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旋转木马

2011-09-1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旋转木马 去商家看看
旋转木马 去商家看看

 旋转木马


基本信息·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805747946
·条形码:97878057479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网络论坛是一方人人可以说三道四的舞台,多少低调写手从藉藉无名到声名远播,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英雄造就了时势,时势也必定造就出英雄。今天在这里集体亮相的“四大斑竹”无一不是网络论坛的精英写家。
诗奴是诗人游刃的网名,他做版主的网易·现代诗歌论坛,已经成为诸多现代诗歌爱好者的乐土。诗奴的文章平实而流畅,从实处见虚,从小处见大,观察之精准呈现之到位都足以让人钦佩,体现了作者的特殊感悟,潜藏着生活哲理。
稻沐汗则是汪洋恣肆,纵论古今,相对于另外几位,他更像一位智者。渊博的学识和犀利的词锋凸显了网络阅读的快意,令读家酣畅淋漓。我尤其喜欢他西学中用的方法论,读稻沐汗有自由落体般的失控快感。
女性的文字在渚清沙白的随笔中展现出特有的敏感与知性,她通过“两只杯子的漫波探戈”和“一水一竹一花开”的情致令有限的生活展开了无限的可能,生活因此有了弹性。我猜渚清沙白一定浸淫在音乐里,因为她的文字充满乐感。
罗拉拉,一个将阅读电影和书籍融入生活的知识女子,把自己从其中体味到的快乐与经验,通过她独有的诗意的方式讲给你。悦己之处,总有动人;动人之处,总有所得。日常的平凡经过罗拉拉的笔底,忽然就有了声光色彩。
作者简介 罗拉拉,本名吴晓宁,现用名肖林,现居南京,供职于周末报社。出版过看碟笔记《像蝶一样的碟》等。
媒体推荐
许多熟识朋友都知道我对电脑和网络的畏惧。现在我居然斗胆为网络精英们作序,是不是表明我也在进步呢?
大约是1997年在香港与马建小聚,记得也是从马建那里第一次听说Email这个东西。马建说人家给他的名片上有一串W,之后是花里胡哨的英文字母。马建和我一样是英文盲,我和马建一样慨叹自己成了明日黄花。在刚刚开始或已经开始的网络时代里,我们成了两个落伍的老东西。
转瞬间七年已矣。不懂英文的马建早定居英国;他的感想我不得而知。对于我来说,Internet不再那么陌生了。我在两年以前也已经有了自己的Email,也曾经几个月之久盘桓QQ上,聊天交友不亦乐乎。不然我绝不敢冒天下之十不韪,在这里为网络高手们的书作序。
话虽这么说,我心里还是很虚的。2000年,做网络的前外交官于乐曾经不厌其详的为我做网络启蒙教育。于乐希望我能加盟他的事业,我最终还是让他失望了。2001年,参与做网络内容的陈村把我拽进网络文学大赛的评委席,那是我与网络文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次活动,我结识了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他们,也是日后才知道这些名字在网络上如雷贯耳。尤其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领教了安妮宝贝的巨大影响力,诸多参赛的新锐们把安妮宝贝的话当
作箴言录记在篇首。相对于势头强悍的网络作家们,王安忆、陈村、余华、苏童包括我,我们成了所谓“传统作家”。
世道真是变了。曾经是九斤老太的慨叹现在轮到我们了。
