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第2版)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医学心理学(第2版) |
 |
|
 |
医学心理学(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213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7123952
·条形码:978711712395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医学心理学(第2版)》是在张伯华教授主编的第1版教材基础上的修编,编写力求遵循原版风格和“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基本原则,突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同时本教材特别保留了中医心理学内容及其近年研究成果的介绍,增加了心理和行为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等章内容,将绪论中的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独立出来专章介绍,目的是让初次接触医学心理学的医学生和其他读者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全书共分10章,各章之间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绪论介绍医学心理学概况,第一章为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二~十章内容按先基础后专业的设计展开,便于读者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书后附有教学大纲及参考文献,以帮助把握全书知识要点,指导教学及把握每章学习要点。
编辑推荐 《医学心理学(第2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医学心理学概念和性质
二、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三、医学心理学分支及相关学科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
一、生物医学模式
二、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西方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况
二、我国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况
三、中医心理学发展简况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的心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现象
二、心理的实质
第二节 认识过程
一、感知觉
二、记忆
三、思维
四、注意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
一、概述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三、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意志过程
一、意志概述
二、意志过程
三、意志的品质
第五节 人格
一、人格概述
二、人格倾向性
三、人格心理特征
四、自我意识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解剖生理基础
第一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与神经冲动
二、神经递质
第二节 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构成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周围神经系统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二、激素对行为的影响和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第四节 心理与遗传
一、遗传的物质载体
二、心理的遗传研究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后续发展
三、精神分析理论述评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行为的概念与学习理论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五、行为学习理论述评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二、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
第四节 心理生物学理论
一、心理生物学研究的历史
二、心理生物学研究的现状
三、心理生物学研究述评
第五节 认知心理学
一、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认知理论述评
第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概述
一、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个体心理健康
一、孕期心理健康
二、儿童期心理健康
三、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
四、中年期心理健康
五、老年期心理健康
第三节 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
一、家庭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应激源
二、影响应激的中间因素
三、应激反应
四、心理应激与健康
第二节 心身疾病
一、概述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常见心身疾病
第三节 心理危机干预
一、概述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四、影响心理危机反应的因素
五、心理危机的结局
第六章 心理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
二、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
三、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四、心理障碍的分类
第二节 神经症性障碍
一、概述
二、焦虑性神经症
三、抑郁性神经症
四、强迫性神经症
五、疑病性神经症
六、恐怖性神经症
七、神经衰弱
八、癔症
第三节 人格障碍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人格障碍
二、人格障碍的类型
三、人格障碍的心理干预
第四节 性心理障碍
一、性心理障碍概述
二、常见的性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
第五节 物质相关障碍
一、酒瘾(酒精使用障碍)
二、烟瘾(尼古丁使用障碍)
三、药物依赖
第七章 临床心理评估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三、心理评估者的条件
第二节 心理测验
一、心理测验的概念
二、常用心理测验的分类
三、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四、心理测验的选择原则与合理使用
第三节 智力测验
一、智商和智力
……
第八章 心里咨询
第九章 心理治疗
第十章 患者心理与医患关系
附录一 心理测量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三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
序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和影响日益广泛,《医学心理学》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已成为各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中医学专业也不例外。学习并掌握好医学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将为学好包括中医药学专业在内的各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第2版编写要求》、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教材的编写遵循中医药专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21世纪医疗预防保健和其他卫生服务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与当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建国6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巨大成就,各类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随之而来却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慢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包括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心理社会因素在这些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面对这些新挑战,必然要求医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刻领会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认识其规律及各类影响因素,尤其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本教材是在张伯华教授主编的第1版教材基础上的修编,编写力求遵循原版风格和“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基本原则,突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同时本教材特别保留了中医心理学内容及其近年研究成果的介绍,增加了心理和行为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等章内容,将绪论中的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独立出来专章介绍,目的是让初次接触医学心理学的医学生和其他读者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
全书共分10章,各章之间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绪论介绍医学心理学概况,第一章为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二~十章内容按先基础后专业的设计展开,便于读者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书后附有教学大纲及参考文献,以帮助把握全书知识要点,指导教学及把握每章学习要点。
文摘 插图: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医学模式转变是应医学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患者对医学的新需求而出现的,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扩展、丰富了以往医学的服务内容和方式,这就需要医学心理学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完整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进一步丰富了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于是,伴随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及其分支和相关学科,如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也获得迅速发展。同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还可引导医学心理学正确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消除“精神万能、心理至上”观点,使医学心理学既看到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疾病中的作用,又不过分夸大。
全面了解患者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疾病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病理室中的一个标本,而是发生在活生生的人身上的一种过程。所以,离开患者的抽象的疾病是不存在的。从事创造性劳动并身处复杂社会生活之中的人,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医学研究必须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去了解患者,才能对他们作出合乎实际的诊断与处理。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医学模式转变,而且在医学模式转变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学知识、理论介绍到医学界,使生物医学界了解了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心身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改变心身分离的二元论生物医学观。其次,医学心理学可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评估、心理干预技术介绍到医学界,使之与生物医学有机结合,提高医学研究水平及临床服务质量,满足医学发展需求与人们提高健康质量的需求。第三,医学心理学拓展了医学服务的范围和方式。个人、家庭、社区和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是医学心理学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在以往并不列入生物医学服务范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然要拓展医学服务范围,并出现心理咨询门诊之类新的医学服务方式。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史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心理学自然结合而形成,但若论医学心理学思想,中西方都可上溯到几千年前。我国两千多年前成书的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记载了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希波克拉底提出了气质的体液学说,论及体液与疾病及其心理活动的关系,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