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实例

2011-09-0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实例 去商家看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实例 去商家看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实例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9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62921881
·条形码:97875629218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本、专科学生
·丛书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实例》对建筑工程课群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最常遇到的结构设计内容--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全过程,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构件截面尺寸选择、框架内力计算和荷载效应组合、柱下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设计以及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等进行了全面、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对设计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演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适合不同层次的本、专科学生,对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也个有指导意义。
目录
第二分册 序言
1 结构平面布置和结构计算简图
1.1 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1.1.1 现浇楼盖方案
1.1.2 预制楼盖方案
1.1.3 【实例】中的结构布置方案
1.2 结构平面布置图和梁平法施工图
1.2.1 结构构件编号
1.2.2 平法施工图简介
1.2.3 平面注写方式
1.2.4 截面注写方式
1.3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材料选择
1.3.1 钢筋选择
1.3.2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
1.4 构件截面尺寸选择
1.4.1 梁的截面尺寸
1.4.2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1.4.3 现浇板的厚度
1.4.4 基础顶面高度的确定
1.4.5 【实例】中构件截面尺寸和材料选择
1.5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1.5.1 杆件的尺寸、连接、截面几何特征
1.5.2 竖向荷载
1.5.3 水平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
1.5.4 【实例】中的荷载计算

2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荷载效应组合及侧移验算
2.1 楼面板及楼面梁(非框架梁)的内力计算
2.1.1 单向板肋井式梁楼盖
2.1.2 井式梁楼盖
2.1.3 【实例】中的楼面板、楼面梁计算
2.2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2.2.1 计算方法
2.2.2 【实例】中的计算
2.3 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2.3.1 计算方法和步骤
2.3.2 【实例】中的计算
2.4 框架的荷载效应组合(非抗震组合时)
2.4.1 组合公式
2.4.2 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值
2.4.3 【实例】中的荷载效应组合
2.5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计算
2.5.1 计算原则
2.5.2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2.5.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2.5.4 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框架内力
2.5.5 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2.5.6 【实例】中的地震作用计算和地震组合
2.6 框架的侧移验算
2.6.1 【实例】中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2.6.2 【实例】中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弹性侧移验算

3 框架结构的配筋设计
3.1 框架梁的配筋设计计算
3.1.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3.1.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2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3.2.1 框架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3.2.2 框架柱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3 框架梁柱节点设计
3.3.1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节点核心区
3.3.2 节点核心区配箍构造要求
3.3.3 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
3.4 【实例】中框架的配筋计算
3.4.1 框架梁配筋
3.4.2 框架柱配筋

4 框架结构柱下基础设计
4.1 柱下独立基础
4.1.1 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
4.1.2 基础底板尺寸的确定
4.1.3 基础的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4.1.4 基础的底板配筋
4.1.5 基础的插筋
4.2 柱下条形基础
4.2.1 地基梁的计算
4.2.2 条形基础尺寸要求
4.2.3 配筋构造
4.3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4.3.1 基本要求
4.3.2 天然地基和基础
4.4 【实例】中框架的基础设计
4.4.1 设计资料
4.4.2 方案一:按独立基础设计
4.4.3 方案二:按条形基础设计

5 毕业设计图纸
5.1 建筑图纸
5.1.1 首层建筑平面
5.1.2 二层及标准层平面
5.1.3 屋顶平面
5.1.4 剖面
5.2 结构图纸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土本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系列指导教材的第二分册。
本分册详细讲解了广泛应用于多层房屋建筑中的现浇框架结构设计的全程,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构件截面尺寸选择、荷载计算和框架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框架的抗震设计、框架配筋和柱下基础设计计算等。
本分册由熊丹安主编,由熊丹安、肖贵泽、黄小奎共同编写。
配合讲解,以一个设计实例贯穿全书(在本书中涉及该部分内容时,以[实例]标记)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习和操作同步进行。
文摘 4.3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4.3.1 基本要求
(1)场地选择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按本地区烈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设计要求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②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③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