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塔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佛教寺塔 |
 |
|
 |
佛教寺塔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页码:25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801233882
·条形码:97878012338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佛教寺塔》内容简介:著名的古代建筑史学家、古建筑专家张驭寰教授多年在野外对古代建筑进行考察,收集了大量佛教寺院、佛塔的材料。《佛教寺塔》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寺院、佛塔,特别是寺塔,从考古的角度、佛学史的角度,结合文献予以分析、归纳、论证。
其中涉及寺院的起源、发展、规模制度、单座殿堂、小型设施、奇妙的设计手法,名僧名寺等方面的论证;尤其是对佛塔与寺院的关系、塔本身的分类、外观各部的处理、历史上建塔大事记,以及全国寺塔的部分实例,在《佛教寺塔》中都一一论述,并对重要的塔做出了复原因。
《佛教寺塔》选用详实的资料,内容比较丰富。《佛教寺塔》之出版对文物界、考古界、佛学界、建筑史界、科学技术史界的相关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佛教寺塔》是以作者应美国万佛圣城法界佛教大学之邀讲学时的讲稿为基础,增补修订而成。
作者简介 张驭寰,吉林舒兰县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建筑史学家,现为中国科学自然学科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张先生曾在建筑大师梁思成麾下工作多年,受梁先生严谨治学风格的熏陶,辛勤耕耘,对中国古代建筑以及城市规划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他厚积薄发,迄今出版《中国城池史》、《中国古代建筑分类图说》等四十多部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和建筑史方面的学术专著,先后进行仿古建筑设计八十多项。张先生曾在香港台湾十数所大学讲学,并出任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等八所国外院校的讲座教授,致力于将灿烂的中华建筑文化更系统、更清晰地展现给世界。
目录 前言
壹 绪论
一、寺院名称之来源
二、寺院之概念
三、我国最早的几座寺院
四、初期寺院的式样
五、寺院的规模
贰 寺院的规模与规制
一、寺院位置之选择
二、总体布局及其方式
三、佛寺与礼制制度变化的关系
四、寺院与住宅、祠庙布局的关系
五、《戒坛图经》里的寺院式样
六、伽蓝七堂制度
七、水院寺与土院寺
八、放生池与莲池
九、寺院园林
十、为寺建城
十一、上下寺与东西寺
十二、山寺与平地寺
叁 寺院中单座殿堂
一、山门(三门)
二、佛殿
三、钟楼与鼓楼
四、大木钟鼓架
五、堂·屋·居
(一)法堂与照堂
(二)禅屋、禅堂、禅房、禅居
(三)经堂与讲堂
(四)罗汉堂
六、塔院
七、大雄宝殿
八、高阁
(一)藏经阁
(二)大佛阁
九、方丈院、大斋堂
十、僧舍
十一、廊院
十二、群房
十三、浴室院
十四、三献殿座
肆 寺院里小型建筑项目
一、内外影壁
二、牌楼
三、亭与台
(一)碑楼
(二)井亭
(三)月台与拜台
(四)戒场、戒坛与戒台
……
伍 寺院选址——奇妙的设计
陆 历代名僧与名寺
柒 佛塔与寺院
捌 佛塔的分类
玖 佛塔的外观处理
拾 对历代建塔重要事迹的分析
拾壹 全国寺院部分实例
拾贰 全国部分佛塔实例简述
附录:本书古建筑名词、佛教术语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
文摘 壹绪论
一、寺院名称之来源
我国境内的广大地域建设有佛教寺院,自汉代以来,越建越多,从城镇到农村,从水边到山间,处处皆有,这是自佛教宗派创寺开始,逐步地建设发展才达到今日状况。
我国的寺院都有寺名,其寺名之由来,如一一地了解,可发现它们不是随便起的,都是根据古印度的寺院名,佛教内容发展而来的。
如,马鸣:即源于马鸣和尚,他是《大乘起信论》的作者,有寺院叫马鸣寺。
香积:佛即是香积,陕西西安有香积寺,礼泉县也有香积寺。
香界:《维摩诘经》所载。我国已有香界寺,如北京八大处香界寺。
真如:出自《金刚经》,我国上海有真如寺。
祇园:在古印度有祇树给孤独园,在我国九华山建设有祇寺。
海会:《华严玄疏》卷一:积德之多,如同大海。在中国有海会寺、海会院。如山西阳城县有海会院。
旃檀:是一种香木,出自南印度。我国九华山旃檀寺,内供旃檀佛。
坚牢:《金光明经》,作坚牢地神,大地神姓名。我国福州有坚牢塔。
兜率:是为上足、妙足、智足、喜足之类,语见《法华经》,北京上方山建有兜率寺。
般若:这是采用唐三藏法师之名,作为寺名称。我国长春有“护国般若寺”(详见《宋高僧传》卷二)。
以上各例足以证明中国的佛寺名并非随便叫出,而是根据佛教经典或者由古印度古寺之名而来,这一点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