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 |
 |
|
 |
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7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40252668
·条形码:9787040252668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制造及机电一体化系列
内容简介 《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根据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特种加工;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现代制造系统以及典型现代制造系统实例。每章后均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较系统全面地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了介绍,内容新颖实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特点,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教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制造业、生产系统和制造系统
1.1.1 制造业的基本概念
1.1.2 生产系统的基本概念
1.1.3 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1.2.1 传统制造业及其技术的发展
1.2.2 现代制造及其技术的发展
1.3 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及技术构成
1.3.1 现代制造技术的定义
1.3.2 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及技术构成
1.4 现代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分类
1.4.1 现代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1.4.2 现代制造技术的分类
1.5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特种加工
2.1 特种加工概述
2.1.1 特种加工的产生和发展
2.1.2 特种加工的分类
2.1.3 特种加工的工艺特点
2.1.4 各种特种加工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2.2 电火花加工
2.2.1 电火花加工(EDM)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2.2.2 电火花加工的一些基本规律
2.2.3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设备
2.2.4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
2.3 电解加工和电解磨削
2.3.1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2.3.2 电解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2.3.3 电解磨削的基本原理
2.3.4 电解磨削的特点及应用
2.4 超声波加工
2.4.1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2.4.2 超声波加工设备
2.4.3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工艺规律
2.4.4 超声波加工的应用
2.5 激光加工.
2.5.1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2.5.2 激光加工的基本规律
2.5.3 激光加工的特点与应用
2.6 其他特种加工
2.6.1 电子束加工
2.6.2 等离子体加工
2.6.3 磨料喷射加工
2.6.4 电铸成形
2.6.5 液力加工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
3.1 概述
3.1.1 精密、超精密加工的概念
3.1.2 精密、超精密加工的意义与重要性
3.1.3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工艺特点
3.1.4 超精密加工的共性技术及其发展
3.2 精密、超精密加工方法
3.2.1 精密切削加工
3.2.2 精密磨削加工
3.2.3 珩磨、超精研、研磨和超精密磨料加工
3.2.4 纳米级加工——原子、分子加工单位的加工方法
3.3 精密圆柱齿轮加工
3.3.1 齿轮的精度要求
3.3.2 精密圆柱齿轮加工方法
3.3.3 滚齿加工
3.3.4 插齿加工
3.3.5 剃齿
3.3.6 磨齿
3.3.7 珩齿
3.4 基于微机器人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3.4.1 微加工机器人
3.4.2 宏一微结合的驱动方式
3.4.3 机床与微机器人技术结合
3.4.4 扫描隧道显微镜
3.5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目前水平发展趋势及我国努力的方向
3.5.1 国外水平与发展趋势
3.5.2 近期我国在超精密加工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目标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
4.1 CAD/CAM概述
4.1.1 CAD/CAM的基本概念
4.1.2 CAD/CAM系统的工作过程
4.1.3 CAD/CAM系统的组成
4.1.4 CAD/CAM系统的硬件
4.1.5 CAD/CAM系统的软件
4.2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
4.2.1 CAD系统的基本功能
4.2.2 CAD系统的类型
4.2.3 几何建模技术
4.2.4 UC,4.O三维实体造型方法及造型实例
4.2.5 CAD应用软件的开发原则及开发实例
4.3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4.3.1 CAPP系统的功能及结构组成
4.3.2 CAPP系统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4.3.3 CAPP系统的基础技术
4.3.4 开目CAPP软件功能简介
4.3.5 ICAPP简介
4.4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
4.4.1 CAM的功能
4.4.2 数控机床概述
4.4.3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4.5 CAD/CAM集成技术
4.5.1 CAD/CAM集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4.5.2 CAD/cAM系统集成方式
4.5.3 CAD/CAM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
4.5.4 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集成方案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工业机器人
5.1 工业机器人概述
5.1.1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特点
5.1.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方向
5.1.3 机器人的分类
5.1.4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5.2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5.2.1 工业机器人的臂部结构
5.2.2 工业机器人的腕部结构
5.2.3 工业机器人的手部结构
5.2.4 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特征
5.3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与驱动
5.3.1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
5.3.2 工业机器人的驱动
5.4 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语言
5.4.1 机器人编程语言的分类
5.4.2 几种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简介
5.5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5.5.1 焊接机器人
5.5.2 喷漆机器人
5.5.3 搬运机器人
5.5.4 装配机器人
5.5.5 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
5.5.6 机器人在FMS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柔性制造技术
6.1 柔性制造系统(FMS)概述
6.1.1 FMS的产生和发展
6.1.2 FMS的基本组成及主要功能
6.1.3 FMS的优点及效益
6.2 FMS的自动加工系统
6.2.1 自动加工系统的功能和机床配置
6.2.2 机床辅具及自动上下料装置
6.2.3 FMS对加工系统的控制功能和其他项目的要求
6.3 FMs的物料输送与储存系统
6.3.1 物料输送与储存系统简介
6.3.2 物料的输送系统
6.3.3 自动储存与检索系统
6.4 FMS的刀具管理系统
6.4.1 FMS的刀具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喜作业过程
6.4.2 刀具的交换与存储
6.4.3 刀具的监控与信息管理
6.5 FMS的控制系统
6.5.1 对FMS控制系统结构的要求
6.5.2 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6.5.3 控制系统任务
6.6 FMS的信息流支持系统
6.6.1 FMS的信息流模型
6.6.2 FMS的信息流要素、联系和特征
6.7 FMS的设计与实施
6.7.1 FMS的设计要点
6.7.2 FMS的实施步骤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现代制造系统
7.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7.1.1 CIMS的概念
7.1.2 CIMS的基本组成
7.1.3 CIMS的递阶控制模式
7.1.4 CIMS的体系结构
7.1.5 我国在CIMS技术方面的进展
7.2 虚拟制造(VM)技术
7.2.1 虚拟现实
7.2.2 虚拟制造的概念和分类
7.2.3 虚拟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
