/杜甫
  天末怀李白/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别房太尉墓/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归嵩山作/王维
  终南山/王维
  酬张少府/王维
  过香积寺/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汉江临眺/王维
  终南别业/王维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秦中寄远上人/孟浩然
  宿桐庐声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留别王维/孟浩然
  早寒有怀/孟浩然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新年作/刘长卿
  送僧归日本/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阙题/刘眘虚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送李端/卢纶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蜀先主庙/刘禹锡
  没蕃故人/张籍
  草/白居易
  ……
唐诗三百首补注卷六
唐诗三百首补注卷七
唐诗三百首补注卷八
……
序言 蘅塘退士原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j之,自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上元伯英女史,余外孙李镜缘世芬内也,为陈叔良观察女。幼聪慧,喜读书,叔良钟爱之,相攸綦严。适余侄倩李仲甫,以其尊人海帆先生官西蜀,侨寓金陵,因得为镜缘缔婚焉。余时权两淮鹾政,会晋省,得悉良缘,知女史为闺中之秀,然不意其能著述也。越数载,女史来归镜缘,余已移官海外。寓书问讯,于邮筒中获睹女史诗词,为欣赏者久之。迨余左迁西蜀,道出里门,镜缘亦归里,见其案头有补注唐诗,询知为伯英女史所辑,考核援引,俱能精当,殆所谓读书难字过者欤。属付枣梨,津逮初学。镜缘则逊谢不遑,为不欲为龄痴符比也。余谓不然,自古注书,得之闺阁者恒鲜,而精当尤难,兹所补注,倩梓人传之,亦一时佳话也。余老矣,且远处西陲,是刻之成,尤以先睹为快,镜缘志.之。其终韪余言,是则老人之殷盼也夫。
道光二十四年嘉平月石甫老人姚莹书。

唐诗三百首,为蘅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惜笺注太疏,读者病之。上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津逮初学,功匪浅鲜。第其书版藏李氏餐花阁中,坊间罕有其本,所以沾丐士林者恐未能遍也。爰取其书,重加厘订,付之手民,以广其传。书中体例,悉仍其旧。惟少陵咏怀古迹诗本五首,蘅塘止录其二,不免絓漏,今刻仍为补入,俾读者得窥全豹。注则悉依杜诗镜诠,未敢窜易一字焉。刻成,悉心雠校,尚无淮雨别风之谬,较餐花阁本似更精致云。
光绪十一年仲夏月中浣四藤吟社主人识。
文摘 插图:











月下独酌
花问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批】
①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
②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
【注】
[月徘徊]曹植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邈]离骚,神高驰之邈邈。
[云汉],诗械朴章,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注,云汉,天河也。

后记
忆晋蕃初识之无,姊伯英即教以唐诗三百首,逮稍长,姊方事补注,间为指陈典实,始知作诗不可一字无来历,读诗不可一字不考核也。岁壬子,姊归桐城,晋蕃寻避地寄濑邑,春朝秋夜,感事兴怀,偶事咏吟,以不睹补注唐诗为惜。乙卵冬,镜缘姊丈偕姊来濑,欢叙之馀,悉唐诗三百首补注未遭兵燹,且有增帙焉。急索而读之。博引旁征,字梳句栉,罄胸藏之积轴,更益新裁,溯口授于曩年,如逢故我,觉郝天挺注唐诗鼓吹,尚嫌简陋,高士奇注三体唐诗,无此清整,吾家信有秀才,何必效关氏之夸进士也。爰事雠校,请付枣梨,虽莫当考古之资,庶足为发蒙之助云。
同怀弟康侯陈晋蕃谨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