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 |
 |
|
 |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10403774/9787510403774
·条形码:978751040377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介绍了:处在金融危机的“寒冬”季节,中小企业生存是第一要务,突围出去就有生路。本书为广大中小企业献上脱困突围的28条高招,它将引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变危机为商机,把坏事变好事,以高人一筹的应变能力和经营智慧。赢得这场应对危机的生死较量。在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中小企业被逼入困境,或者清场出局,或者处境艰难。本书积作者多年的企业经营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功底,共分六篇28招,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为正在“过冬”的中小企业寻找御寒棉衣,为准备突围的中小企业提供具体实际的帮助。本紧扣时代脉搏,为中小企业所急所想,帮助中小企业分析时局,判断大势,出谋划策,献计解难。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性。
编辑推荐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分析时局,判读大势,28招助中小企业困局突围;应对危机,从容“过冬”,28招帮中小企业化险为夷。
目录 第一篇 突破圃局: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危机
第1招 面对危机:中小企业临危不惧
世界金融风暴登陆中国大地之后
一个迟早都要到来的“企业之冬”
不少企业在资金链突然断裂中坠落
危机仍在继续,低谷尚未到底
第2招 以积极的心态突破困局
等待还是突围:一个艰难的抉择
熬过寒冬,便是明媚的暖春
充满信心,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危机中历练,在危机中成长
第3招 应对危机要有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中小企业生存所必需
冲破牢笼,不换思想就换人
向“经营之神”学习应对困境的思路
独辟蹊径,突破市场困局
第4招 把危机变为企业发展商机
危机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危机时期是企业大换血的最佳时机
与其坐以待困,不如突围重生
不在危机中沉沦,便在危机中崛起
第二篇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5招 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面对危机,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剩”者为王:活下来就有出路
调整自我。在危机中图谋重生
主动出击,采取积极的自救措
第6招 善做减法,把企业“做小”、“做实”
把企业“做小”:危机之下的生存法宝
医治贪大病,让大象学会跳舞
简化组织,让企业的身躯减肥
卸去重负,实施减法经营
第7招 留住企业精兵,乘“机”培训员工
在危机中一定要留住业务骨干
在企业换血中更新中坚力量
激发员工事业心,释放员工能量
对员工采取有效的激励措
在培训中有效地提升员工的素质
第8招 留住顾客,留住市场
保住订单,维护企业的生命线
牢牢地把客户“抓”在手中
妥善地处理客户的抱怨
做好渠道管理,疏通营销脉络
第9招 蓄水过冬,严防财务危机
蓄水过冬:企业应对危机的胜招
保证现金流,企业就有了活命钱
激活造血细胞,严防财务危机
在保持稳定中严控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篇 为了生存,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
第10招 以精细化管理应对危机
应对危机,精细化管理不可少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技术
精细化管理能为企业带来良好效益
向151本企业学习精细化管理的高招
变经营为“精营”,向管理要效益
第11招 精细化管理需要抓住决策这一龙头
决策失误是企业经营中最大的浪费
企业最大的成功来自科学的决策
科学决策的关键是遵循正确的原则
决策要充分估计市场的不确定性
投资决策要慎之又慎,避免失败
第12招 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建立有效的目标管理,把业务做精
通过工作细分明确每个岗位员工的责任
严格把好现场质量管理这一关
财务核算要做到“精、细、准”
开会也要讲究高效率
第四篇 把企业的经营成市降到最低点
第13招 快刀砍成本,创造成本优势
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把降低成本当做企业管理的头等大事
在战略定位时就要关注经营成本
让节约成本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
学习日本企业的“小气”精神
“抠门”降成本,“抠门”出利润
第14招 砍杀生产成本:控制企业最核心的成本支出
降低生产成本是确立竞争优势的根本
学习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法
中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独特经验
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的具体措施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也需要控制
……
第五篇 棋高一筹,做危机困局中的高明“棋手”
第六篇 在危机中寻找和抓住难得的商机
……
文摘 第一篇突破圃局: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危机
第1招面对危机:中小企业临危不惧
世界金融风暴登陆中国大地之后
一场来自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始作俑者是世界头号经济巨无霸的美国,它瞬间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把世界经济拖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全球化的金融海啸之中。
“次级按揭贷款”(简称“次贷”),是美国房产金融的产物,它之所以能在美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是美国国情使然。
在美国,房贷并不是银行的专利,有大批的信贷公司从中渔利。银行的垄断被打破,意味着白热化的竞争,为了赚钱,信贷公司不惜透支信贷者的信誉与购买力。2005年之前的美国,房市飘红,有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抢着买房,信贷公司为了拉单子,不惜把根本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当做旗下的客户,越来越多的针对较弱还款能力者的金融产品问世。
由于美国的大多数信贷公司没有背景,难以吸纳大量的民间资本,所以这些信贷公司只能出卖债券以获得资金。房产债券则通过华尔街打包公司将房屋债权打包卖给各类基金、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吞下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则准备在家坐吃贷款人按照约定归还的本息。
于是,在美国形成了一个长长的金融产业链: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信用评级等中介公司、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投资人,他们如同一根绳上的蚂蚱,房地产繁荣时,他们一荣俱荣;房地产泡沫被戳破时,他们一损俱损。这无形中为美国经济埋下了一场足以毁灭自己、随时可能引爆的“核弹”。
随着加息周期的到来,房产盛宴戛然而止,还不了按揭的不幸者越来越多,最终导致这个长而不稳的金融产业链的断裂,一场空前的次贷危机席卷美国。
当然,受次贷危机的能量波及的远不止美国。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危机日益升级,成为世界“宠儿”,在经济领域兴风作浪,小干戈引发大风暴,在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大型金融机构倒闭,中小企业破产,房地产商血腥洗牌……所有的经济困境纷纷呈现,从而酿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像一个巨大的敛财机器,疯狂吞噬着人类积累的财富,人人谈“机”失色,很多人认为此次危机比2000年的纳斯达克网络危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将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
2006年,以美国为经济增长引擎的世界经济,就曾出现降温的痕迹。原本隐藏在繁荣中的危险因素,如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崩溃、金融海啸等,一一浮出水面,蚕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