7.2.4 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
7.2.5 虚拟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7.3 敏捷制造与并行工程技术
7.3.1 敏捷制造(AM)
7.3.2 并行工程(CE)技术
7.4 智能制造与精益生产技术
7.4.1 智能制造系统(LMS)
7.4.2 精益生产(LP)技术
7.5 快速成形技术
7.5.1 快速成形原理和特点
7.5.2 快速成形技术的分类
7.5.3 快速成形技术的主要工艺方法
7.5.4 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
7.6 绿色制造技术
7.6.1 绿色制造的基本概念
7.6.2 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
7.6.3 绿色制造的研究内容
7.6.4 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7.7 生物制造技术
7.7.1 生物制造的概念
7.7.2 生物制造研究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典型现代制造系统实例
8.1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CIMs应用实例
8.1.1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CIMS自动化集成分系统的总体结构
8.1.2 CAC—CIMS/FA功能
8.1.3 CAC—CIMS/FA实施效果与效益分析
8.2 一汽集团公司CAD/cAM应用实例
8.2.1 引言
8.2.2 技术依据及其转化途径
8.2.3 产品几何造型
8.2.4 车身模具CAM
8.2.5 CAD/CAM一体化的必要性
8.3 日本大隈铁工FMS应用实例
8.3.1 引言
8.3.2 FMS-MC—1的构成
8.3.3 FMS-MC一1的运用
8.3.4 FMS-MC一1的特点
8.3.5 FMS-MC一1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根据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进入21世纪,随着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自动化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制造领域中的广泛渗透、应用和衍生,使制造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极大地拓展了制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制造业日益向着高度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制造模式,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也随着它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目前,随着全球市场的逐渐形成,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与合作更加频繁和紧密,竞争愈来愈激烈,对于制造业来说,竞争的核心将是新产品和制造技术的竞争。
本书的修订在保持第一版特点的基础上,对第一版的体系、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删减、充实和更新,更加符合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教学改革的需要,注重教材的创新性,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全书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在内容的安排上力求反映新概念、新技术及新方法,保持教材的先进性;在对基础理论及基本技术阐述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用性、针对性,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既着眼于先进技术及其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注重我国当前的国情;在行文叙述方面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拓展知识能力。
全书共分8章,在第1章绪论中介绍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体系结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等;第2章特种加工中介绍特种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分类,分别介绍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柬加工等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第3章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中介绍精密切削加工、精密磨削加工、珩磨、超精研、研磨和超精密磨料加工及纳米级加工——原子、分子加工单位的加工方法,并介绍了精密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第4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中首先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工作过程及组成,然后分别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及CAD/cAM集成技术;第5章工业机器人中主要介绍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工业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第6章柔性制造技术中主要介绍FMS的自动加工系统、物料输送与储存系统、刀具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及信息流支持系统,并介绍FMs的设计与实施要点及步骤;第7章现代制造系统中介绍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与并行工程、智能制造与精益生产、快速成形、绿色制造及生物制造等现代制造系统;第8章介绍典型现代制造系统实例。
本书由哈尔滨理工大学隋秀凛和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夏晓峰担任主编,由哈尔滨理工大学王亚萍和南京工程学院邵秋萍担任副主编。各章分工如下:第1、5、6章由哈尔滨理工大学隋秀凛编写,第2、8章由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夏晓峰编写,第3章由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赵长明、李绍红编写,第4章由哈尔滨理工大学王亚萍编写。
文摘 插图:

1.集合多学科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体系
现代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科学的结合。它不是若干独立学科的先进技术的简单组合和累加,而是按照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哲理建立起来的现代制造体系,该体系力求做到:正确的信息和物料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流向正确的地点,通过正确的人或设备对信息和物料进行正确的处理或决策,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并获得最大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先进制造体系要实现自身的先进性,保证“时、空、人、物、信息、处理及决策”的正确性,就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并且要将这些技术和科学应用于制造工程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体系。
2.现代制造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
由于现代制造技术本身是针对一定的应用目标、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因而其内涵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反映在不同的时期,先进制造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反映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先进制造技术也有其本身重点发展的目标和内容,通过重点内容的发展以实现这个国家或地区制造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信息技术对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是新世纪制造技术发展的生长点,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正在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向前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加强向制造技术注入和融合,促进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说,现代制造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注入有关。它使制造技术的技术含量提高,使传统制造技术发生质的变化。可以说,信息技术改变了当代制造业的面貌。信息技术对制造技术发展的作用目前已占第一位,在21世纪对现代制造技术的各方面发展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促进设计技术的现代化,加工制造的精密化、快速化,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智能化,整个制造过程的网络化、全球化。各种先进生产模式的发展,如CIMS、并行工程、敏捷制造、虚拟企业与虚拟制造,也无不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
4.现代制造技术与生物医学相结合
目前,这种结合虽然与信息一制造的融合相比,从广度和深度上还较逊色,但在21世纪生物与信息技术在现代制造技术领域内的作用必将并驾齐驱。今后以制造技术为核心,将信息、生物和制造技术三方面融合起来必然是制造领域的主流技术。
5.现代制造技术向超精微细领域扩展
微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