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魏晋玄学 |
 |
|
 |
魏晋玄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5062731/9787305062735
·条形码:97873050627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华传统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魏晋玄学》对魏晋玄学的思想渊源、理论主题、发展阶段、哲学意识、审美趣味、创新精神等作了深入论述。魏晋玄学作为一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学术思潮,从正始之音到江左玄风,盛行于魏晋六朝时期,由于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仅持续了一百余年便逐渐消退,但并不意味着玄学彻底淡出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舞台。相反,玄学精神融入到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大潮流中,其思想和方法都发生着持久的影响。
编辑推荐 《魏晋玄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论魏晋玄学研究的“问题”意识
第一章 魏晋玄学的时代背景
1.社会:从黄老之术到独尊儒术
2.阶层:从党锢之祸到清流气节
3.政治:从政治动乱到名教危机
第二章 魏晋玄学的思想渊源
1.学脉: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
2.学理:从才性清议到玄理清谈
3.学术:从儒道冲突到思想融合
第三章 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
1.有无之辨:存在与本体
2.情礼之辨:自然与名教
3.群己之辨:个体与社会
第四章 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
1.老玄:以老解玄
2.庄玄:以庄解玄
3.儒玄:以儒解玄
4.佛玄:以佛解玄
第五章 魏晋玄学的哲学意识
1.自然:崇尚自然
2.自觉:人性自觉
3.自主:人格自主
4.自由:精神自由
第六章 魏晋玄学的思辨方法
1.名理之辨:辨名析理
2.言意之辨:得意忘言
3.本末之辨:崇本息末
第七章 魏晋玄学的人生思考
1.气质:魏晋风度
2.生命:生死忧患
3.心灵:逍遥自适
4.境界:理想人格
第八章 魏晋玄学的审美趣味
1.纯朴:纯美生命
2.悲情:以悲为美
3.清美:自然清丽
4.品位:审美情调
第九章 魏晋玄学的创新精神
1.反思:批判意识
2.智慧:独立价值
3.恩辨:抽象思维
4.超越:人文精神
第十章 魏晋玄学的文学风格
1.神韵:《文心雕龙》的玄思
2.飘逸:从游仙诗到玄言诗
3.恬淡:从山水诗到田园诗
4.幽雅:玄远中的艺术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
文摘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这同样适用于思想史的研究。注重于“当代”的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在于研究本身并不是为了针对过去抒发思古之悠情,而是更多地着眼于现在与将来的“问题”意识。如果说思想史研究是一种思想创造的活动,是捕捉古人的思想,重建古代思想的流程,那么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是耍在研究者自己的心灵中重新发现它们的价值。因此,研究者对于古代思想的解读,并不是消极地委身于古人心灵的魅力,而是一项积极的、批判性思维的工作。任何从思想史解读中获得的认识,都涵摄着研究者的思想成分在内。作为思想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实际上是在活着的心灵与古人的思想“对话”中的一种认识。
一般说来,学术研究有价值的进展都是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始的。纵观学术思想史,每当历史的进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都有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出现,从而使学术思想的发展线索呈现出阶段性。现在,学术界通常都把中国传统学术分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将魏晋玄学定格为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与近代学者章太炎、刘师培最先恢复魏晋玄学的历史地位不无关系。刘师培对魏晋玄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有待进一步研讨,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他撰成于1917年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作为在北京大学讲课时的讲义,虽不是研究魏晋玄学的专著,却是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精品。对此,甚至对刘师培人品略有微词的鲁迅先生对此书的学术成就也很赞赏。鲁迅在其著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评价这本书时说:“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能使我们看出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并说:“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较详一点。”(《而已集》)
中国历史自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末的四百年之间,史家称之为“魏晋南北朝”,此时社会思潮的主流是“玄学”。这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然而,在中国学术界直至20世纪初,魏晋玄学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以致梁启超以“老学时代”概括魏晋学术思潮,误认为魏晋时期“实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最衰落之时”(《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当时学者们对魏晋玄学的茫然无知由此可窥见一斑。章太炎的《五朝学》等是较早研究魏晋玄学的论著,具有开风气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