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牛病防治手册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简明牛病防治手册 |
 |
|
 |
简明牛病防治手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365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4月
·ISBN:7810664646
·条形码:97878106646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简明养殖手册系列
内容简介 《简明牛病防治手册》共有六章。第一章为传染病,第二章为内科疾病,第三章为产科及生殖器官疾病,第四章为寄生虫病,第五章为外科疾病,第六章为犊牛疾病。该书在内容上以牛常发病、多发病为主,紧密围绕牛病的病原(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和综合防制措施等方面,做了重点阐述。这是编著者多年从事牛病研究和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新近有关牛病的新资料和新成果,以突出新颖性、科学性的特点。在文字表达上,力求简练易懂,深入浅出,以兽医系统理论与临床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
编辑推荐 《简明牛病防治手册》:传染病与内科疾病
产科及生殖器官疾病
寄生虫病
犊牛疾病
目录 第一章 传染病
一、口蹄疫
二、牛流行热
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四、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
五、蓝舌病
六、疯牛病
七、狂犬病
八、牛白血病
九、乳头状瘤病
十、炭疽
十一、布鲁氏菌病
十二、结核病
十三、副结核病
十四、巴氏杆菌病
十五、坏死杆菌病
十六、牛放线菌病
十七、弯曲杆菌病
十八、气肿疽
十九、破伤风
二十、钩端螺旋体病
二十一、附红细胞体病
二十二、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二十三、牛嗜皮菌病
二十四、皮肤真菌病
第二章 内科疾病
一、口炎
二、食道阻塞
三、前胃弛缓
四、瘤胃积食
五、瘤胃臌气
六、瘤胃酸中毒
七、创伤性网胃炎
八、瓣胃阻塞
九、真胃移位
十、真胃阻塞
十一、胃肠炎
十二、鼻出血
十三、支气管炎
十四、肺炎
十五、异物性肺炎
十六、创伤性心包炎
十七、肾盂肾炎
十八、膀胱炎
十九、尿石症
二十、日射病
二十一、热射病
二十二、脑膜脑炎
二十三、酮病
二十四、牛妊娠毒血症
二十五、骨软症
二十六、佝偻病
二十七、青草搐搦
二十八、产后血红蛋白尿
二十九、母牛睡倒站不起来综合征
三十、铜缺乏症
三十一、钴缺乏症
三十二、铁缺乏症
三十三、碘缺乏症
三十四、锰缺乏症
三十五、硒缺乏症
三十六、锌缺乏症
三十七、维生素A缺乏症
三十八、维生素D缺乏症
三十九、维生素E缺乏症
四十、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
四十一、氢氰酸中毒
四十二、酒糟中毒
四十三、棉籽饼中毒
四十四、栎树叶中毒
四十五、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四十六、有机氟化合物中毒
四十七、有机氯中毒
四十八、铅中毒
四十九、钼中毒
五十、黄曲霉毒素中毒
五十一、霉麦芽根中毒
五十二、霉稻草中毒
五十三、甘薯黑斑病中毒
五十四、尿素及非蛋白氮中毒
第三章 产科及生殖器官疾病
一、流产
二、妊娠浮肿
三、阵缩努责微弱
四、子宫颈狭窄
五、子宫捻转
六、胎衣不下
七、生产瘫痪
八、产后感染
九、阴道脱
十、子宫脱
十一、子宫弛缓
十二、子宫内膜炎
十三、卵巢机能不全
十四、卵巢囊肿
十五、持久黄体
十六、乳房炎
十七、乳头管和乳池狭窄
十八、酒精阳性乳
十九、常用的产科诊疗技术
第四章 寄生虫病
一、伊氏锥虫病
二、泰勒虫病
三、双芽巴贝斯虫病
四、球虫病
五、弓形体病
六、隐孢子虫病
七、肝片吸虫病
八、阔盘吸虫病
九、前后盘吸虫病
十、分体吸虫病
十一、东毕吸虫病
十二、莫尼茨绦虫病
十三、囊尾蚴病
十四、棘球蚴病
