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催化作用:现象·原理·应用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黄金的催化作用:现象·原理·应用 |
 |
|
 |
黄金的催化作用:现象·原理·应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030222512/9787030222510
·条形码:97870302225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黄金的催化作用》针对金的性质、金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方法以及在众多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效果进行了专门介绍,对不同反应中金催化剂的活性本质、催化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方向进行了讨论,并对多相催化研究中的一些非严谨或错误性习惯提出了警示。主要内容包括催化作用导论、金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小颗粒金的物理性质及其表征、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简单小分子在金上的化学吸附、水-煤气变换反应、金催化的其他各种反应等。
《黄金的催化作用》可供化学、化工、材料、催化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催化作用导论
1.1 催化现象
1.2 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1.3 使用多相催化剂的各种方式
1.4 认识和理解催化反应
1.5 金属的催化活性
1.6 双金属体系的催化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章 金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1 引言
2.2 相对论效应的起源
2.3 金及其邻近元素的化学比较
2.4 金亲和键(The Aurophilic Bond)
2.5 金及其邻近元素的物理性质
2.6 含有金的双金属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章 小颗粒金的物理性质及其表征
3.1 概况
3.2 小颗粒金的制备方法
3.3 小颗粒金的表征技术
3.4 物理性质随尺寸变化的规律
3.5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
4.1 引言
4.2 以氯化物为前体制备负载型金催化剂
4.3 以无氯化合物为前体制备金催化剂
4.4 一些不太常用的制备方法
4.5 一些特殊载体上负载金催化剂的方法
4.6 含金的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4.7 热处理对金颗粒尺寸的影响
4.8 存放条件对金颗粒尺寸的影响
4.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简单小分子在金上的化学吸附
5.1 引言:化学吸附与催化作用
5.2 氧气和金的相互作用
5.3 CO在Au上的化学吸附
5.4 氮氧化物在Au表面的化学吸附
5.5 氢气以及其他分子在Au表面的化学吸附
致谢
附录: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参考文献
第6章 一氧化碳氧化
6.1 引言
6.2 金催化剂对反应条件的敏感性
6.3 各种负载型金催化剂上CO的催化氧化
6.4 活性催化剂中金的氧化状态
6.5 金颗粒尺寸与金属一载体的相互作用
6.6 CO氧化反应机理
6.7 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氢气中一氧化碳的选择氧化
7.1 引言:问题的由来
7.2 氢气氧化生成水的反应
7.3 氢气中一氧化碳的选择氧化
参考文献
第8章 选择氧化
8.1 引言
8.2 烃类的选择氧化
8.3 含氧有机分子的选择氧化
8.4 醋酸乙烯的合成
8.5 过氧化氢的合成
8.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氢参与的反应
9.1 引言:氢与金的相互作用
9.2 氢气的反应
9.3 含不饱和化学键分子的加氢及相关反应
9.4 化学基团的选择性加氢
9.5 二氧化碳加氢
9.6 脱氢反应
参考文献
第10章 水-煤气变换反应
10.1 引言
10.2 用于水一煤气变换反应的金催化剂
10.3 金催化剂上水一煤气变换反应的机理
10.4 其他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
10.5 含金的双金属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
参考文献
第11章 对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的反应
11.1 引言
11.2 机动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11.3 其他大气污染物的催化降解
11.4 二氧化硫的催化消除
11.5 湿式(空气)催化氧化(CwAO)
参考文献
第12章 可溶性与负载型金化合物的催化作用
12.1 金的均相催化作用概述
12.2 一些具有高转化数和转换频率的反应
12.3 金化合物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
12.4 负载型金络合物催化剂
12.5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3章 金催化的其他各种反应
13.1 引言
13.2 乙炔的氢氯化反应
13.3 形成新碳一碳键的反应
13.4 金催化的其他反应
参考文献
第14章 金催化剂的商业应用
14.1 引言
14.2 污染和排放控制技术
14.3 化工过程
14.4 燃料电池与氢经济
14.5 传感器件
14.6 一些经济上的考虑
14.7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
序言 长期以来,黄金一直被视为具有永久价值的“高贵”金属,在人类社会象征着富贵和权力。决定着黄金具有这种地位的科学基础是它的化学非活泼性和优良的可加工性。然而,20世纪80年代催化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发现,变革了人们对于黄金化学的认识,对这个发现的一个概括,就是纳米小尺寸金粒子对于许多化学反应拥有非凡的选择催化作用,蕴藏着广阔的应用开发潜力。有人甚至认为,正是这个科学发现才导致了纳米科技热潮汹涌。不仅是各种形式的纳米金颗粒,溶液中或表面上的金离子也被发现对一些反应呈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在对黄金的催化作用积累了20余年的科学研究经验之后的2006年,在国际上出现了Catalysis by Gold这样一本专业著作似乎应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作为催化领域的“淘金者”也许不值得花时间把它翻译成中文。
我有幸车第五届东京先进催化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TOCAT-5,2006年7月)期间结识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的David T.Thompson博士,他告诉我有Catalysis by Gold这样一本书即将出版。一年后,世界科学出版社(worldScientific Publishing)希望我为Catalysis by Gold写个书评,向中国读者介绍此书。因为有着不花钱而拥有此书的“小心眼”,我就答应下来。原版书被特快邮寄到我的办公室,本在平时读书不多的我只好试着读了起来,并渐渐地发现此书不仅适合在催化领域有经验的研究人员综合认识金催化剂的特点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而且还特别适合那些对催化怀有兴趣的初级研究人员,包括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作者依据自身在催化科学领域的学术功底和研究心得,为有经验的读者提供了审视关于金催化剂作用特点与发展潜力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评述,直到2006年中期的关乎多相金催化剂研究的所有重要文献几乎都在其中。针对那些希望熟悉或从事催化研究的初级人员和研究生而撰写的第1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教授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综合材料。也许,只有像GeoffneyC.Bond这样既长期教授催化物理化学和培养催化科学人才,又在多相催化特别是金属催化科学研究领域建树丰厚的国际催化界元老,才能表达得既那样直接、那样富于警示,又那样综合、那样精辟、那样令人回味
将本书翻译成中文的动议源于我们中的王东辉博士。国防工业出版社曾在2005年出版了由她执笔编著的《纳米金催化剂及其应用》一书,她看到这本Catalysis by Gold之后,就想到要出一个中译本。她邀请杨绪壮博士翻译本书后半部分,邀请本人帮助翻译前面的基础部分,并作一些审校。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