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地理 >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

2011-09-1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 去商家看看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 去商家看看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105086245
·条形码:97871050862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内容简介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主要讲述了:《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缔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建立,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上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十多年来,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特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编辑推荐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植被与土壤
二、水文
三、矿藏
四、气候资源
五、森林资源
第三节 人口、民族、宗教信仰
一、人口
二、民族
三、宗教
第四节 行政区划
一、区域位置
二、乡镇简介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古脊椎生物化石点
二、古文化遗址
三、古城堡遗址
四、古建筑
五、古长城、古烽墩遗址
六、藏传佛教寺院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一、历史沿革
二、行政区域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农牧业互助合作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公私合营牧场
二、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人民公社化
第五节 拨乱反正
一、平反冤、假、错案
二、给地(牧)富分子摘帽并给其子女改变成分
三、对错划右派平反
四、其他方面的政策落实
第六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二、经济运行
三、基础设施建设
四、项目工作
五、改革开放
六、特色经济
七、扶贫开发
八、社会事业
九、城乡居民生活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一、地方权力机构
二、地方行政机构
第二节 法制建设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二、行政法规的执行
三、行政复议
四、地方立法
五、普法宣传教育
第三节 民族关系
第四节 人民生活
一、衣着
二、饮食
三、居住
四、农具
五、家具
六、家用电器
七、文化生活
八、社会福利事业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种植业
二、农牧机械
第二节 林业
一、历代林业
二、森林的培育和发展
三、退耕还林(草)
四、森林分布和蓄积
五、林业管理经营机构
六、天然林保护工程
七、经济林建设
八、造林绿化
九、科研成果
第三节 畜牧业
一、历代畜牧业
二、畜牧业的发展
三、饲草饲料
四、畜禽疫病防治
第四节 水利
一、灌溉工程
二、人畜饮水工程
三、蓄水工程
四、机电井灌溉
五、提灌
六、河道堤防
七、草地节水灌溉工程
八、水土保持
九、管理机构
第五节 特色农业
一、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
二、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
三、油菜杂交制种
第六节 乡镇企业

第五章 工业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八章 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文摘 (二)地貌类型天祝县地貌以山地为主,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不仅构成了地貌格局的骨架,而且形成了地理上的重要界线。
西北部高山高原区金强河上游以北的冷龙岭、卡洼掌、磨脐山、响水顶、代乾山、雷公山一带,地势高峻,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山峰则只有4100~4847米,相对高度不太显著,呈现出地势开阔坦荡,气势雄伟的高原特色,是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雪线以上,广布着现代冰川,冰雪资源丰富,以卡洼掌为极高点,发源了许多向四周分流的放射状河流,河流切割山地,形成了许多深邃的峡谷,山间谷地和开阔的高原上,水草丰美,是优良的牧场。
西南部高山峡谷区金强河(包括金强河谷)以南的马牙雪山、五台岭、桌子山、三宝山一带,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在马牙雪山与青海省仙密大山、青石岭之间的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大通河、马牙雪山与雷公山之间的金强河山地岭谷紧密相间,高山与深谷高差悬殊,山坡陡峭,尤其马牙雪山轴部为性质较脆的深层石灰岩构成,山地海拔特高,气候酷寒,冻裂风化十分强烈,形成了山峰峻峭,壁立万仞,嶙峋崎岖的景象。在蓝天红日映射下,早晨像涂了一层胭脂,中午泛出耀眼的白光,傍晚则一抹金黄,玲珑剔透,气象万千,古人有诗日:“马齿天成银作骨,龙鳞日积玉为胎。”河谷由西北部的3000米左右向东南下降至2000米以下。大通河和金强河两岸,形成狭长的谷地,谷地两岸,地势广阔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主要的农业区。
后记 《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是在中共天祝藏族自治县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曾于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九年组织人力编写过,但未成书。一九八四年元月又重新组织了编写委员会,其成员为:主任刘延礼,副主任董福寿、乔有成,委员王日芬、赵执中、张国升、王述麟。同时成立编写组,其成员有王述麟、高祖芳、卢满仓、乔高才让、李生兰、颜明东、杨育彬、李永亨、武克乾。尕藏顿珠、桑尕两同志也参加过一段工作。王日芬、赵执中参加了修改工作。本书执笔人员有:颜明东(第一章),乔高才让(第二章),卢满仓(第三章),杨育彬(第四章),李生兰、武可乾(第五、六章),高祖芳(第七章),李永亨(大事记)。本书照片除采用了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的部分展览图片外,其余由李鸿玉等同志摄影。
本书所采用的资料,均系重新调查搜集、整理编写的,曾四易其稿,并经县、地、省先后会审定稿。本书编写过程中,曾得到中共甘隶省委、甘肃省少数民族丛书编委会、甘肃省民族研究所、中共武威地委的指导支持,以及自治县有关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协助,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者所掌握的资料不足,水平有限,难免会有舛误,谨请专家、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