十五、弓首蛔虫病
十六、血矛线虫病
十七、仰口线虫病
十八、食道口线虫病
十九、网尾线虫病
二十、吸吮线虫病
二十一、疥螨病
二十二、痒螨病
二十三、皮蝇蛆病
第五章 外科疾病
一、创伤
二、挫伤
三、淋巴外渗
四、血肿
五、疝(赫尼亚)
六、脓肿
七、败血症
八、休克
九、输血
十、颈静脉炎
十一、蹄变形
十二、腐蹄病
十三、蹄糜烂
十四、指(趾)间赘生
十五、蹄叶炎
十六、关节炎
十七、腕前黏液囊炎
十八、跛行
十九、骨折
二十、脱臼
二十一、结膜炎
二十二、角膜炎
第六章 犊牛疾病
一、新生犊牛衰弱
二、新生犊牛窒息
三、脐带疾病
四、犊牛血尿
五、犊牛饮食性腹泻
六、大肠杆菌病
七、犊牛副伤寒
……
序言 当前,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在我国广大农村的不少地区养殖业特别是畜牧养殖中的养牛业的比重不断增大,“奶牛村”、“奶牛养殖小区”、“养牛专业户”纷纷涌现。人们充分认识到养牛(包括奶牛、肉牛)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并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养好牛,需要科学技术。在饲养过程中,由于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限定性饲养方式,因此,牛病增多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为了解决养牛业生产中存在的疾病危害问题,除了加强牛群科学饲养管理外,同时,更应重视对牛病的综合防制。为此,我们编著了《简明牛病防治手册》一书,以期提高牛病诊疗水平和综合防病能力。
全书共有六章。第一章为传染病,第二章为内科疾病,第三章为产科及生殖器官疾病,第四章为寄生虫病,第五章为外科疾病,第六章为犊牛疾病。
该书在内容上以牛常发病、多发病为主,紧密围绕牛病的病原(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和综合防制措施等方面,做了重点阐述。这是编著者多年从事牛病研究和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新近有关牛病的新资料和新成果,以突出新颖性、科学性的特点。在文字表达上,力求简练易懂,深入浅出,以兽医系统理论与临床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
文摘 插图:

感觉异常对外界的声音和触摸过敏,擦痒。
绝大部分(87%)病牛有以上三种症状,同时食欲和体温正常,奶产量降低,体重减轻,病初离群,不愿进产奶房,挤奶时猛烈蹴跌。早期运动失调表现为后肢步态轻微改变,转弯困难,磨牙,震颤。几周后病情恶化,卧地不起,死亡,病程数周至数月不等。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不典型。组织学病变主要局限中枢神经系统,灰质区空泡样变的神经元呈双侧对称分布,构成神经纤维网的神经元突起内有许多小囊状空泡(即海绵样变)。神经元胞体膨胀,内有较大的空泡。星形细胞胶样变、肥大。大脑组织淀粉样变。空泡样变主要分布于延髓、中脑中央灰质区、丘脑、下丘脑侧脑室和间脑。而小脑、海马、大脑皮质和基核的空泡变性轻微。如取组织学病变明显的脑组织进行抽提,常可搜集到类痒病蛋白纤维。
诊断
由于病原不能刺激牛产生抗体,故不能用常规血清学技术来诊断该病。而该病导致的生化和血清学数值与正常值差异不明显,病牛尿液的电化学值的诊断意义尚未确定,剖检病变又无诊断意义。因此,确诊该病需进行病牛脑组织病理学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脑组织切片检查BSE时,有诊断意义的切片部位是延髓脑囟,即第四脑室尾部中央管起始处,此处可见到孤束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99.6%的BSE病例都能在这两个核区发现空泡变性,神经纤维网呈海绵样变。临床上有时在健康牛的神经元核周也可见到空泡变性,但主要分布于红核,且无变性损伤,在制片时也会人为造成小空洞,但主要出现在白质区。
电镜检查有无类痒病纤维蛋白,以及用免疫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有无抗蛋白酶K的结构蛋白也可确诊该病。