在第一个回合里,像张朝阳一样,痞子蔡成了大英雄。那以后网络文学英雄辈出,后浪前浪风起云涌。最激动人心的文学成果居然是一首歌词《东北人都是活霄峰》,词作者也是曲作者也是歌手,雪村成了当时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以往写作的人要成名必定经历漫长的过程,经历许多次投稿退稿,经历被转载,经历被批评家品头论足,通尝酸甜苦辣之后也许你劫后余生,被认可了被接纳了,终于成名了。说来有趣,使雪村名扬天下的竟是毫不起眼的一个小东西:Flash,雪村进“天堂”省略了从炼狱到地狱全部的痛苦与挣扎。网络在此展示了它相对于其他媒体的独特优势。
由于网络普及的速度非常之快,加之其使用便捷的特性,网络写作成了许许多多文学爱好者的首选。当他或她写了什么东西,网络给他们提供了满足“被阅读”快感的平台,在从前,这么简单的欲望满足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网络论坛更是一方人人可以说三遭四的舞台,多少低调写手从藉藉无名到声名远播,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英雄造就了时势,时势也必定造就出英雄。今天在这里集体亮相的“四大斑竹”无一不是网络论坛的精英写家。
诗奴是诗人游刃的网名,他做版主的网易·现代诗歌论坛,已经成为诸多现代诗爱好者的乐土。诗奴的文章平实而流畅,从实处见虚,从小处见大,观察之精准呈现之到位都足让人钦佩,体现了作者的特殊感悟,潜藏着生活哲理。
稻沐汗则汪洋恣肆,纵论古今,相对于另外几位,他更像一位智者。渊博的学识和犀利的词锋凸现了网络阅读的快意,令读家酣畅淋漓。我尤其喜欢他西学中用的方法论,读稻沐汗有自由落体般的失控快感。
……
目录
文字隔离的世界
记忆的选择与遗弃
年龄的秘密
张爱玲与毛姆
说说马原,那个写小说的汉人
鸟在飞翔时哪去想跌落的疼痛
……
文摘 书摘
《今生今世》,一本好看又让人生气的书
为人与作文终究是两回事。
但还是没有想到读了《今生今世》让我很生气不平。呵呵。平素自以为还不至于如此“浅薄”。
其实胡兰成写的关于张爱玲的部分陆续在一些书中读到过。只是零碎着。也没有这样的前因后果。知道胡兰成是因为张爱玲,所以不能免俗。先从与张密切相关的《民国女子》起读。
单从这章看来。胡兰成好似说得过去。识才,懂得欣赏,也温柔体恤。让我们了解张爱玲作为女人甚至小女人的种种有趣与异于常人之处。
在胡说来,此前张似乎并没有恋爱过,甚至没有人追求她。如此遇到一个识解她的人,还真不容易呢。
胡对于张的爱,欣赏崇拜大过疼爱。所以多处用“天上”,“仙境”、“正大仙容”等等。他说与张在一起,是“斗”。大概,征服一个才女,是很能满足虚荣心的。但终究“吃力”。
胡与张两情缱绻没有多久,胡很快在逃难途中粘上一17岁的护士小周。
胡之于小周,全然在掌控之中,享受娇俏与服侍,不用斗,只是“逗弄”,毕竟轻松许多。
之后不久,又“利用”了范先生范秀美,还借张之眼夸她貌美。
还以为胡是张的“解人”,原来是所有美女的解人。
胡夸女人,翻来覆去爱用几个词:“亮烈”、“清坚”、“艳”。形容张爱玲与小周,时隔不久,都用了“牡丹花”的比喻,什么开得满满的,眼睛里都是笑。
第一次在张的章节里读了觉得新鲜喜人,第二次在小周、范先生的章节里又读到,觉得像吃苍蝇。
胡无耻而自得,一生风流快活。
他最后还念念不忘张爱玲,大概也是真的。因为诸女虽美虽或温顺或佻鞑,终于没有张的文才,而他亦是个文人。
他常写信“撩她”,还说要把“她的文章”与自己的并比着来看。还美孜孜地设想:“她必定有点慌,让她慌慌也好,因为她太厉害了。”
而张最终不予置评。
张的一生,特别是感情上,比较孤苦。也许一个女子聪明至此,也就难了。
读书,本不该这么读。道德评判是道德审判官的事。
可是,为了张,为了女子,毕竟有些不平。
无端想起一首诗:

如花去找十二少了
每个人都有吓死人的故事;
每个人都很可爱;
每个人都没有人爱。
这是我在茶馆与朋友聊天时随口胡诌的。
朋友忽然掏出个本子,说要把它记下来。
今天我对这个朋友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