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春秋大义

2011-08-09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春秋大义 去商家看看
春秋大义 去商家看看

 春秋大义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4112771X/9787541127717
·条形码:97875411277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内容简介 《春秋大义(中华文明之精神)》旨在尝试解释中华文明之精神,且揭示其价值。
余有言告诸欧美人,值此文明濒危之际,惟中国之文明财富,其价不可估也,此者毋庸置疑。
于交战各国之人民而言,战争之惟一出路者,当碎裂目前之《自由大宪章》,而订新宪,即我国良民宗教所涵盖之《忠诚大宪章》。
《春秋大义(中华文明之精神)》是关于研究中国民族性的专著,旨在尝试解释中华文明之精神,且揭示其价值,书中具体包括了:中国人之精神、约翰·史密斯在中国、中国语言、中国妇女、中国学等内容。 《春秋大义(中华文明之精神)》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辜鸿铭(1857~1928)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尝言:“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文化巨擘吴宓亦赞曰:“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之宣传员。”而在新文化运动另一位领袖陈独秀眼中,却是位“很可笑”、“复古向后退”的怪物,以“老顽固”、“老古董”、“腐儒”等相称者也不乏其人。如此褒贬相反的头衔,细数下来,竟有二三十个之多,集于一人之身,足见其受重视之程度。由是,三十年代的北京大学英文教授温源宁谓:“在生前,辜鸿铭已经成了传奇人物;逝世之后,恐怕有可能化为神话人物了。
媒体推荐 如若目今世界战乱之后,文明得以拯救,明日世界必将三足鼎立:美国、俄国及中国。
  ——蛮夷美人
目录
中文版
译者序
译例言
序言
导论:良民宗教
中国人之精神
中国妇女
中国语言
约翰·史密斯在中国
“大汉学家”
中国学(一)
中国学(二)
附录
一、群氓崇拜教或战争及其出路
二、蛮夷美入
后记
……
序言 昔林海重翻译理论,而轻翻译实践。虽时有实践之作,亦仅为糊口而已,算不上真正之翻译实践,然毕竟获心得一二。历数年有余,潜心于翻译理论,尤心理学理论,今著一书,题日《翻译认知心理学》,终得付梓,甚是欣慰。欣慰之余,更有喜极而泣之事,受出版社之约,而译辜鸿铭之《春秋大义》(又译为《中国人之精神》);恍然有杜甫之“初闻涕泪满衣裳”之欣喜。然细虑之,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其故何也?盖因是书出于一千九百一十五年,去今已近一世矣,且须译之以文言。经“旬月踟躅”(严几道语),心意已决,译!其故何也?经旬月强识辜鸿铭之文言文献,自觉可解其著文之心意、成书之意图。辜鸿铭,生于南洋,学于西洋,仕于北洋;倡春秋大义,推良民宗教;好三寸金莲而妻淑姑,喜英雄救美而妾贞子。昔之世人(即或今之世人)皆以为,其人狂妄怪诞;然若详察细读其文,窃以为,此般俗人皆不解辜鸿铭之心愿意图。辜鸿铭乃我国鸿儒,然其论多达之以他国之语言,其旨在弘扬中华文明之大义。故译之意义甚深。译毕思之,故作此序。
辜部郎学贯中西,通晓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外语,且能见其理极;精通马太·阿诺德、罗斯金、爱默生、歌德及席勒,真可谓“精于别国方言,邃于西学西政”(罗振玉语)。盖因其学贯中西,方可以其所长,而弘扬中华文明。盖因其力倡弘扬中华文明,备受他国学者、仁人志士之敬仰,继而驰誉国际。辜部郎云,当今世界之至弊,盖因群氓崇拜教所致。欲解此困,必代之以中国良民宗教所涵盖之忠教,即孔教。孔教,唯于中华文明可觅焉。然西人不解中国之语言,自当不解我中华文明之微言大义。是故,欲使西人领会中华文明之微言大义,有二法可行:译与论。
文摘 中国人之精神
承蒙各位之允,余拟先对今日午后之议题略作释义。余所谓之《中国人之精神》,非仅谓中国人民之性格或特征也。唯以中国人之特征而论,论述者早已有之。然余以为,各位定会赞同余如下之观点,即迄今为止,尚未有能勾画中国人之内在特质之全貌者。此外,言及中国人之性格或特征,一言概之甚难。如各位所知,中国人有南北之分,其性格亦因南北而异;其异者,如德国人之异于意大利人也。
余所谓中国人之精神,乃中国人赖以生存之物,即中国人之心态、性情及情操。盖因有此种精神,中国人有别于任何其他民族,尤别于现代之欧美人。余谓之中国式之人,或简言之日,真正中国人。如此或然更为精确。
何谓真正中国人?余笃信,各位与余皆觉此问题颇有兴趣。尤当值此时,典型之中国人,即真正之中国人日趋消亡,代之以新兴之中国人,即进步或现代之中国人。余以为,真正之中国人既渐消失于世界,何不仔细观之,思其何以别于他种民族,何以别于日渐形成之新兴中国人。
首先,余以为,最能震撼在座各位者,莫过于旧式典型之中国人,其性不蛮横,举不粗野,且心不残暴。言之以动物学术语,则中国人乃一驯化之动物。余以为,言及动物性,即或最低下之中国人亦少于最低下之欧人;所谓动物性,即德人所谓之“蛮性(Roheit)”。余以为,典型之中国人,其印象可一言以概之,即如英文之“温良(gentle)”。余所谓之温良者,非指天性懦弱或唯命是从也。而如已故麦加温博士所言:“中国人之温良者,非指其精神颓废,阉人之柔驯是也。”余以为,“温良”者,事虽不快,然行事时心不冷酷,情不过激,言不粗野,举不蛮暴。
后记 英国名学家约翰·穆勒有言日:“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非谙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严几道语)”昔严几道初览斯言而疑之,后深喻笃信。英国文学家德莱顿有言日:诗,非诗才兼精通双语者不能译。斯二英人之言,林海于初识英文之时,倔而疑之。
若于约翰·穆勒之言,昔林海先于同班学友,自习他种外语,如日法德等语。若于德莱顿之言,昔林海时与同班学友,竞诵英汉古诗。诵英诗未曾有败绩,然诵汉诗却屡战屡败;故愤而兼学汉语于中文系,读先秦诸子。受诸子思想之熏染,渐好诸子之美学。拜美学名家王向峰教授为师;昔余常以书信求其解惑于诸子美学,至今受益匪浅,备感诚谢于心。后拜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乌丙安教授为师,导师要求甚严,责我严于学且多所谙记;其所列须览之书目颇多,所涉及之科目有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美学,所关涉之学者有康德、黑格尔、马林诺夫斯基、弗雷泽、霍姆斯、马克斯·韦伯、克罗齐、布洛、佛洛伊德。今思之,虽为浅涉,然于译事,亦大有裨益。理当诚谢吾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