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王朔研究资料

2011-08-24 
市场价:¥38.00卓越价:¥32.90为您节省:5.10元 (87折) VIP 价:¥31.91 SVIP价:¥31.25 全场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王朔研究资料 去商家看看
王朔研究资料 去商家看看

 王朔研究资料

  • 市场价:¥38.00
  • 卓越价:¥32.90为您节省:5.10元 (87折)
  • VIP 价:¥31.91 SVIP价:¥31.25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0)
  • 4 颗星:
  • (1)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1篇评论  (1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王朔密码-揭开王朔“成功”之谜
    共计价钱:¥58.00
    同时购买共计:¥47.5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58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
    ·ISBN:720104995X
    ·条形码:97872010499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中国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

    内容简介 丛书收录的对象,都应该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作家。每一位作家编为一卷。尽管每一位作家的研究情况有些不同,总体上,每一卷资料集都包括以下这些内容:一是作家自己的生平和创作谈;二是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和观点辑录;三是主要作品梗概;四是作家作品总目;五是研究论文论著总目。
    作者简介 王朔,1958年出生于南京。曾用名王岩。1965—1969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 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1972—1975年就读于北京164中学。1975年借读于太原5中。1976年毕业于北京44中学。1977—1980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 1980—1983年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工作。 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至今。中篇小说:《空中小姐》1984年第2期《当代》,曾改编为电视剧。《浮出海面》1985年第6期《当代》,曾改编为电影,有日、德文译本。《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6年第2期《啄木鸟》,曾改编为电影,有英、法瑞典文译本。 《顽主》1987年第6期《收获》,曾改编为电影,有日、德文译本。《一点正经没有》1989年第4期《中国作家》。 《永失我爱》1989年第6期《当代》,曾改编为电影。《动物凶猛》1991年第6期《收获》,曾改编为电影,有英、意大利文译本。《你不是一个俗人》1992年第2期《收获》,曾改编为电影,有法译本。 《许爷》1992年第4期《上海文学》。
    编辑推荐 丛书收录的对象,都应该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作家。每一位作家编为一卷。尽管每一位作家的研究情况有些不同,总体上,每一卷资料集都包括以下这些内容:一是作家自己的生平和创作谈;二是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和观点辑录;三是主要作品梗概;四是作家作品总目;五是研究论文论著总目。
    目录
    放下读者,看见文体(对话)
    第一辑 王朔眼中的文学世界
    我和我的小说
    我的小说
    王朔自白
    创作谈(王朔答问)
    ……
    文摘 书摘
    放下读者,看见文体(对话)
    葛红兵王朔
    葛红兵:你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坛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你的小说无论是在创作观念还是在语言上对当代文坛都有颠覆性,你的思想观念对中国当代社会也构成了巨大冲击,许多中国当代文学事件、中国当代一些重要思想事件也与你有关,比如“新市民小说”、“人文精神大讨论”。关于你的争论之广泛和持久,对于你的评价之矛盾和对立,在中国文坛上几乎前所未见,这一切甚至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坛独特的“王朔现象”。因特网上关于你的条目有九万四千多条,是一般中国著名作家的三到四倍。国内外对你的研究也非常之多,我看到的以你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不下10本,国内关于你的论文以及专著更多。总的来说,海外研究者对你的评价比较高,国内研究者许多人则低估了你的价值。在我看来,你(在文学领域)和崔健(流行音乐领域)构成了中国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文化景观,代表了一代人的精神取向和价值选择。当然,这一切现在还远没有到给出定论的时候,不过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听听你对这一切的看法。
    让我们从你自身开始吧。你在200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集自序中提到“这几本书都是10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东西……”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相信的”和“不相信的”都有什么?
    王朔:一一说有点哕嗦,也没什么新鲜的。我这样讲其实是有感于自己的变化。有一件意外的、纯属个人体验的事情改变了我,可以说开启了我的视野,使我看到了很多古老的传说的东西,由不得我不信。过去我基本上还是一个功利主义者,现在似乎正在堕入虚无,这个下降还在过程中,一时我也说不清最终落在何处,希望不会落回原处,也未必。我正在写这个变化,也许几年后才能回答你的问题,我也不知道。
    葛红兵:西方一些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学者认为你的小说以“最现实的姿态”叙写了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一代人的精神状态,你本人怎样看待这种评论?你认为你的倾向在什么意义上说是有代表性的,又在什么意义上说是没有代表性的呢?在我看来,许多中国读者对你是有误解的,因为你最最热爱的是笑谑。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我们甚至可以夸张一点说你是少有的充分掌握了“笑”的语言技巧,理解了“笑”的解构、抵抗功能的作家,你发现了“笑”这个游戏诸神的秘密武器。然而也正是在这点上,中国的读者常常是缺乏理解力的,他们不能理解“笑”的隐秘精神,常常把“
    ……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